30年

2018年,我在这两棵树前发了一个宏愿:在未来30年,我要每年写一本书,记录中国的变化。

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懵懂不知,但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历史上很难再有像以后的30年这样令人激动人心的岁月了。虽然中国历史从不缺惊涛骇浪、沧海桑田,但未来的30年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我们已经进入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水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将挑战我们的认知。没有比书写这一段我们即将亲身经历的时代更有意思的事情了。这就是我的目标:每年写一本书,写30年,记录中国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你正在读的这本书,以及在它之后的29本书,与你所熟悉的年度大事记、年报等都不一样:不是简单地汇总每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也不是回顾与展望每年的经济社会形势。我将采用一种新的体例。

我的目标读者群和别的书不一样。我想同时写给当代的读者和30年后的读者看。当代读者站得离历史太近,容易把局部的细节看成整体,把短暂的波动看成长久的趋势,容易忽视正在萌芽的微小变量。我希望能够按照历史的真实比例描述每一个事件,帮你勾勒出历史的清晰轮廓。未来的读者已经知道了历史的剧情,但隔着30年的时间距离,很多细节已经模糊,我会帮你还原现场。假如真的有时间旅行机器,可以让你回到30年前,本书就是你和当年的人的接头暗号,你能感知到和他们一样的心情。

我叙述历史的模式和别的书不一样。我会努力寻找支撑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变量。我对任何一个新变量的选择,都是基于这样的尺度:30年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体系中,这个变量很可能会生长成一种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我会亲临现场,帮你描述这个变量,让你触摸到它,感受到它的质感,同时,我还会告诉你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让你理解它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又将如何逐渐成长壮大。

我的观察视角和别的书不一样。我会尝试用一种“鹰眼视角”来观察这些变量:既看到远处的群山,又看到草丛中的兔子。向远望,方圆10公里的视野都能尽收眼底;盯住看,地上跑的一只兔子的毛也能辨认清楚。我会既让你看到生动的细节,又让你看到宏大的全局。

我在过去一年内走访了中国20多个省市,巡游了10多个国家,拜访了政策制定者、智库学者、大学教授、创业者、对冲基金操盘手、汽车工程师、房地产商、新闻记者、音乐家、律师、电子竞技选手、咖啡店老板娘、菜场小贩、小学校长、小镇青年、留守儿童等。这些变量是我为你沙里淘金挖出来的闪光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