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话也要因人而异
常言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很多时候,有的说话的策略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是因为我们遇到的社交场合不同,面对的交谈对象也截然不同。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脾气秉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用对待这个人的方式去对待那个人,那么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表达方式必须因人而异,有针对性,才能事半功倍。此外,即便是与同一个人说话,如果是在不同的时间点,或者对方正在经历不同的事情,也要根据情况调整说话策略,以便让说话达到预期的效果。
常言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任何时候,盲目地与他人交流,都会导致事与愿违。对于那些性格软弱的人,如果他们犹豫不决,不能及时做出决定,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做决定,让他们的意念更加坚定不移。对于那些性格强势的人,他们往往会过于冲动,遇到事情不愿意参考他人的意见,不能冷静思考,那么就要适当地给他们降温,让他们恢复理性。总而言之,为了让自己在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变得更加主动,我们就需要看人说话,如同老中医对病患者望闻问切之后,再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一次,学生冉求问孔子:“老师,听到了就要去做吗?”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听到了就要去做。”后来,学生仲由也问孔子:“老师,听到了就能去做吗?”孔子坚决果断地说:“不行!”后来,公西华听到孔子在回答学生相同的提问时,答案居然是完全不同的,就问孔子:“他们问同一个问题,你给出的答案却完全相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孔子告诉公西华,冉求遇到事情容易退缩不前,犹豫不决,所以才鼓励他勇往直前。但是仲由却容易冒进,所以要给他拉紧缰绳,不能任由他脱缰。
原来,对于两个学生的同一个问题,孔子之所以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就是因为冉求和仲由的脾气秉性并不相同。的确,对于原本做事就犹豫不决、裹足不前的人,如果我们还要让他思虑周全再做决定,那么也许他根本无法做出决定。但是对于原本做事情就坚决果断、容易冒进的人,我们则要适当地给他们泼些冷水,这样他们才能保持理智和冷静,从而更深入思考,做出正确选择。
孔子作为一代圣贤,教育学生的时候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尚且要因人而异,我们作为凡夫俗子,说出来的话更不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所以更要注意区分对象,有的放矢。自古以来,很多的聪明人都能够察颜观色,因人而异地说话。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在黛玉初入贾府时,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虽然姗姗来迟,却后来者居上,夺得很大的风头。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那句髙声说出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却能看出王熙凤深得贾母宠爱,所以在贾府中才能摆出一副主人的姿态。实际上,她这句话不是为了黛玉而说,而是为了讨好贾母,可谓一箭双雕。说完这句话,她来到黛玉身边,还拉起黛玉的手上下打量,又惋惜地緬怀逝去的姑母,怎么能不讨贾母的欢心呢!可以说,王熙凤初见黛玉说的那些话,全都说到了贾母的心里,没有一句话或者一个字是多余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王熙凤的性格,真的是贾府里深得贾母宠爱的当家人,让人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