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说话,事半功倍

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意思是说在做事情的时候,只有主观的美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客观条件、外部环境达到一定的契机。诸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纵然是神机妙算,也一定要等到起雾且风向适宜的时候,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时机。时机既可以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天机,也可以是人为营造的好机会。很多时候,唯有抓住时机、契合时机,才能取得成功。

很多人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取得成功,这其实并不在于他口若悬河地说了多少话,而在于他是否掌握了说话的时机。人们常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实际上每一个会说话的人,不但能把语言组织得很好,也能够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打动人心。懂得抓住时机的人,不会一味地说话,而是说起话来张弛有度,该说的时候就说,不该说的时候就停止,这样他的话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毋庸置疑,话并非说得越多越好,很多时候如果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就会导致造成的恶劣结果再也无法挽回。这个时候,就悔之晚矣了。法国大名鼎鼎的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一个人无论多么擅长语言表达,都要避免言多必失,因为他如果说得太多,就一定会说出愚蠢的话。的确,就连运用文字纯熟于心的大作家都这么自律,更何况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呢?所以只有更加谨言慎语,才能发挥语言的最佳作用,避免祸从口出。

有个印刷厂老板在五十多岁、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印刷厂必须更换设备了,因而他精打细算,决定购置一批新机器,这样再使用几年到他退休的时候,机器也还有七八成新,这样至少还可以卖到300万美元。因此,在购置机器之初,他就打定主意将来要把机器卖到300万美元。

转眼之间,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老板即将退休,因而开始张罗售卖机器。有一天,他接待了一个买主,这个买主非常挑剔和苛责,对着老板滔滔不绝说出了机器的很多缺点和不足。老板原本很恼火,觉得这个买主根本不是来买机器的,而是来嫌弃和挑剔机器的。他正准备发火,突然想到,自己既然要把机器卖到300万美元,就不能得罪每一个买主,万一这个买主能出到300万呢!为此,他按捺住自己的不悦,继续忍耐着听那个人挑剔。那个人滔滔不绝说了很久,到最后终于有点儿累了,总结似的说:“这台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380万,因为维修它还至少需要20万呢,你就便宜20万吧,就当是给我维修的费用。”听到买主的这句话,老板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但是他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稍微犹豫了一下才答应了买主的要求。就这样,老板多卖了80万,买主少花了20万,他们双方对于这次交易都非常满意。

言多必失,一旦把握不好时机,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假如买主能够稍微放缓说话的速度,不那么咄咄逼人,也能够询问老板想要多少钱卖掉机器,那么他至少能节省80万美元。不得不说,这位买主正因为没有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所以才导致自己“损失惨重”。幸好沾沾自喜的老板不会告诉买主他多花了多少冤枉钱,否则买主该多么心痛啊!

说话的效果取决于语言的多少,任何时候,少说话都能够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智。很多人习惯于快速说话,却不知道自己的思维根本跟不上说话的速度,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祸从口出。对付这种滔滔不绝的人,最好的方法不是也和对方一样口若悬河,而是能够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等着对方自己露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