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基本考情分析

(一)逻辑考试大纲要求

逻辑部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但并非考查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日常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试题不考核逻辑学专业知识,但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考生准确地解题。

(二)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题的构成与特点

考查以往的试题,不难发现,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中的逻辑部分与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现在的逻辑试题的命题趋势渐渐由大量直接引用 GMAT 题改为 GMAT题与国内题相结合,但是,其基本的逻辑知识、基本的解题套路是不变的,只要考生能真正掌握逻辑的解题套路,了解逻辑命题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一定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应对MBA、MPA、MPAcc入学考试中的逻辑考试应该是很有信心的。

所有管理类联考逻辑题的基本组成不外乎论据、结论、提问和选项四部分。

论据:又称前提,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抽象的关系描述,还可以是两者的综合。

结论:有时候结论在题干中,有时候在选项中(如在一些必然性推理题中)。

提问:提问的方式有时候不同,但是效果相同。如“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动摇上述论证”与“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意义是相同的。

选项:绝大多数逻辑题尽管有五个选项,但是真正有迷惑性的只有一个选项,其他三个选项是非常容易排除的。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五选一”大多数时候是“二选一”。

弄清每道逻辑题的结构,对于正确解答 MBA、MBA、MPAcc管理类联考的逻辑题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大家将在以后的大量做题中深刻体会到。

(三)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题的分类

逻辑推理分两大类,一类是必然性推理,一类是或然性推理。必然性推理是充分推理,即结论得出是必然的。或然性推理,结论得出不是必然的,即论据并不能充分推出结论,只是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一些而已。由此,MBA、MB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题也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充分性推理的,题干提供的论据已经很充足,让你到选项中找必然正确的结论;一类是题干提供的论据都不足以充分推出结论,让你寻找削弱、支持或是推出结论所需的假设等。为了方便总结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题的规律,我们将其分成直接推导、削弱、加强、对话、假设、解释说明、评价和逻辑运算八大类型

直接推导:直接推导题包括对当关系推理、关系对应推理、语义相关、充分与必要条件推理。

例2 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上升,到21世纪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最。与此同时,和一切发达国家一样,由于饮食中的高脂肪含量,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从上述判定,最可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虽逐年上升,但这种疾病不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

B.目前新加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

C.20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到21世纪,如果在该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那么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一定有实质性的提高。

D.目前新加坡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于日本。

E.新加坡人比日本人更喜欢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例3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中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人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

削弱:削弱推理属于或然性推理。削弱题的结构,一般是题干给出一些前提和论据,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结论,选项提供另外一些前提条件。若选项的前提条件使结论成立的可行性降低,即称为削弱。如下图所示:

削弱题又可分为四大类,一类是直接削弱结论;一类是通过削弱论据来削弱结论;一类是指出论证形式有缺陷来削弱结论;最后一类是从侧面提出其他论据,弱化论据或结论。因为削弱推理是或然性推理,所以削弱题的选项中,削弱结论是最强的削弱;其后依次为直接削弱论据、指出论证形式有缺陷、从侧面提出其他论据弱化论据或结论。

例4 一个美国议员提出,必须对本州不断上升的监狱费用采取措施。他的理由是,现在一个关在单人牢房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每天高达132美元,即使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也不难在最好的饭店找到每晚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上述美国议员的观点及其论证的恰当驳斥?

Ⅰ.据州司法部公布的数字,一个关在单人牢房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每天为125美元。

Ⅱ.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很难在最好的饭店里找到每晚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Ⅲ.监狱用于犯人的费用和饭店用于客人的费用,几乎用于完全不同的开支项目。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加强:加强推理也是或然性推理。加强题的特点是在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由于前提的条件不够充分,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因此需要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加强推理与削弱推理一样,都是属于或然性推理,具有“答案不需要充分性”的原则,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和结论之间,对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所以支持的答案既可以是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的一个充分条件,又可以是必要条件,也可以是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

按照加强选项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加强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直接加强结论;论据可行或有意义;除了论据以外没有别的影响结论;论据与结论之间有联系(不一定是本质联系)。其中直接加强结论的加强作用最强。

例5 建筑历史学家丹尼斯教授对欧洲19世纪早期铺有木地板的房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较大的房间铺设的木板条比较小房间的木板条窄得多。丹尼斯教授认为,既然大房子的主人一般都比小房子的主人富有,那么,用窄木条铺地板很可能是当时有地位的象征,用以表明房主的富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丹尼斯教授的观点?

A.欧洲19世纪晚期的大多数房子所铺设的木地板的宽度大致相同。

B.丹尼斯教授的学术地位得到了国际建筑历史学界的公认。

C.欧洲19世纪早期,木地板条的价格是以长度为标准计算的。

D.欧洲19世纪早期,有些大房子铺设的是比木地板昂贵得多的大理石。

E.在以欧洲19世纪市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雾都十三夜》中,富商查理的别墅中铺设的就是有别于民间的细条胡桃木地板。

对话:对话型题型是加强型、削弱型、假设型、评价型等题型的综合运用。考生在解题时应该抓住对话双方意思之间的差异,这是解题的突破口。许多考生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没有找出对话双方之间意图上的差异,从而很难解决问题。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题干,分析对话双方的关键点之所在,即找出双方的论点和论据,从而明确各自的意图。

例6 F:我们不应该在有知觉的动物,如狗和兔子身上测试新药品的安全性。我们的利益意味着它们的痛苦,并且它们在感受痛苦的能力上与我们相同。

G:我们必须进行这些试验,否则,我们就会不负责任地牺牲本来可通过药物来挽救的人的生命。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可以最好地反对 G的观点?

A.尽管对人们来讲,化妆品不是必须使用的,但化妆品也被在有知觉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

B.医药科学已经放弃了许多治疗重病的药品和其他治疗手段。

C.不可能光靠在试管中试验药品但不在活的组织上进行试验而取得科学上充分的结果。

D.一些将被试验的药品可能会保护人们免受巨大痛苦。

E.许多现在在有知觉的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可以同样好地在处于发育早期状态的受精鸡蛋上进行。

假设:假设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具体地说,找到了一个推理的假设,但我们并不能肯定段落推理必然成立;但如果假设不成立,则结论不成立或推不出。

例7 在汉语和英语中,“塔”的发音是一样的,这是英语借用了汉语;“幽默”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这是汉语借用了英语。而在英语和姆巴拉拉语中,“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但可以肯定,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交往只是将近两个世纪的事,而姆巴拉拉语(包括“狗”的发音)的历史,几乎和英语一样古老。另外,这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因此,这说明,不同的语言中出现意义和发音相同的词,并不一定是由于语言的相互借用,或是由于语言的亲缘关系所致。

以上论述必须假设以下哪项?

A.汉语和英语中,意义和发音相同的词都是相互借用的结果。

B.除了英语和姆巴拉拉语以外,还有多种语言对“狗”有相同的发音。

C.没有第三种语言从英语或姆巴拉拉语中借用“狗”一词。

D.如果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有的词发音相同,则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一定在某个时期彼此接触过。

E.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相互接触,一定会导致语言的相互借用。

解释说明:解释说明题的特征是,给出一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从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找出最能或能对这些事实、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的选项。根据考题要求解释的内容,可分为解释结论或现象、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两大类。

例8 西双版纳植物园中有两种樱草,一种是自花授粉,另一种是非自花授粉,即需依靠昆虫授粉。近几年来,授粉昆虫的数量显著减少。另外,一株非自花授粉的樱草所结的种子比自花授粉的要少。显然,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繁殖条件比自花授粉的要差。但是游人在植物园多见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樱草。

以上哪项判定最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A.和自花授粉樱草相比,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种子发芽率较高。

B.非自花授粉樱草是本地植物,而自花授粉樱草是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

C.前几年,上述植物园中非自花授粉樱草和自花授粉樱草数量比大约是5:1。

D.当两种樱草杂生时,土壤中的养分更易被非自花授粉吸收,这又往往导致自花授粉樱草的枯萎。

E.在上述植物园中,为保护授粉昆虫免受游客伤害,非自花授粉樱草多植于园林深处。

评价: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正确评价论点和正确评论推理过程的能力。评价论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寻找隐含假设型,选项是一个隐含假设或一些隐含事实,肯定(或否定)这个假设或这些事实,将对论点(结论)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另一类是否定(或肯定)这个假设或这些事实,将对论点(结论)产生强有力的削弱。评价论点题是应用我们前面所说的支持和削弱的基本规则,去找一个对论点或结论有重要影响的选项。

例9 在经历了全球范围的股市暴跌的冲击以后,T国政府宣称,它所经历的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是由于最近国内一些企业过快的非国有化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事实上是可操作的,最有利于评价 T政府的上述宣称?

A.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T国一些企业最近的非国有化进程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对比。

B.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C.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与T国有很大差异,但最近同样实行了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D.计算出在这场股市风波中T国的个体企业的平均亏损值。

逻辑运算:解这类题时,我们只要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数学工具就可以了。其实,解这类题并非要具备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有时一个方程式就解决了问题。只要理清关系,这类题就很容易拿下。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题的思想与考试题型基本源自美国GMAT考试,这类考试中的数学题的难度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数学题的难度,所以考生对这类题不必惊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例10 有人养了一些兔子。别人问他有多少只雌兔?多少只雄兔?他答:在他所养的兔子中,每一只雄兔的雌性同伴比它的雄性同伴少一只;而每一只雌兔的雄性同伴比它的雌性同伴的两倍少两只。

根据上述回答,可以判断他养了多少只雌兔?多少只雄兔?

A.8只雄兔,6只雌兔。

B.10只雄兔,8只雌兔。

C.12只雄兔,10只雌兔。

D.14只雄兔,8只雌兔。

E.14只雄兔,12只雌兔。

(四)历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的考点分析

最成功的管理人员和决策制定者是那些能够理解信息并有效利用信息的人。统计可以让人从以往的数据事实中获得有用信息。下表为2011年以来各年考题分值的分布的统计情况表。

综合来看,历年的逻辑联考题中,直接推导型试题占的比重是最大的,题目不难,但是需要思路清晰,不然很浪费时间;其次是削弱和假设,加强题与削弱题大同小异,属于基本功题;假设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也是最能考查思维严谨性的题;逻辑运算属于拉开差距的题,这几年考得越来越多了;评价题是最少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二、2014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备考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碰过逻辑题的人来说,拿出一套题来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能做对50% 左右的题目。通过看教科书和听老师讲课,一段时期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套题,正确率一般能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正确率达到65% 以后,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虽然继续付出努力,但是逻辑成绩提高并不快,在自己感觉不到逻辑成绩有效提高的紧张备考中,不知不觉就放弃了逻辑。

事实上,在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的科目中逻辑是见效最快、复习效率最高的科目。首先,逻辑有很强的规律性,但是它的规律性的复杂程度远比数学低,掌握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其次,逻辑的题目种类极为有限,只要比较细致地分类总结各种题型,绝大多数题逃不出这些框架,而且逻辑的解题规律无须记忆,做题多了,题感就来了;最后,在数学、语文、逻辑三科合并之后,快速做完逻辑的意义,不仅仅在逻辑的本身。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逻辑备考中我们追求两个目标,一个是提高做题的速度;一个是提高做题的准确度。通俗一点说,逻辑备考的目标就是逻辑题做得又快又准。下图形象地说明了几种类型的逻辑学习曲线。对于做题的速度,题做多了,自然就快了。而对于做题的准确度的提高,源于两点:第一点是多做题,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做到;第二点是对各类题的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当然这两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组合在一起才有用,做逻辑题与弹钢琴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实践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一般来说,按照学习的进度,逻辑学习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初学阶段:刚开始接触逻辑科目,对于逻辑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很投入,并开始做一些题,但是不知道题为什么做对,也不知道题为什么做错,做题大多凭直觉。

应用总结阶段:开始应用所学的逻辑基本知识解题,高手开始总结各类型题的解题规律,并开始寻求快速解题的诀窍,这时候每一道错题都是提高的机会。

熟练提高阶段:开始掌握大多数类型题的解题规律,并在实践中慢慢领悟到正确解题的感觉,开始形成自己做题的口诀。

查缺补漏阶段:开始完善各类型难题规律的总结,并开始注重训练做题的速度。

高手阶段:所有逻辑题都做得又快又准,达到做逻辑题的最高境界,尽管这时候做题也是凭直觉,但是这时候的直觉与初学阶段的直觉有本质的区别,这时候的直觉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而以前的直觉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

当然这五个阶段是人为划分的,实际当中并没有这么明确,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五个阶段的。

(一)不同阶段逻辑学习的方式与时间分配

在逻辑学习的每个阶段中目标是不同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换一个角度说,学习逻辑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的逻辑学习方法应该是成一个体系的。现实中,大多数同学学习逻辑凭感觉去学,觉得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了就去做什么,这种方式很自然,但是最大的弊端就是常常要走一些弯路,会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

初学阶段

目标:正确认识逻辑和逻辑学习的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基本知识;时间:15小时。

学习任务:刚开始接触逻辑,有必要将考试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教材阅读一遍;重点掌握充分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逆否命题的变化(每年必考);其次是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和三段论(做假设题的基础);对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的概念和区别有明确认识。

学习方式与巩固:制作充分必要条件对照表,并将历年充分必要条件考题复印附在对照表下面,总结历年考充分必要条件题的特点与方式;制作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必然性推理与或然性推理特点对照表。

应用总结阶段

有一句名言:要么你发现一条路,要么你创造一条路。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探索和创造一条路是以许多次失败和花费更多的时间为成本的;而相对来说,发现及跟随别人走过的路要轻松得多。

目标:在已经将各类题型归好类的基础上,学习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并应用;时间:40小时。

学习任务:认真阅读基本推导、加强、削弱、对话、假设、解释说明、评价、逻辑运算的解题规律并细细总结;将每一类题的历年考题全部做完。

学习方式与巩固:每总结完一类题,做50道左右的题予以巩固,对做错的题细致总结,弄清错的原因,找出防止再错的措施。

熟练提高阶段

目标:强化训练,保持状态,提高做题的速度;时间:60小时。

学习任务:学会读题的结构,快速找出题干中论据和结论,识别论证方式的特点。每一类型题训练100道以上,寻找适合自己快速做题的方式。

学习与巩固:开始限时间做题,发现自己强项类型题和弱项类型题,并找出为什么强、为什么弱的原因。

查缺补漏阶段

目标:完善自己的逻辑知识体系;时间:30小时。

学习任务:开始做模拟题,并对自己觉得生疏或费时比较多的题进行总结。

学习方式与巩固:在考试前每天做50道模拟题,注意对时间的把握和对自己弱项的完善。

高手阶段

目标:做逻辑题就像算1+1=2一样,每道逻辑题像一个小游戏;时间:没有限制。

一般同学达到查缺补漏阶段已经足够。

前四个阶段时间分配如下表:

总之,逻辑备考过程就像学游泳,应该是以练习(做题)为主而不是以看书听课为主的过程。

(二)逻辑高分对策

逻辑考试的绝大多数题在解题中并不需要直接用到逻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削弱、解释、假设、支持等类型题。一般来说,未经过任何逻辑训练的成年人都可以答对一半以上的逻辑考题。但是仅仅答对逻辑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答得快。因为在考场中,时间充足是得高分的必要条件。因此逻辑的高分对策就是,反复做题,形成题感,解答又准又快。具体说来做好如下几点。

1.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懂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三段论的格式和成立的规则、对当关系、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转换等,这些都是做归纳推理题、假设题和削弱题的基本知识。下面以必要条件为例进行总结。

必要条件:除非/只有李莉考上了北大的 IMBA,她才会笑的/不然她不会笑的。

形式:除非/只有A,才B/否则非B。

总结:

(1) 前包性,前件包含后件,直观表示如右图所示。

(2) 逆推成立性,A与B的关系,有A不一定有B,有B定有A。

(3) 命题具体性,A、B 是具体的命题,只能缩小 B,扩大和篡改有可能使命题不成立。

(4) 可能相等性,若“除非B, A才成立”,则有A=B, A与B同时出现。

应用解题:

例1 林园小区有住户家中发现了白蚁。除非小区中有住户家中发现白蚁,否则任何小区都不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静园小区可以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断定真假?

Ⅰ.林园小区有的住户家中没有发现白蚁。

Ⅱ.林园小区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Ⅲ.静园小区的住户家中都发现了白蚁。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E.Ⅰ、Ⅱ和Ⅲ。

本题A=“小区有住户发现白蚁”为 B=“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的必要条件。

Ⅰ≠A,且不属于A,篡改了A命题,故不能判定真假;

根据逆推成立,正推不一定成立的规律,故Ⅱ不一定成立;

Ⅲ扩大了A命题,故也不能判定真假。

所以选E。

由上例可以看出,基本概念和规则总结得很细,记得清楚,对解题的帮助非常大。但我们的主要精力不应该全放在书本知识上,因为大部分的题在解题中并不需要直接用到逻辑知识。具体地说,学习书本知识占20% 的时间,做题和总结占80% 的时间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

2.总结出规律或套路

绝大多数逻辑题有规律可循,总结出规律或套路,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做逻辑题非常忌讳做完之后就不管了。一定要把花时间较长的难题和做错的题弄通、弄透彻甚至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在总结出规律之后才罢休,才有可能具备逻辑考高分的素质。

3.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逻辑题题干一般较长,有些题让人读了半天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有些题让人觉得非常“绕”,而在考场上分秒必争的情况下,良好的解题习惯,不仅有助于快速解题,对于超水平发挥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题做得多了,熟能生巧。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①读题。有人习惯先读提问部分,再读题干部分;大多数人从头至尾读下去。总的来说,第一种读法,针对性强一些。②理解题意。对一些人物较多、关系较为复杂的逻辑题,用图表、集合和数学表达式把它们写到纸上之后,找到突破口,再解题。③掐时间做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结底来源于熟练程度。④对于难题和错题,高度注意,一定要多总结和讨论。下面举两个例子体会一下。

例2 李浩、王鸣和张翔是同班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其中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重庆人,一个是辽宁人。李浩与重庆人不同岁,张翔的年龄比辽宁人小,重庆人比王鸣年龄大。

1.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李浩是湖南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辽宁人。

B.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辽宁人。

C.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辽宁人,张翔是湖南人。

D.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重庆人。

E.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湖南人。

2.根据题干所述,以下哪项是关于他们三人的年龄次序(由大到小)的正确表述?

A.李浩、王鸣、张翔。

B.李浩、张翔、王鸣。

C.王鸣、李浩、张翔。

D.张翔、李浩、王鸣。

E.张翔、王鸣、李浩。

由题意可得下表:

第一步,由表可得突破口:张为重庆人。

第二步,代入张为重庆人得:张>王,张<辽宁人,则王不是辽宁人。

第三步,得:王为湖南人;李为辽宁人。

第四步,得:李>张>王

故分别选D、B。

小结:一般来说,短时间内人能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抽象记忆。而转换成表格、图形或数学表达式等之后,对题意的理解更为清晰、明了。对推理的简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3.先易后难,做到考试得分“效用最大化”

先易后难是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逻辑考试是一种能力型考试,同时也是一种快速反应能力的考试。没有很多的时间给考生在考场上进行仔细反复的推理论证,所以,考生最好将容易做的题和中等难度的题挑出来先做,后面再做较难的题,而且这种安排是符合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的原则的。如果因为几道难题将自己卡住了,结果连最简单的、可以轻松拿下的题都因为没有时间做而丢分的话,实在可惜。考生完全可以先将简单的题一网打尽,将该得的分数得到,然后再用余下的时间攻克难题。这样的话,考生心里也有底了,做题的情绪可以控制下来,能够用一种沉稳的心态向高分进军。

4.考前集中训练做题,把握关键

不要吝啬在逻辑上多花些时间,在联考的所有科目中,逻辑是收效最快、费时最少的科目,特别是写作、逻辑、数学三科综合之后,快速、准确地做完逻辑题意义非常重大。做逻辑题不必贪多,大致做好书本上的题和600道左右的 GMAT题便已足够。特别是往年的考题,一定要反复做,细细地总结。历年考题不仅使你熟悉考题类型和形式,而且还可以使你在考场上对绝大多数题产生不陌生、不害怕、似曾相识的心理优势;而做 GMAT题的意义,不单是使你熟悉考题类型和形式,每年还会有许多原题考到。具体地说,反复做题,一般的题大概做2~4遍,历年考题至少做3遍。考前60天,是逻辑成绩提高最有效的阶段,每天有必要花45分钟精练,并花上半个小时总结错题和难题。这样一来,进入考场时,逻辑科目自然而然就成了你得高分的科目。

三、本书编写体例与特色分析

本书严格按照最新大纲的要求,以实用性为第一原则,从临考的可操作性出发,根据考生的实际需要,对本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而严格的修订。

《2014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备考教程 逻辑分册》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注重基础,启迪备考。本书第一部分为逻辑基本知识介绍与实例剖析。用具体的实例讲述大纲规定的考试基本知识与原理,通过相应的实例训练,巩固和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精辟阐明解题思路,全面展现题型变化。本书第二部分为逻辑推理试题解题套路精讲。逻辑解题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了逻辑解题的套路,就能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本书提出了逻辑解题八大套路,针对每一种解题讨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告诉考生各种套路的解题技巧,并且对解题中可能出现的解题环节和解题的误区提出了警示,让广大考生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对于各种干扰选项的鉴别力。本书中的每道试题都有详细的解析。许多考生缺乏实际临场经验,本书将精辟阐明解题思路,全面展现题型变化。市面上大部分辅导书的试题都没有解析,这样给考生的复习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考生碰到了难题就不知道其解题思路,这样即使做完试题也没有解决该解决的问题,不知其然,更不知道其所以然。许多题考生容易做错,如果不提供解题思路,考生就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下次碰到这样的题就会犯同样的错误。本书是考生进行考前模拟、检验自己水平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辅导用书之理想选择。

第三,本书第三部分为5套逻辑强化训练试题与解析。通过强化训练试题的训练,考生可以提高实战能力,并且针对复习进行查漏补缺,最后赢得高分。

第四,本书第四部分是真题与解析。见证历年试题对于考生把握逻辑考试的脉搏,掌握考试的动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本书的最后是3套模拟试题与解析。试题难度与真题相当,考生可以在临考前进行实战模拟,检验复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综合性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激增,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让考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蟾宫折桂,夺得高分,我们倾情推出这本《2014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备考教程 逻辑分册》,真诚祝愿您能圆梦!

参加本书编写的除主编刘爽外,还有欧阳少波、王德军、李铁红、刘希、汪华、孟楠、李建霞、耿淑玉、李春艳等同志,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