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种类

创新的定义需要精确,但是创新可以有很多类别。这是创新难以被理解的一个原因。创新可以用很多的标准分类。成功的创新者有的是教授,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高龄老人,有的是大学退学的学生;有的是单枪匹马的创业者,有的是大公司的团队;有的是用硅谷的新技术,有的是面点咖啡连锁店;有的是开发底层技术,有的只是在资本和运营层面的创新。学会把创新和创新的机会分类,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创新,而不是盲目追风,犯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的初级错误。

重要的创新类别列表如下:

科技创新和非科技创新

如果一个创新设计或产品是以新科学或新技术为依托的,就是所谓的科技创新。例子包括高通公司的CDMA手机芯片、谷歌公司的网上搜索算法、苹果公司的iPhone、爱迪生的电灯等。高科技创新的特点就是应用新的材料、制造工艺、算法、物理化学原理等。

如果一个创新主要靠设计、市场运作或商业模式,就是非科技创新。例子包括星巴克连锁咖啡店、麦当劳的早餐、沃尔玛的销售模式、Netflix公司的网上影碟租赁业务以及航空公司的里程俱乐部。这些创新都是基于新的模式,并受益于成熟的技术。

按市场规模分类的创新

每一个创新和创业行为都是针对一个机会和市场的。市场的大小和容量不同。市场的容量,一般叫市场总容量,对应的英文是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大的市场如互联网、网上游戏、汽车、手机、手机游戏、咖啡馆、日用商品等,稍小的市场如野营登山用品、儿童生日蜡烛、带彩图的菜谱书等。每一个市场的大小不同,潜力也就不同。在不同规模的市场和行业创新,有不同的游戏规则,融资渠道也不同。创新者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解读市场规模,不能模棱两可。低估和高估都会造成失误。

大市场的销售额大,可能的利润大。一个创新如果需要很多的投资,那么就有必要找大的市场。虽然不能盲目崇拜大市场,但是把一个小市场和一个需要大投资的技术放在一起是不可能成功的。

延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延续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的目的是提高一个已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延续这个产品的生命。比如A公司有一个产品,在新旧技术交替的过程中,竞争力受到挑战。A公司的研发人员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10倍,增加产品的竞争力,这就是延续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的目的,则是打破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垄断,从根本上挑战已有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1980年以前,人们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电话和书信,电信行业和邮政业都很稳固。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部1960年研究的一种电脑联网和通信技术,在当时是很慢的,连一个“LOGIN”的5个字母都传不完整(见第五章)。可是后来这项技术突飞猛进,把电信业和邮政业打入冷宫。这个计算机联机和互联网的技术,就是颠覆性技术。在英文里,颠覆性创新叫做disruptive innovation。

颠覆性技术(也叫革命性创新)是打破游戏规则的技术,是要终结旧技术,而不是让旧技术统治更久。有人认为,颠覆性技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起步时的性能是差的,不尽如人意的。比如互联网起步时比电报电话都差,光盘起步时比软磁盘存储器要贵很多,网上看电视一开始图像非常模糊,数字相机一开始比胶卷相机贵很多。如果一个技术一起步就被所有的人看好,性能就比现有技术强许多,那这个技术很可能是持续性的创新,不是颠覆性的。

系统外创新和系统内创新

系统外创新,指的是创新是由公司外部的人产生的。比如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而言,传统业务是在电话领域。手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这些革命性的通信方式,是在AT&T和其他竞争者之外产生的。如果把公司比作武林,那新的招式就是在庙外产生的。

如果创新是在公司内部产生的,也就是说公司自己进行有效的内部革新、自我改良,那就叫系统内创新。每一个高技术公司都有研发部门,有研发经费,就是为了做内部创新,防止今后受制于人。以后会讲到,公司内部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是难度很大的。正因为如此,才给系统外的人留下创新的机会。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创新和面向企业的创新

针对消费者的创新有很多例子,比如苹果的电脑和iPhone、联想的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站和服务、大飞机、高速火车以及日用产品等。这些创新都是普通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每天在新闻里听得到的。

还有很多创新,是针对企业的创新。比如为苹果公司供应芯片的公司、为苹果公司代工的公司等,这些都是面向商业用户的企业。这些公司不会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每一个产品都是深深埋在机器外壳的背后,是消费者看不见、不关心的。

这个定义的区分非常重要。报刊媒体的宣传,让很多针对消费者的创新家喻户晓(比如很多互联网网站、微博、团购等)。这种报道给人造成的印象就是针对消费者的创新是很重要的创新模式。因为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故事最好讲也最好懂,所以是媒体报道创新的主线。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大多数的创新,在本质上都是针对企业的创新,都是幕后创新。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不同的创新种类。

(1)爱迪生的电灯:这是一个面向消费者,市场容量巨大(每家10个以上)的颠覆性发明。电灯的到来,彻底宣告了当时统治世界的瓦斯灯的穷途末路。在电灯产生之前,世界上的照明是瓦斯灯公司把持的。因为这个创新不是瓦斯灯公司做的,所以是一个系统外创新。

(2)乔布斯苹果公司的iPod。这是一个面向普通消费者,市场容量巨大的持续性创新。iPod的产生是对数字音乐的重大改进。iPod本身和当时已经存在的数字音乐播放器(MP3)并没有本质区别。值得注意的是,iPod也是一个针对商家的创新,它帮助音乐媒体制作商销售他们的产品:音乐。

(3)高通公司的CDMA芯片:这是一个市场容量巨大,面向商业的创新。消费者买的是手机,根本不会关心手机里这个至关重要的解码芯片是谁做的。所以高通公司的手机芯片是面向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的。

(4)美国Corning公司发明了一种新的耐磨玻璃用作消费电子器件的触屏。这个发明,叫做“Gorilla Glass”,是一个大公司内部产生的。一般消费者买的是手机,不会关心玻璃是谁做的,用什么原理。而在手机制造业内,耐磨玻璃却是非常熟知的竞争领地。所以这是一个面向商业的系统内创新。

创新的热点

创新的热点就是创新事件比较频繁的科技和商业领域。熟悉这些领域,对新手上路是很有指点意义的。这里不是建议每个人都去寻求这些领域的成功,而是希望在创新路上更加有的放矢。

面向企业的创新是在商业和工业领域的创新。创新的受益者是商家,而不是终端消费者。用个通俗的讲法,在这个创新空间找需求就是帮助赚钱的人赚钱。比如说,在苹果智能手机里面埋藏的芯片,就是一般顾客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些芯片的功能和供应商在不断变化,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这些工业创新,一般都是普通消费者看不见也不关心的。实际上,工业创新是创新的绝大部分。这类创新一般周期长,入门门槛高,需要很多专业知识。

面向消费者的创新(如工业设计)也是一个热点。因为消费者的接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那么降低消费者的使用门槛就变得很重要。工业设计一般是改进已知的产品,尤其是民用产品、日用产品和家电。这种创新不一定包含高科技。工业设计创新是对整个系统和手段的改造。创新的内容可能包括产品的使用容易度、色彩、曲线、光泽度等。这些创新一般不需要高端技术,而是大量利用人体工程学和心理的知识。

case 11:便宜的电动牙刷

电动牙刷是很多消费者都了解的。电动牙刷和普通牙刷的区别,就是牙刷的动作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这种振动可以是往复式的也可以是旋转式的,往往可以清洁牙缝中难以清洁的地方,对保持牙齿健康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电动牙刷开始是由美国的大公司把持的。这些公司向市场提供30~50美元一个的电动牙刷,算是一种高端的洁牙用具。有一个美国的业余发明家John Osher,他的专长就是在商场的货架上找新的商机。他把这种经历叫做“需求探矿”。也就是说他的长项是顺藤摸瓜式的找空白空间。在他看到这种很高级很贵的电动牙刷之后,很快想到要研制一种便宜的电动牙刷,价格是高端产品的1/5,同时保持电动牙刷的良好性能。他的公司设计一款转刷电动牙刷,功能和已知产品类似,但价格很低,很快打开新的市场。在2000年,他的公司和产品被保洁公司收购。

互联网是创新高速公路。在1990—2000年间,互联网技术有了大幅发展。互联网经济是一个很大的历史机遇,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巧合。很多人会忘记,这种迅猛的发展是数十年来人类在计算机、存储、通信、显示器方面的进步的积蓄。这一发展,就是因为多项技术的“瓜熟蒂落”,从技术层面向消费者层面的“通衢大道”被打开了。换言之,一条旷世鲜见的创新高速公路被打通了。这条高速公路打翻了销售、广告、工业、通信等很多方面的游戏规则,造就了诸如亚马逊(卓越网)、携程网、Google、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脸谱等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创业就显得相当频繁,时间间隔很短。

这条创新高速公路伴随着很多特点:互联网传播的数字信息是虚拟的,使库存和运输这两个困扰其他领域的重要商业过程变得不重要;入门门槛也相对低,没有学历、没有大笔资金也可以创业。互联网里有很多成功的商业模式,比如亚马逊用的网上售书模式,苹果公司的iTunes模式,使得在“长尾”末端的小众产品可以很容易被用户找到(在互联网产生之前,这些小众产品不可能在商店上架,也就无人问津)。互联网对于很多商业领域都是颠覆性的。

互联网中创新创业的特有模式,和一些年轻人创业的报道,也让很多人产生幻觉,觉得创新创业应该非常容易。互联网领域一般讲求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创新的确比较重视发散思维。可是互联网的低入门门槛伴随的是很容易的拷贝和竞争。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是另一个发展热点。变革带来机会。由于中国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在变革中孕育出无数的独特机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科学和工程水平进步巨大。创新模式由早年的合资引进和学习吸收,变成后来的模仿复制改进,到今天越来越多的自主原创。由于中国商机巨大且技术水平较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有很大潜力。中国的创新意识和原创水平距离世界一流还有距离。在未来的20年中,创新意识和手段一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由生产型经济向创新型、知识型经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