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空
  • 董福田
  • 647字
  • 2021-03-28 11:22:22

1.2 中国传统时空观

据《尸子》一书记载,中国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了“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里的“宇”和“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对“宇宙”一词的解释明确了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但没有明言时间空间是否存在界限、开端或终点的问题。

《庄子·庚桑楚》对“宇宙”的解释,把时间空间的无限性明确地表示出来。“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实,实在。处,方域、界限。剽,通标,指末端。本剽,本末,始终。既肯定了空间的实际存在,又没有把空间完全等同于物质实体;既肯定了时间的不断流逝,又不否认时间的无限性。同《尸子》的解释比较,《庄子·庚桑楚》的解释强调了时空的无限性,但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维度。

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三苍》云,“四方上下为宇,宇虽有实,而无定处可求也”,“往古来今曰宙。……宙虽有增长,亦不知其始末所至者也。”

把两种解释合在一起,较好地表述了时间空间的特性,但它还不能从特殊的可感知的实物中抽象出一般的时空的概念。因为中国先贤了解存在,不是从静态的既存之物入手,而是从动态的生成过程着眼。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是围绕人的生存主题立论的,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构建起“天地人”三才的总体框架,并不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纯粹量化的体系,因此也没有建立一个完全脱离精神和物质的纯粹测度时间的体系。在宇宙观上,是宇宙一体、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注重的是时空关系,而不是纯粹的时空测度。无论是易经八卦,还是阴阳五行,都不仅是一个时空关系系统,还是一个时空运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