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与机遇:新闻传播业发展与创新研究
- 丁光梅
- 613字
- 2021-03-28 11:17:57
三、手机视频新闻的表达视角
如上文所述,由于手机视频新闻的制作者多是人民群众,在话语的呈现上必然伴随着这一群体的群体属性、视角,以及他们的价值诉求。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拍摄对象多为普通人,其报道视角和主观态度是平行的,报道情感上是偏向自身群体的,对弱势群体有天然的关怀。
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对公共生活的监督也是手机视频新闻的热门选题。手机视频新闻的录制者以普通公民群众为主体,在视频内容和情感导向上,也侧重于对黑暗的揭发和情绪的释放。
比如“7 ·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该事故就是网友首先拍摄发布在微博上,经网友率先曝光后引发了强烈的舆论反响。经有关部门调查处理,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2013年11月6日,太原市迎泽大街迎泽桥东发生一起连环爆炸案件,网友在第一时间拍摄现场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上发布自己所掌握的现场资料,广为传播。
但是,正因为舆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议程设置的效果,即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影响人们对大事的判断,所以无论是正面的舆论监督,抑或反面的舆论监督,“草根”视频新闻虽然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但必须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手机视频新闻的制作者正是通过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实现推动社会发展、监督社会环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