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心”:中医名家十讲
- 朱惠蓉
- 813字
- 2021-03-28 10:54:17
三、心理学的本土化
关于心理学的“本土化”,我认为它有三种类型(后面具体谈);本土化也包括两大环节,需要理论思想,也需要实践和具体操作(应用)。
(一)中国心理学的理论渊源
中国心理学的理论思想是很深厚的。只不过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它(这副“有色眼镜”是西方主流认识带给我们的),看看它是不是契合西方那一套,并以此为准绳来遴选。而且视野狭窄,中医界就聚焦于中医书里(集中在那几本被翻滥了的书),学术界则局限于孔孟老庄、荀子管子;我们没有静下心来,开阔视野,好好去挖掘。其实,很多真东西、好东西并不都在这些经典著作中,《诗经》中就有大量心理学内容。这方面有些学者做得很好。北大钱志熙教授的《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中,讨论生命观时就涉及大量相关内容。因此,理论方面我会花点时间,好好捋一捋。
(二)中国心理学的应用情况
应用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屠呦呦给中国人争光了,因为“青蒿素”救了世界几百万人。这个,你不得不承认它有效。像肿瘤的某些理论,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借助心理学、心身医学思想,很多晚期胰腺癌、肝癌、脑瘤患者活得很好!你也不得不承认。
(三)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努力
“本土化”至少有三块。
(1)“原创”。我想这大家比较容易认可的。它涉及理论与应用。湖南湘雅医学院老教授杨德森,我在20世纪80年代听过他讲课,他现在年纪大了,应该90多岁了。他创造了《道家认知疗法》就比较有意思。这就是原创。当然,理论上原创中国传统中也有很多,后面会有所涉及。
(2)“改进”。就像另外一个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钟友彬,大家可能知道,他曾颇有见解地创立了“认识领悟疗法”,这其实是对西方相关疗法的改进,融入了中国特色,故有人誉他为“中国的弗洛伊德”。
(3)“嫁接”。“嫁接”的就更多。这种“嫁接”可以是东西方心理之间的嫁接,也可以是东方不同学科之间的“嫁接”(其实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薛崇诚先生的“中医五态人”一说,就是吸收(嫁接)了五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