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
- 杨凤池
- 6488字
- 2020-08-28 23:49:18
第二节 提问技术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倾听来访者的叙述是咨询师在会谈中应该最先做出的反应。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对话中的提问也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一个好的提问可能引人深思,有可能给人启发,还可能让人瞬间领悟;提问不好可能让人受到指责,也可能使人受到贬低,导致咨询进程受挫。使用提问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用开放式提问 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咨询师可以了解与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来访者的情绪反应、看法及推理过程等。但要注意发问时的语气语调,不可显得咄咄逼人,否则会使对方产生疑虑,甚至对立。
2.适当回应 在互动过程中,咨询师可经常借助一些短语“嗯”、“噢”、“是这样”、“还有吗”或复述来访者谈话中的某些关键词或语气词,或点头、注视等表情动作回应,以支持对方往下说。
3.封闭式提问不可连续使用 一连串的“我问你答”,易使来访者感到对方掌握着会谈的主导权,而把解决问题的责任转移给咨询师。来访者往往变得沉默,不问就不说话,停止其自主探索,甚至降低对咨询师的信任度。
4.开放性的问题要慎用“为什么?”因为有时来访者对问题的原因并不清楚,或感到难以表达;有时对问题原因的解释可能会触及其秘密和隐私,当咨询关系还不够成熟时,就不能保证其回答的真实性,反而会为以后的咨询或治疗带来困难。
5.不要连续提问 如果提问后,来访者谈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咨询师应该做出同感反应,而不要接着提问。因为同感能促使来访者进一步探索自己。
6.要善于运用积极性提问 积极性提问是指能使来访者以积极心态进行回答的提问。例如,一些来访者常诉说“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我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发言”,问其原因又回答不出。这时,就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你会怎样呢?”“你感觉是什么原因妨碍了你正常的学习?”这样的提问能引起对方一系列相对较为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意象,有利于他以一种新的状态去做出回答。
7.避免判断性提问 带有判断性的提问往往包含着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某种评价,例如:“你父母代你填写理工科的志愿,是关心你,有什么错呢?你这样对他们发脾气应该吗?”这样发问,来访者就会认为咨询师不但不理解他,还站在父母一边教训他,就会产生不满,必然会对后面的咨询带来不利影响。又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应该……你说是不是?”这种直截了当地对来访者的谈话内容予以否定的问法更不应该出现,它对会谈只能是有害无益。
一、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通常不能用一两个字作答,它能引出一段解释、说明或补充资料。开放式提问是多数咨询师认为较适用的一种提问方式。开放式问题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告诉我……”等形式发问。根据资料得知,以“什么”发问的提问往往引出一些事实资料;以“怎样”发问的提问则往往涉及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项;以“为什么”发问则引出一些理由、原因及合理的解释;“能不能”、“愿不愿”发问则引出来访者做自我剖析。
一般来说,咨询开始或转换话题时大都采用开放性提问,这类问题被一些咨询师认为是最有用的咨询技术之一。它能促使来访者主动地、自由地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讲出更多的情况、想法、情绪等,而无需搜肠刮肚地回忆、思考,或者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就结束回答。
咨询师以不同词语开始的开放性提问得到的来访者回答也不同。具体如下:
1.“那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你有些什么反应?”“还有什么人在场?”这种包括有“什么”在内的提问,可以帮助咨询师找出与某些问题有特定关系的事实资料。
2.“对这件事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如何知道别人的这些看法的呢?”这类带“怎样”、“如何”一词的问题往往会引导出来访者对事件经过的描述及其对此事件的想法和情绪反应。
3.“为什么你觉得这样不公平?”“为什么你说别人都看不起你?”“你当时为什么那样做?”通过这类“为什么”的问题,可能得到多种较为具体的解释与回答,从中找出来访者对某人某事所产生的看法、做法、情绪等原因。
4.“能不能告诉我,这事为什么使你感到那么生气?”“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以“能不能”、“可不可以”、“行不行”开始的这类问题,可以说是最为开放的问题了。这类问题可以促进来访者的自我剖析、自我探索,一般都会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但也可能有的来访者会说“不能”、“不可以”、“不行”等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咨询师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其他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等。当然,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少发生。
虽然开放式问题给来访者的回答以较大的自由度,可能会得到不同来访者各种各样的答复,但开放式问题的目标都是指向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通过这种提问,咨询师可以掌握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资料、来访者对此事的看法及推理方式、来访者的情绪反应等重要信息。
开放性提问要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否则,来访者就可能产生被讯问、被窥探、被剖析的感觉,从而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咨询师在提问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词汇的选择既不能过于随便,也不能有咄咄逼人或指责的成分,尤其是涉及一些隐私时更是如此。咨询师采用辩论式、进攻式、语气强硬的发问,会被来访者认为咨询师对自己有敌意;咨询师采用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则被认为咨询师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从而帮助自己。这两种不同的提问形式会在来访者心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此外,咨询师要提醒自己,向来访者提问是心理咨询本身的需要,而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窥探隐私的欲望。
还需要注意的是,提出开放性问题后,要给来访者足够的时间来回答问题,因为来访者可能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来访者感觉到咨询师急于获得答案,否则就不能帮助自己,咨询师的形象可能会降低,也可能让来访者受到误导,因为他可能为使咨询师迎合而回答问题。
二、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是指在对话中采用的范围狭窄、答案有唯一性、限制性的提问方式。采用封闭性提问时,提问者会给对方一个框架,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或者在有限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在咨询会谈内容较为深入,需要进一步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或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的时候,咨询师可以适当采用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通常以“是不是”、“要不要”、“有没有”、“对不对”开头,如:“你喜不喜欢学校?”“你来这儿是否因为婚姻问题?”“你确实这样想过吗?”而来访者多以“是”、“否”或其他简短的语句作答。可以用来收集特定的信息,以澄清事实。由于这种提问限制了来访者的回答,所以它还可以制止来访者喋喋不休、漫无边际的叙述,也可以用它适时中止来访者偏离主题的叙述。譬如:“我们能否继续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在问题探索阶段,当咨询师和来访者已经讨论了大量问题和事实后,咨询师可以利用这种提问补充、证实一些存疑的材料。这种提问有较强的收束倾向,且比较节省时间。
在会谈中,这种询问虽属必要,但由于它限制了来访者进行内心探索和自由表达,使谈话趋于非个人化,因而不宜多用。在咨询中,一连串的封闭性提问后,来访者常常变得被动、迷惑、沉默。过多的封闭性提问会使来访者产生被审问的感觉,压制来访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甚至对咨询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因为来访者前来咨询的目的之一是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感受,若总是处于被动回答的地位,就会降低它的求助动机。同时还要注意一次不要多次提问,否则,会使来访者产生混乱,结果可能只回答了最不重要的问题。
另外,在提问时还应该注意副语言与简短接话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副语言是介于言语沟通方式和非言语沟通方式之间的沟通手段。有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38%的效果来自于以语气为主的副言语沟通。通过副语言沟通的信息,主要是涉及双方关系的内容以及说话人的情绪状态、意图与态度。同样的语句,例如“小张,你把这件事情解释一下”,用不同的语气说,可以表达很不同的意味(如爱、命令、和挖苦)。在咨询会谈中,咨询师应当在利用言语沟通方式的同时善于利用副语言表达自己对来访者的情绪支持、安慰、鼓励、信任和希望,以增强言语沟通的感染力;自然,同前述的非言语行为一样,副语言也是咨询师展示自己投入咨询会谈、注意倾听来访者述说的手段之一。
接话是指咨询师尽可能地接着来访者刚才的话题说尽可能简单的语词。接话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给来访者一个机会以便探索与理清自己的思想;另一个是表示咨询师认真地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接话中要注意不要引入新的话题,咨询师应该跟随来访者刚刚说过的内容接话。咨询师接话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想法或解释放到一边,努力将自己投入到来访者的境遇之中,因为此时还不是给出解释的恰当时机。
三、问题的选择
在心理咨询中,无论是了解来访者的各种情况还是想控制咨询方向、内容,都需要提问技术,提问技术最重要的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选择一定要准确、简练。这样可以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和使来访者感到被咨询师所理解;否则,可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咨询师为了更多地收集来访者的信息,真正理解来访者,最有帮助的办法是多提开放式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或是把封闭式问题变为开放式问题。以下是一些提问的要点。
(一)避免提问过多
在选择问题时,要去掉一切与咨询内容及来访者成长无关的内容,只留下必需的内容。但在咨询中由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表达的内容缺乏基本理解,或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问题可能会有过多的错误。过多的提问可能会带来如下消极作用:
1.责任转移 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来访者自己,而不是咨询师。如果提问过多,来访者就会把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来访者会等待咨询师来挖掘自己的问题,而不去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和开发潜能,减少了来访者参与解决心理问题的机会。
2.造成依赖 咨询师的问题太多时,来访者叙述自己的情况时便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也不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
3.触发心理防御 咨询师的问题太多时,来访者可能感觉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特别是质问性的问题,如:“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为什么不努力?”等,容易触发心理防御,来访者首先会表白自己,甚至表现出沉默。在咨询中,凡属于“怎么能这样……”、“非那样不可……”、“干吗要……”等类似的问题,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初,应当避免。
(二)掌握问题的性质
选择问题的一定要准确,要符合来访者的事实或真实情况。在注意问题的数量和频率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慎用以下提问方式。
1.“为什么”的问题 在咨询中对着来访者问“为什么”,对来访者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暗示来访者的情绪、想法和行为是错误的,容易导致逆反心理。可以用重复一遍来访者的语言,语言的结尾用升调:“你说你不想去考试?”或者用一种等同于“为什么”的方法:“你说你不想去考试,可以说说原因吗?”等。
2.封闭式问题 尽量少用封闭式的问题,因为来访者只要用“是”与“否”的回答就可以完成。特别是咨询初始接连用几个封闭式问题,来访者很容易形成一种等着咨询师提问、不问不答的交流格式。不利于咨询鼓励来访者“打开心扉”的要求。
3.多重问题 有的咨询师由于缺乏耐心,往往从几个方面同时提出问题,这种连珠炮式的问题,使来访者不知所措。如:“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自己又是怎么看的?”等等。
4.解释性问题 提解释性问题的时候,咨询师不是推动来访者自我探索,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如:“你所提的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这类问题对来访者的自我探索作用很小。
5.责备性问题 是以反问的形式责备来访者,对来访者产生很大的威胁感,会立即引起心理防御。如:“你凭什么这样认为?”“你原来干什么去了?”这类问题对推动咨询进程没有会任何意义,在咨询中应加以杜绝。
问题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也反映出咨询师的专业水准,应该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认真对待。
(三)问题的选择的原则
问题的选择在咨询中是极重要的,特别是把会谈作为咨询手段时,问题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 对来访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来访者的行为改变或行为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探索来访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来访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来访者改善认知和正确地理解问题有帮助。
2.积极 要选择具有正面意义的问题,选择对来访者的态度改变有积极作用的问题。
3.可接受性 要选择符合来访者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的问题,选择来访者感兴趣的问题。
(四)提问类型的选择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的提问都是有目的的,不会为提问而提问。咨询师的提问要依据咨询中的问题的选择来进行,尽量做到准确、精炼。咨询师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是如下五类提问。
1.例外型提问 来访者假如说,爸爸不好,爸爸对他很凶。咨询师在表示听清楚了这个陈述之后,多半会就这个话题再反过去提问:“你说爸爸不好,爸爸很凶,这确实令你很难过。另外,我还想问一下,有没有你觉得爸爸好的时候,有没有爸爸能够和你好好说说话的时候?”这种例外型的提问有助于来访者从原来深陷的抱怨位置转移至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来看清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咨询师能够更加全面地看清来访者的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2.预想型提问 假如来访者表现有消极的思维反应习惯,“糟了糟了”、“完了完了”、“都是我不好”,或者遇事总习惯于做消极假设,“假如考不好怎么办呢?”“我肯定不行的”,这时候咨询师就常常会用一些预想型提问,把来访者原来消极的先期假设换成积极的先期假设,引导来访者去体验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感受,以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习惯需要调整。
咨询师会引导着提问:“假如你面临着考试,脑子里经常想着的是‘我肯定能考好’,‘我肯定能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感觉会怎样?试试看,仔细体会一下。感觉是不是有点不一样了?”相比较来访者原来习惯性想着的“考不好怎么办”或“肯定不行,肯定不行”,这时候常常会发现来访者的呼吸变得深沉了,脊背显得挺直了许多,眉毛也显得有些上扬了。
有时候,需要弄清楚某件事情与来访者目前状况关系,咨询师也会就那件事情用预想型问题来提问:“假如你通过了那场考试,今天的情况会怎么样呢?区别在哪里呢?”有可能那场考试其实对来访者今天的问题关系不大,也可能那场考试对当前仍然确实有影响。预想型问题帮助来访者和咨询师明确了方向,下一步去是否要聚焦在那场考试上。
3.奇迹型提问 为了启发来访者的大胆想象突破当前困境的可能性,有些咨询师很喜欢使用这种提问:“假如有奇迹会发生,你希望这个奇迹是什么?”、“假如有一个仙女能够满足你三个愿望,你会提出哪三个愿望呢?”为了让来访者比较容易地进入面对此类提问所需要的想象,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来访者,有的咨询师会在咨询场所准备“仙女”玩偶、“阿拉丁神灯”或者“宝葫芦”等道具,在提问的时候,形象地举在来访者跟前,尽量让奇迹性假设提问产生逼真的效果,帮助来访者借助奇迹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4.打分提问 就是请来访者就自身的负性症状用打分的方式来评估描述。(分值通常是0~10)咨询师会这样问来访者:“假如对你说的紧张焦虑用0到10来打分,现在,就是此刻,你会打多少分?”通常这种打分评估请来访者描述的即时的感觉,即在心理咨询的此时此刻的感觉。
打分提问一般用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在咨询快要结束的时候,通常还会请来访者用打分的方式对自己的即时感觉再做一次评估,以衡量咨询的效果。假如咨询开始的时候打的是8分,将要结束的时候来访者打出来的是3分,咨询师就会对此做一个聚焦,指出甚至分析一下这里的变化和进步,以使来访者和咨询师本人对已经进行的心理咨询工作有成就感,对继续开展工作抱有信心,也有助于增进咨访关系。
5.转换型提问 转换型提问也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提问类型。当咨询师就某一个“点”的问题感觉暂时没有什么进展的时候,可以先移开一下,在相关的其他“点”上进行聚焦,以利推进整个咨询过程。例如:来访者说自己的爸爸不好,那么咨询师可以提问“那么你妈妈呢?”或者也可以转移到来访者自身:“那么你觉得自己对爸爸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