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常见病诊治彩色图谱
- 顾宪锐
- 1260字
- 2020-08-26 13:12:48
二十三、兔流行性腹胀病
兔流行性腹胀病是以临诊表现腹胀、且临诊表现具有传染性为特征的一种新出现的疾病。近年来,本病发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对养兔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其病因。在临诊上,曾怀疑饲料霉变,但更换饲料不能阻止发病;因怀疑大肠杆菌病,曾用多种抗生素类药如氧氟沙星等添加在饲料中进行预防,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死亡兔的肠内容物中发现有较多球虫卵囊,但在饲料中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仍不能起到防治效果。因此有待加强研究,弄清病因或病原,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及控制规律。
【流行特点】本病始见于2004年春,首先在山东省某兔场发生,后该省诸多兔场发生,继而在全国各地陆续流行,近年全国主要养兔区域如山东、四川、重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黑龙江等相继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后至翌年春天发病率较高。不分品种,毛兔、獭兔、肉兔均可发病。以断奶后至4月龄兔发病为主,特别是2~3月龄兔发病率高,成年兔很少发病,断奶前兔未见发病。此外,还发现在某个地区流行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暂时不再发生。
【临诊症状】发病初,病兔减食,精神欠佳,腹胀,怕冷,扎堆,渐至不吃料,但仍饮水。粪便起初变化不大,后粪便渐少,病后期以拉黄色、白色胶冻样黏液为主(图1-23-1)。部分兔死前少量腹泻。摇动兔体,有响水声。腹部触诊,前期较软,后期较硬,部分兔腹内有硬块。发病期间体温不升高,死亡前体温下降至37℃以下。病程3~5天,发病兔绝大部分死亡,极少能康复。发病率达50%~70%。死亡率90%以上,一些兔场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图1-23-1 流行性腹胀病兔排出黄色胶冻样黏液性粪便
【病理变化】剖检见尸体脱水、消瘦。肺脏局部出血(图2-23-2)。胃膨胀(图1-23-3),部分胃黏膜有溃疡,胃内容物稀薄。部分小肠出血,肠壁增厚、扩张(图1-23-4)。盲肠内充气(图1-23-5),内容物较多,部分干硬成块状,如马粪(图1-23-6)。部分肠壁出血,部分肠壁水肿增厚。结肠至直肠多数充满胶冻样黏液。剪开肠管,胶冻样物呈半透明状或带黄色。肝脏、脾脏、肾脏等未见明显变化。
图1-23-2 流行性腹胀病兔肺脏局部出血
图1-23-3 流行性腹胀病兔胃膨胀
图1-23-4 流行性腹胀病兔部分小肠出血,水肿增厚扩张
图1-23-5 流行性腹胀病兔盲肠内充气
图1-23-6 流行性腹胀病兔盲肠内容物部分干硬成块状如马粪
【诊断】断奶至4月龄兔发病,开始少吃料,转而不吃料,腹部臌胀,摇动兔体,有响水声,粪便渐少,或带有胶冻,死亡前部分兔拉少量稀粪。剖检时见胃膨胀,部分有溃疡,胃内容物稀薄,盲肠内容物变干,成硬块,结肠内有较多的胶冻样黏液,有时肺有出血。依据以上条件可以初步作出临诊诊断。
【防控】
(1)预防
① 加强饲养管理。饲料配方要合理,注意饲料中粗纤维饲料比例;定时定量饲喂;变化饲料要逐步进行;霉变饲料禁止喂兔;季节交替时保持兔舍温度相对恒定。
② 定期注射大肠杆菌疫苗、魏氏梭菌疫苗。
③ 饲料中按0.1%(以原药计算)添加复方新诺明,断奶后幼兔连用5~7天,有一定效果;病情严重的,隔1周重复1个疗程。
(2)治疗 目前无有效方法,将患病兔在隔离场所自由活动,会有部分兔自然康复而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