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唤醒创作力:写给被“卡”住的创作者
- (美)朱莉娅·卡梅伦
- 17字
- 2021-03-27 15:51:10
第一部分
两大法宝,助你开启创意之旅
01 基本原则
所有生命都有潜在的创造力
很多人认为,坚信造物主鼓励我们去创造是一种很激进的想法。我们总是觉得,或至少是担心自己对拥有创意的梦想太过自负,怕神会不同意我们这样做。毕竟,我们心中藏着的那个艺术家还年轻,总会产生些幼稚的想法。要是父母曾对我们的创意梦想表现出怀疑或反对,我们就更容易将这种态度投射到被我们视为父母的神的身上。我们必须停止这样无端的揣测!
这里要讲的是一种被召唤、被邀请来的内心体验,我称这个过程为“灵性按摩”。通过特定的精神训练,我们能与宇宙中的创造能量融为一体。
想象宇宙是一个充满电流的浩瀚海洋,你就诞生于这海洋中,你的一切都由它而来。在被激发了创造力后,凭借着自己的能动性,你便不再是海面上随波逐流、时隐时现的泡沫,你能够更有意识地、更自在自觉地、更协调地将整个身心融入到生态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歌剧《蝴蝶夫人》的乐谱是神留给我的听写题。我只是把它誊写在纸上,我作为神的工具,把它传达给人们。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贾科莫·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
神直接将思绪灌输给了我。
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作为教师,有种超凡的能量常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如果你敞开自己的心扉,就会感受到这种心灵电流。每每我想超越自我的时候,就要借助它的力量。对我来说,“心灵导师”这样的称呼担当不起,指引我的力量,来自神明。基督耶稣曾说过:“你若与人同行,我必与你们同在。”创造之神也是如此。
创造力的核心是体验人与神的融合,人与神融合的核心是体验创造力的发挥。提到“造物主”一词时,人们往往会按照宗教里约定俗成的用法把它理解成“上帝”,却很少把它理解成“艺术家”。我建议你还是取它的本真含义——“创造者”吧,与伟大的造物主一起,以艺术家的身份创建创作联盟。接受了这个观念,就能增长你的创造力。
在你运用本书的方法完成每周的任务时,会悄然发生一些变化,主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共时性”(synchronicity)的启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一旦我们改变,宇宙中的某种能量就会像“蝴蝶效应”那般扩大我们的改变。鉴于此,我大胆地写了一句话,并将它贴在了桌上:“尽情跳跃吧!神奇之网会将你接住!”
身为艺术家和教师的经验告诉我,当我们背负着信念出发,付诸行动去发挥创造力时,整个宇宙都会随我们的脚步前进。这倒有点儿像打开农田灌溉系统的厚重闸门时的情景:一旦闸门被提起,洪流就会在顷刻间奔流而出。
我还要重申一遍,你不一定非要让自己相信这些,不信神也能产生创意,我只是想请你观察并注意创意过程的进展。事实上,你需要亲自接生自我创造力这个新生儿,并亲眼见证它的成长。
我们脉搏中跳动的创造力就是神本身的创造脉动,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美国儿童教育家
约瑟夫·奇尔顿·皮尔斯
Joseph Chilton Pearce
神的形象源自人类的创造潜力。
玛丽·戴利
每片草叶上都有位守护天使,俯身向它轻唤:“快长大,快长大……”
《犹太法典》
The Talmud
创造力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是创意引发了灵性,还是灵性引发了创意?你如何看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都不重要,我并不主张把这两者区分得那么清楚。面对这种体验,你可以把信仰抛到一边。这正是荣格在晚年回答有关信仰时所说的:“我不相信;我知道。”
下面的心灵指导原则构成了发掘和修复你的创造性自我的基础。每天认真地读一遍,竖起心灵的耳朵,倾听你的态度和观念的变化。
基本原则
1.创意是生命的自然运行法则。生命是一种能量,是一种纯粹的创造之能。
2.有一种潜在的、内化的创造性力量把所有生命都融合在一起,包括我们自己。
3.在敞开胸怀迎接自身创造力的同时,我们也把造物主埋藏在我们生命深处的创造因子释放了出来。
4.我们本身就是创造物,注定要反身过来做创造力的主人,发挥创意,让创意生生不息。
5.创造力是神恩赐的礼物,发挥创意便是回馈给神的献礼。
6.回绝创造力的召唤不仅是任性的,还违背了天性。
7.当我们敞开胸怀,让自己自由地探索创造力时,也为神的降临敞开了大门,从而跟随一个良性导向去运营生活。
8.一旦打通了通往造物主的创造渠道,就一定会发生温和但强烈的改变。
9.放心地向不断迸发的创意敞开胸怀吧!
10.我们的创意梦想和渴望来自神圣之源。追逐梦想,就是追逐我们的神性。
如何运用本书恢复创造性自我
运用这本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我要请你用一种创新的方法去运用它。接下来的内容为你提供了一份在本书中旅行的全程导游图,旅程的行进方式也有具体的标注。有些学生是独立完成这些课程的,有些学生则组成小组,与他人一起讨论学习本书的课程,书末附有如何组建小组学习的指导方法。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这本书都会令你获益。
一个伟大而杰出的即兴创作者就像僧侣,除了神,心中容不下别的。
爵士乐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
斯特凡·格拉佩利
Stéphane Grappelli
我们弹奏的,其实是生命。
“爵士乐之父”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Louis Armstrong
创造力无处不在,在你眼前流淌而去。
美国企业界哲学大师
彼得·凯斯特鲍姆
Peter Koestenbaum
拿到书以后,你可能想先大致翻一遍,了解一下这本书都涵盖了哪些领域,不过,仅是看完这本书与真正使用这本书是不同的。你会看到,每章都包含几篇短文,还有练习题、任务以及验收。不要被这些看上去烦琐庞杂的内容吓倒,其实这些多带有游戏的性质,每天只需花一个小时多一点儿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我在正式授课时,会建议学生们做一个每周计划表。比方说,如果你以周日为一周的起点,那么就在周日晚上开始读一章。读完这章后,快速完成练习题。每周的练习都非常关键,下一章要讲的“晨间笔记”与“艺术家之约”也同样很重要。你可能在某一周无法完成所有任务,那么请试着完成一半,记下那些有待完成的任务在书中的位置,等有时间时再完成剩下的内容。关于你需要先完成哪一半任务,你该本着这两个准则:先做最吸引你的和你最排斥的题目;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可以留着以后再做。要知道,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通常会排斥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总之,每周起码要保证花7~10个小时来学习并运用书中的内容。也就是说,每天至少1个小时,如果你愿意,就再多一点。学习课程的12周中,只要坚持使用这些方法,就能在最终看到巨大的成效。长期坚持运用这些方法,会让你的人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要记住,这本书是螺旋式上升的路径,你会不断地绕着某些问题打转,但是每次你都会绕到更高一级的新层面上。艺术生命没有终点,艺术道路上的每个螺旋层面上都有挫折和收获。我们的目标是,先在山脚下寻得一条小径,站稳脚步,然后攀登终极巅峰。攀登途中展现在你眼前的群山远景,很快就会让你沉浸在激动与喜悦之中。
期待本书将为你带来什么
我作画凭借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信。
巴哈马民间画家
阿莫斯·弗格森
Amos Ferguson
为什么我们都应当运用自身的创造力?因为除了它,没有什么别的力量能让人们变得如此慷慨、快乐、英勇无畏、富有同情心,也没有什么别的力量能让人们不屑于战争,不屑于囤积财物。
美国自由作家
布伦达·尤兰
Brenda Ueland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更具创意;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创意很多,却无法有效地将创意付诸实践。梦想总像是在躲猫猫,生命也有些乏味,我们往往憧憬很美,愿望很棒,却总是无法实现。有时候,从心底萌生的某种艺术渴望会紧紧抓住我们:我们想学习弹钢琴、绘画,想去上表演课或写作课;有时候,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我们期许的创意生活,是在职场中,在与伴侣、子女及朋友分享时,能多闪现出一些创意的感受。
虽然没有速效无痛的修复魔药,却也可以通过学习并循着灵性步骤,修复你的创造性自我。尽管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和心理结构都复杂多样,但修复创造性自我的过程却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
在此过程中的前几周,有些人会有某种程度的反抗心态,或是眩晕之感。在跨过了入门阶段后,紧接着会在课程中段经历一种爆炸式的愤怒体验。愤怒之后往往就是悲伤和惆怅,然后是此消彼长的反抗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之间,学生们会经历狂喜与自我防御式的怀疑,这其实是创意在分娩过程中因“精神肌肉”一系列的收缩与舒张而导致的阵痛。
反复无常的成长阶段会导致我们产生放弃这门课的强烈冲动,极度渴望蜷缩回熟悉的生活中。这是一个“讨价还价”的阶段,人们很容易在此时放弃课程,我称它为“创造力的180°大转弯”。如果你选择继续前行,你的自尊就会像自由落体般迅速下落。在接下来的最后阶段,你会产生全新的自我感受,还会有更强的自主性、适应力、对未来的期许和激动,以及执行具体创意计划的能力。
这一系列的情绪看上去大起大落,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在恢复创造性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从原有的生活状态中退隐。“退隐”(withdrawal)也可以说是“超然”(detachment)或“不执着”(nonattachment),是各种冥想的共通之处。
艺术的目的不在于冷僻、理智地分析,艺术是生命,是浓缩、鲜明的生命。
比利时作家
阿兰·阿利亚斯-米松
Alain Arias-Misson
与我们的内在相比,过去与未来都不值一提。
美国文学家、诗人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借用电影的术语,我们正在缓慢地拉开焦距,远离昔日的生活并向上移,直到能够鸟瞰全景为止。这样的概观视野使我们有能力做出有创意的好抉择,你不妨把这段旅程看成是地势艰险严峻,却充满亦真亦幻的奇峰异景的地域,你在不断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你还应懂得,“退隐”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你在这个过程中痛苦并兴奋着。
我们总是在他人的生活、希望、梦想及计划上肆意地挥霍我们自己的创意能量。与他人的生活相比,我们自己的生活显得黯淡且不顺。退隐的过程巩固了我们的核心价值,使我们更明确自己的界限、梦想和真正的目标。在我们学会不屈从于别人的一时之兴后,就能感受到更强烈的自主性和可能性。
当说起“退隐”一词时,我们通常会想到某种戒瘾。当我们在戒酒、戒药、戒糖、戒脂肪、戒咖啡因和尼古丁时,会产生一种退缩的不适或痛苦。你只有把“创意退隐”与它们区别看待,才能对你有帮助。退隐意味着,当我们把曾经铺张浪费或误放在别处的宝贵创意能量拉回到自我的内核里时,我们是回归自我,而不是远离自我。
挖掘被埋藏多年的梦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梦想很有爆发力,仅是轻拂表面沉积的尘土就能激活自我否定系统。如此不幸!如此失败!如此痛苦!这时,我们到达了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所称的“凤凰涅槃”阶段。我们悲痛地哀悼着那个自暴自弃的自我,当我们迎接新的自我时,就如同与因征战而分离多年的恋人重逢时那般悲喜交加。
为了有效地修复创造性自我,我们必然要经历一个痛苦惆怅的过程。要否定那个以往被别人夸赞“做得好”的自己,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悲痛,毕竟那个“自己”已经支撑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久。眼泪为我们冲刷了未来的成长之路,若没有这创意润湿我们,我们的心田也许会永远贫瘠一片。我们必须甘愿遭受这痛苦的打击。记住,这痛苦终将有益于你,创意的闪电将会照亮夜空。
你要如何知道自己的创造力是否已被阻塞呢?嫉妒是个典型的征兆。有没有哪个艺术家让你感到愤恨不满?你有没有在心里想过:“要是……我也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来?”你有没有告诉过自己,要是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创造潜力,那么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别再跟自己说“现在已经太晚了”。
别再等着挣足了钱再去做你真心想做的事。
别在你渴望自己创意多多闪现的时候,却找借口跟自己说“我有些过于自我了”。
别再告诉自己,梦想不重要,只是些白日梦罢了,最好学得理智点儿。
别怕你的家人和朋友觉得你疯了。
别再告诉自己,创造力是你享用不起的奢侈品,或是应该对已有的心满意足,对安于现状十分坦然。
当你学着寻找滋养、守护你心中的艺术家时,就能走出痛苦,突破创意束缚了。你将进一步学会辨识和摆脱恐惧的方法,学会抚平情感的伤痕,学会提高自信。我们将探讨有关创意的陈词滥调,并将它们从我们的观念中剔除出去。你将踏上一段旅程,在路上,除了你的创造力,你还会遇上你个人精神世界里的恶棍、斗士,还有你的愿望、恐惧、梦想、希望以及胜利。这些心路历程会让你尝遍兴奋、沮丧、愤怒、害怕、欣喜、期望,还有那最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