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南沙

离开苏禄之后舰队仍旧向北,经过南沙群岛的时候,白明修有了一个奇特的发现。

“居然跟澳洲一样,地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吗?”白明修望着眼前星罗棋布的群岛,发出了感叹。

“这里是南沙群岛了吧。”狮姐站在他身边问道。

白明修点头说道:“经纬度上看,没错了,就是这些岛有点大了些。”

也不怪白明修奇怪,他缩减到的南沙群岛个头都似乎大了不少。舰队进行了一番大致的测绘,发现面积最大的美济岛、渚碧岛等,面积都在一千多平方公里,南沙诸岛加起来的面积比夏威夷群岛还要大了。

在这些岛上,白明修还遇上了来自大陆上的大明渔民,他们都没有剃发,当发现官兵上了岛,都一个个十分害怕。当发现这些军爷是太子殿下带领的明军时,有一些人甚至还痛哭流涕。

白明修才知道,有一些人其实也根本不是渔民,就是不愿意受满清通知出逃到这边的,很多人就直接在在南沙这些岛屿上结庐为居,最远的有人跑到了曾母岛,也就是纳土纳大岛。

这些人里面还有一些读书人,其中有个叫周慎思的举人,是佛山人士,说是不愿意委身鞑子做官,带着全家老小坐船跑到了美济岛上。

周慎思得见太子殿下,长泪沾襟,三跪九叩,说道:“闻听太子殿下率王师,兴舟海外,匡扶社稷,重造大明,喜不自胜。学生周慎思身无长才,愿奉殿下之令驱驰,随殿下驱逐鞑虏,还我汉家山河。”

白明修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逃出故土,来到南海,打算不食周粟的读书人,瞧他卖相倒是还挺一身正气的,就是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学问。不过这会儿白明修是很乐意来者不拒,收纳人才的。

他不会去问一些什么之前为什么不参加反清义军之类的怪话,这个时候不剃头的人,白明修都要高看几分。这周慎思言谈做对还算不错,年纪也不算大,三十出头,白明修也就顺手收入队伍中,看看以后用不用得上。

这次北伐行动中,白明修本身就带了一批行政官员,除了少量是从缅甸带出来那一批咒水之难的幸存者,大部分都是澳洲人。好在白明修现在虽然开了新朝廷,以近代国家的方式去搞治理,但是新接手占领区之后,他也不可能过分的大动干戈。

对于周慎思来说,在南海这个不毛之地居然能够遇到大明王师,还能见到太子殿下,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周慎思在粤省小有名气,素来有神童之称。只是有些恃才傲物,不屑于与朝堂衮公为伍。等到清军杀来,周慎思害怕受到波及,才带着家小出海,本想就这般清苦地度过一生,却没有想到见到了白明修北伐的舰队。

周慎思虽然不太懂兵戈之事,但是他以前见过乱军,见过清军,此时所见的明军,纪律严明,威武雄壮,令他心折。而且他心道:“据太子说,他是得郑和遗部在海外之国所助,尽起精兵锐器,北伐复国的。仅仅是跨越大洋千万里,这份雄心和执着,就已经是行大事者。且此时中原人心未定,胡儿行恶政,百姓仍眷恋朱明,晋王仍在西南,如果太子真的能够攻略广州,那么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我前半生太过恣意,不问国事,到最后流落如此。此刻天可见怜,蒙见英主,当出世,建功立业才是!”

用后世人的说法,这个周慎思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国家抱负和志向,实际就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逃离出家乡,更多是害怕遭受乱兵侵害以及家破人亡。这个时候天降机会,他自然也不会错过。

白明修隐隐能够察觉出周慎思的想法,不过他也没什么在意。此刻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南沙群岛的事情。

“啧啧,这片群岛景色着实秀丽,考虑到下面都是石油,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澳洲那边已经开始研究内燃机的技术了,石油恐怕在未来十年内就要登上舞台。只不过南沙这个地方还是让人觉得鸡肋啊,毕竟澳洲、美洲大片的土地都等着占领,南沙这边这点岛屿现在找人移民开垦,都觉得没太大意思。”

白明修索性命人刻了一些主权碑,每一个岛屿上都立了一块,虽然他不觉得这年头殖民者会对这些小岛有什么兴趣,殖民者们的目光都在吕宋岛、爪哇岛、马来半岛之类的地方。只不过白明修自己觉得,走到哪儿立一块碑是做人的好习惯,日后万一子孙们要喊点自古以来,那这些碑也有说服力。

由于白明修这样酷爱凿石碑,砍几千个人头喜欢立块碑,开疆辟土了喜欢立块碑,取得什么大成就了也喜欢立块碑,再加上白明修国学世家出身,一手书法越练越有味道,甚至以后被人捧得自成一派,他也被后世史家称为‘立碑皇帝’,他立下的种种石碑,也屡屡被书法爱好者追捧并观赏临摹。

后话不表,南沙诸岛上一些南逃的明人希望跟随太子殿下回归家乡,不过白明修还是安抚他们先呆在这里,毕竟他是去打仗的。只有少数如周慎思这般还有些用处的,被白明修给带上了。

这次北伐航行,白明修也算是周折了一番,打了帝汶岛、见了苏禄王,又在南沙安抚了一下百姓,这才加紧乘季风航行去到海南岛。

大明复国军的舰队直接开进了琼州海峡,目标直指琼州府府城。整个海南在这个时候,清军的守备力量薄弱至极,而清军根本也没有防备海上来的敌人,当白明修率领的大明复国军战舰开入南渡江的时候,清军甚至都还没有反应过来。而琼州府甚至也没有巩固的炮台之类的工事进行防御,由于事出突然,琼州知府朱之光尚未来得及做出任何准备,明军就已经发动了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