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位于祖国南部边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全自治区共有50多个民族成分,其中有12个世居民族,即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

广西地域辽阔,南北跨越6个多纬度,东西跨越近8个经度。境内山岭连绵,山区面积广大,山多平原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脉纵横,地形复杂,经纬度跨度大,从而造成气候的地域差别十分明显,南北不同,东西有别;就是同一地区,山顶和山脚也有明显差别。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夏热冬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与繁育,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形,丰富的植物资源,既为广西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又使各民族服饰的式样与风格各具特色,从而形成服饰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与多样性。

广西各民族服饰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经历了历代经济生活与社会文化的严格筛选和淘汰,汇集、沉淀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这些几经洗练、历经沧桑才流传至今的民族服饰文化,是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精华。特别是很多广西少数民族历史上没有流行、通用过与本民族语言相适应的文字,民族服饰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继承的主要渠道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广西民族服饰文化其实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缩影与财富,是广西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它记载了广西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无字的史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广西各民族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如不切实加以保护,任其遭受冲击、破坏、消失,其后果不堪设想。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大多数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保护与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邻国日本与韩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其传统民族服饰文化至今仍未消失,和服至今仍是日本人最喜欢的服饰之一,而韩国妇女逢年过节也以穿白色宽松的民族衣裙为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与学术界都十分关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与各族人民的共识。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对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撰写《广西风物图志·服饰》,对保护与传承广西民族服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