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有关经济增长的概念主要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亚当·斯密经济增长模型、斯密-熊彼特经济增长模型等。本节主要概述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并阐述几种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结构和特点。

(一)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

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主要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通常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正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增加,即为经济繁荣。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作经济衰退。

2.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要素生产率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这种转变是渐进的,需要一个过程,是全局性的,也不排斥某些地区、城市、企业在某些条件下实行粗放型增长。各地区和城市受其所处环境、市场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就业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不会步调一致。

(二)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总的特征是运用均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考察在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均衡条件。经济增长最常见的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定义。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时期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另一种则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 F. 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E. Domar)开始的。哈罗德1939年发表《论动态理论》一文,试图把凯恩斯采用的短期静态均衡分析所提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并于1948年出版了《动态经济学》一书。在同一时期,多马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完全独立地提出了与哈罗德基本一致的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表示方法

①G=S/V

G是经济增长率,S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 V是资本/产出比。

②ΔY/Y=s × ΔY/ΔK

其中:Y——产出,ΔY——产出变化量,ΔY/Y——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ΔK——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ΔY/ΔK——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

在模型中假设:储蓄等于投资,而投资又等于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ΔK。可见,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③ΔY/Y=I/Y × 1/k=s/k

其中:s——储蓄率,k——资本边际系数,s等于I/Y(投资/产出),假设为常数。

(2)模型结论

增长率随储蓄率增加而提高,随资本-产出比扩大而降低。

经济的增长路径是不稳定的。

(3)模型结论的解释

在完全就业条件下的增长稳定性取决于“人口增长率”Gn、“实际经济增长率”G和“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之间的关系。

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G=Gw=Gn

现实中,此条件基本无法实现。

若G<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低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进一步增加,经济继续扩张,实际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直至达到劳动供应的极限,即直到资本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若G>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高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降低,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低,经济紧缩,出现失业。

若Gw>Gn,则资本增长率超过了劳动力增长率,投资者会减少投资,导致实际增长率G小于均衡增长率Gw,经济则可能长期处于紧缩状态。

若Gw<Gn,则表明投资资本被充分利用,形成了高额利润,这将刺激投资者增加投资。长期会使经济持续扩张以至于出现长期通胀。

该模型突出了发展援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投资(储蓄率)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资本转移(发展援助)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发展援助通过技术转移降低资本系数(k),即提高资本生产率(1/k)来促进经济增长。

2.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现代增长理论的基石。索洛模型描述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引起产出的增长,而新古典生产函数决定了在劳动供给不变时,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这一生产函数与储蓄率不变、人口增长率不变、技术进步不变的假设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索洛模型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强调单纯物质资本积累带来的增长极限,在人口增长率不变和技术进步不变条件下的稳态零增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1)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要

索洛在构建他的经济增长模型时,既汲取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又摒弃了后者的那些令人疑惑的假设条件。

索洛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经济体系中的“刀刃平衡”,其中,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是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值若稍有偏离,其结果不是增加失业,就是导致长期通货膨胀。用哈罗德的话来说,这种“刀刃平衡”是以保证增长率(用Gw表示,它取决于家庭和企业的储蓄与投资的习惯)和自然增长率(用Gn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它取决于劳动力的增加)的相等来支撑的。

索洛指出,Gw和Gn之间的这种脆弱的平衡,关键在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劳动力不能取代资本,生产中的劳动力与资本比例是固定的假设。倘若放弃这种假设,Gw和Gn之间的“刀刃平衡”也就随之消失。基于这一思路,索洛建立了一种没有固定生产比例假设的长期增长模型。

(2)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假设条件

①只生产一种复合产品。

②产出是一种资本折旧后的净产出。

③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关系式。

④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按其边际实物生产力付酬。

⑤价格和工资是可变的。

⑥劳动力永远是充分就业的。

⑦能利用的资本存货都得到充分利用。

⑧劳动力与资本可相互替代。

⑨存在中性技术进步。

在这些条件下,索洛建立的模型向人们显示出:在技术系数可变的情况下,资本与劳动力比率具有随时间推移而向均衡比率自行调整的倾向。如若最初的资本与劳动力比率大,资本和产出的增加就会比劳动力的增加慢得多;反之,亦然。索洛是从资本与劳动力比率入手集中分析均衡(即稳定状态)增长路径的。

(3)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含义

索洛增长模型表明的基本含义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变化率k∗取决于人均储蓄率sf(k)和按照既定的资本劳动比配备每一新增长人口所需资本量nk之间的差额。

索洛增长模型“sf(k)=k∗+nk”还表明另一个含义,一个社会中的人均储蓄率sf(k)有两个用途:

一是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量k∗,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装备,这被称作“资本的深化”;

二是用于为每一新增人口提供平均的资本装备nk,这被称作“资本的广化”。换句话说,经济中的全部储蓄转化为投资后,一部分用于提高人均资本拥有量(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则用于为新增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装备(资本的广化)。

图3-1中所示,横轴为人均资本拥有量k,纵轴为人均收入f(k)。集约生产函数曲线f(k)表明随着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人均产量即人均收入f(k)也相应增加。人均储蓄曲线sf(k)位于人均收入曲线f(k)的下方,因为储蓄只是收入的一部分。

图3-1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当人均资本拥有量k为OB,则此时的人均收入为BJ,人均储蓄为BP,这部分人均储蓄一部分用于装备每一新增人口即资本广化的BG和一部分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即资本深化的GP。这意味着k将提高,于是导致f(k)增加,因此,B点将右移到A点。A点资本的深化等于0,全部的人均储蓄都被用于资本的广化,经济达到均衡。反之亦然。

(4)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意义

作为创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先驱,索洛教授在构造他的长期增长模型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特征(如齐次资本函数、比例储蓄函数以及既定的劳动力增长率),而且在理论模型的现实性方面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他在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连续性生产函数,从此人们称其为新古典生产函数。

②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可相互替代的假设使得经济增长过程具有调整能力,从而该理论模型更接近于现实。

③长期增长率是由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决定的,前者不仅指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且含有劳动力素质与技术能力的提高,所以,索洛的长期增长模型打破了一直为人们所奉行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的理论,向人们展示,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5)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不足

当然,作为一种理论模式,索洛的长期增长模型也并非尽善尽美。正如森(Sen, 1970)教授指出的那样,索洛的模型也有其不足之处。

①索洛的增长模型考虑的仅仅是哈罗德的Gw和Gn之间的均衡问题,而忽略了G和Gw之间的均衡。

②索洛的模型没有投资函数,此函数一旦引入,哈罗德模型的不稳定性问题即会出现于索洛的模型中。森教授认为,劳动力和资本间的替代性假设似乎并不是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增长研究之不同的关键所在,其主要差异在于索洛模型没有考虑投资函数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家对将来预期的重要性。

③索洛假设要素价格是可变的,这也会给稳定增长的路径设置障碍。例如,利息率由于流动陷阱问题而不会下降到低于一定的最低水平;反过来,这也许使资本-产出比率不能提高到实现均衡增长路径所必需的水平。

④索洛模型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进步为假定前提构建的。然而,这一假定只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型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的一个特例,没有任何经济证据。

⑤索洛增长模型的另一假设是“资本是同质的且易变的”,但事实上,资本品是高度异质的,因此而出现不能简单加总问题。结果,当存在多种多样的资本品时,稳定增长路径是很难实现的。

(6)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总结

①无论从任何一点出发,经济向平衡增长路径收敛,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每个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

②在其他外生变量相似的条件下,人均资本低的经济有更快的人均资本的提高,人均收入低的经济有更高的增长率。

③人均产出(Y/L)的增长来源于人均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但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够导致人均产出的永久性增长。

④通过调节储蓄率可以实现人均最优消费和最优资本存量的“黄金律”增长。

⑤储蓄率的变化只会暂时性地影响增长率,而不会永久性地影响;储蓄率的显著变化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产出变化只有较小的影响,且作用缓慢。

⑥未能够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来源。把技术进步(劳动的有效性)看成外部给定的,而这恰恰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索洛模型是通过“假定的增长”来解释增长的。

⑦理论预测与实际数据不符。如果资本取得的市场收益大致体现了其对产出的贡献,那么实物资本积累的变化既不能很好地解释世界经济增长,也不能说明国家间的收入差距。

3.亚当·斯密经济增长模型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在这本书里探讨了财富是什么和财富如何增加的问题。财富增加也就是经济增长,亚当·斯密对此提出了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总结起来可以被称为亚当·斯密经济增长理论即“亚当·斯密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过程;经济发展取决于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以及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于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而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度由市场的规模决定。这样,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分工和专业化的提升;分工和专业化的提升导致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增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升,导致财富的增加;财富的增加又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如此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经济持续增长。对于有些国家,这个循环进行得很顺畅,因此经济增长的态势就好;而对于另一些国家,这一循环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发生了问题,因此其增长就相对缓慢。亚当·斯密增长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 斯密经济增长模型

资料来源:张维迎:《经济学原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按照亚当·斯密的增长模型,经济增长一定同时表现为市场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和分工(深化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财富的增加。市场规模扩大和分工深化的产业结构变化,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新古典增长模型只注重总量(GDP)的增加,不注重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4.斯密-熊彼特经济增长模型

亚当·斯密模型使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那就是:究竟是谁在驱动这个增长过程?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驱动这个增长过程的主体就是市场中的企业家。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市场才被开拓,新分工才得以出现,技术进步和创新才变得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才是经济增长的“国王”。但遗憾的是,在主流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理论中,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

如果将熊彼特理论中的企业家引入“亚当·斯密经济增长模型”,即为“斯密-熊彼特经济增长模型”。这一模型概括了“斯密-熊彼特经济增长模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模型中,企业家就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

图3-3 斯密-熊彼特经济增长模型

资料来源:张维迎:《经济学原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企业家是市场的发现者和创造者。现代经济的大部分市场本来是不存在的,是由企业家开发出来的。企业家是通过创造新产品来创造市场的,以创新供给,拉动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