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路径与政策
- 张长春 郑征等
- 1829字
- 2020-08-29 07:22:47
前言
本书主要从增长要素特别是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上,探讨如何实现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问题。为了保持研究的相对完整性,我们还对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高质量的中高速进行了解释,并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情景进行了预测。
关于研究视角。本书从经济长期增长的国别比较分析中,探讨我国特定历史阶段增长要素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历史时空中去观察我国经济增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助于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我国各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变化特征和经济增长的规律性。
关于总论框架。首先,将体制转轨带来的劳动、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放到经济增长的历史时空中去观察,发现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实质上是特殊转轨背景下的阶段性经济追赶现象。从国际经验看,阶段性高速增长后,增长要素的变化必然带来经济增速的明显回落,回落幅度主要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幅度。其次,从增长规律、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考察未来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的增长潜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关键领域的改革,改革进程和改革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资本形成增速向下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由此推断“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经济潜在增长率将呈现一个幅度较大的区间。再次,针对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通过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使经济增长趋近区间上限,防止危机导致增长中断,避免快速增长末期因基础能力不足陷入增长停滞。最后,对影响增长质量的若干重大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简言之,解释过去的高速增长,判断“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经济增速会回落到一个幅度较大的区间,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趋近区间上限、防止短期中断、避免长期停滞,提高增长质量等内容,构成本书总论的总体框架。
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个根本动力。平衡协调的结构效益主要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短期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长期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经济增速预测中我们对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中性处理。考虑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双向开放战略,我们在定量预测中假定净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零。研究还表明,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而当经济发展水平到达某一临界点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阻碍经济增长,结合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在定量预测中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中性处理。
关于短期需求管理。长期增长包含了总需求高于或低于总供给的周期性波动。但严重的内外部冲击导致的总需求长期大幅下降可能损害增长潜力,在总论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对审慎适度的需求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本书的两点新意。第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一个幅度较大的区间,趋近区间上限需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为“十三五”前两年经济增长遇到的困难提供了部分解释,也表明“十三五”时期个别年份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可能会遇到较大困难。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是,推进改革的进程和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上的实际效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改革进展和改革实效达至预期,全要素生产率就能够实现较快增长,储蓄率下调但幅度不会太大,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形成将推动经济增长趋近潜在增长率区间的上限;如果因改革方案设计不周、执行出现偏差、落实不到位、关联改革不配套等原因,使改革红利显现时点、实际效果低于甚至远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可能会趋近区间下限。
第二,快速增长末期落入增长陷阱的根本原因,是包括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国家治理在内的基础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急速大幅下降。积累基础能力的初始成本很高、时间很长、互补性很强,长期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体现出来。有必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基础能力,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结构转型推动,逐渐转向主要由基础能力推动,避免在快速增长末期陷入增长停滞。
由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的本书其各章执笔人分别是:第一章张长春,第二章郑征,第三章岳国强、祁玉清、朱海宇,第四章应晓妮,第五章杨艳芳,第六章林勇明,文献综述岳国强、朱海宇,调查报告一应晓妮,调查报告二李泽正,调查报告三杜月,调查报告四郑征。全书由张长春统稿。
本课题研究先后得到了多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专家们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给课题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课题组对专家们的帮助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研究水平,本报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请指正。
课题组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