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 姚敏杰 高长安
- 1080字
- 2020-08-29 07:39:24
2 半坡、姜寨人——母系氏族村落的典型
距今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处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西安是仰韶文化极其繁荣、遗址最为密集的区域,境内主要河流阶地多有分布,在沣河中下游沿岸遗址分布密度甚至与现代村落相似。位于今西安东郊浐河二级阶地的半坡遗址与临潼区以北临河畔的姜寨遗址,经过大面积系统发掘,以村落保存完整、文化遗存丰富著称于世。其中,半坡遗址于1953年春发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姜寨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个部分。1972~1979年,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11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658万平方米,是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发掘面积较大者之一。
姜寨遗址探方发掘现场
半坡、姜寨先民以经营农业为主,种植黍与蔬菜,饲养狗、猪等家畜,并从事渔猎、采集、纺织、制陶等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以石斧、石锛、石锄、石铲等磨制石器为主,已能大量烧制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器。遗址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居住区房屋位于聚落中心,周围有壕沟环绕,从村落布局到墓葬遗物无不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的鲜明特征。在原始锄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男子从事狩猎、捕鱼,女子从事农耕、饲养、制陶、纺织、采集,人们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联结为氏族,以女子为中心过着没有阶级、没有剥削、集体劳动、共同分配的原始共产制生活。
半坡、姜寨人在原始物质生活条件下,开拓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各式陶器上绘制的几何纹、弦纹、方格纹图案,以及张口游翔的鱼、急促奔跑的鼠、翘首展翅的鸟、口中衔鱼的人头等,构思新奇,形象生动,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和高度模仿概括能力。雕刻品中有迄今发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陶埙、陶制人头塑像、鸟形雕塑及兽形盖纽等。这些陶器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真实写照。陶器上的图案,在同一器物上组合相同,点线相等,表明当时已有数的概念。其中,人面鱼纹陶盆是半坡彩色陶器的典型作品,生动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其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也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在姜寨遗址发现的黄铜片、黄铜管,说明了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金属器,这对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许多珍品原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存放和展出。
半坡遗址
1957年,在半坡遗址基础上建成“西安半坡博物馆”,次年正式开放。半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对我国原始社会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