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宋、明欲迁都长安

西安有1100多年的建都史,非但如此,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朝代曾拟迁都长安。

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从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来考虑。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制内,又利于御外;经济上要求都城附近地区经济发达,能基本解决都城的物质需要,只需少量供给于远处;地理位置上要求都城位于王朝管辖范围的中心地区,或有通畅的水陆交通线路通向四面八方。

《游城南记》

注:北宋人张礼撰,是其与友人游历京兆城南即今西安南郊及长安地区的见闻记录,涉及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事件数百宗,为唐末战乱后长安城南地区凋败的真实记录,是了解和研究唐都长安外郭城及其南郊自然及人文地理演变的重要历史地理文献。

宋朝开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基于以上考虑,欲迁都长安(今西安)。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帝位时,沿用后周旧制,以大梁为东京开封府、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在基本平定南方及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他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他说:“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这一打算遭到群臣和其弟赵光义的极力反对,只好作罢,却留下一句话:“迁河南未已,终当居长安耳。”宋初君臣主张迁都大体主要因为开封城地处平原,无山川可恃,在内忧外患之时应选择山川形势之地,以加强防御。而迁都之地,宋太祖认为最为理想之处是长安。长安山河形胜,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自古就是帝王之都。但宋太祖赵匡胤的提议却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最终不得已而作罢。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赵匡胤所言。赵匡胤驾崩后,北宋逐步走向衰弱,最后为金所灭,与开封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是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后,宰相李纲对宋高宗恢复中原寄予厚望,他主张迁三都于长安(西都)、襄阳(今湖北襄阳,为南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为东都),随时巡幸,让金人难以实施周密计划。同时,朝廷学士李重也主张定都长安,同州知州郑骧也上疏请求宋高宗坐镇长安。起初,高宗采纳了李纲等人的意见,但由于权奸汪伯彦、黄潜善二人一直主张退守江南,尤其是惧怕李纲势力的壮大会威胁到自身,便在暗地里破坏李纲的政策,导致迁都长安的计划中途流产。为此,高宗付出亡命奔波的代价。高宗亡命结束后,南宋过渡到一个新阶段,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明洪武二年(1369)三月,大将军徐达率军攻占关中,驱逐元朝势力,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府治西安城名由此而得。明初西安府城沿袭奉元城,即隋唐长安皇城,但随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洪武三年(1370)四月,明太祖朱元璋分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坐镇西北,以屏藩帝室。

明朝开国之初,以应天、开封为南北二京,临濠(今凤阳境,朱元璋老家)为中都。其间,朱元璋曾打算迁都长安,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首先,南京虽定为都城,但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之意,非民心所向;其次,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对于抵御外侮、控制全国局势不利;最后,明故宫是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迷信风水的朱元璋认为这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朱元璋对于将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他和太子朱标最中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朱元璋试图迁都长安还有其深远用意,那就是西北扩张,进一步肃清元政权关联势力,进一步统一全国,实现“远迈汉唐”的目标。

关于迁都问题,明洪武三年(1370),御史胡子祺也曾上书曰:“天下形胜地可都者四。河东地势高,控制西北,尧尝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带河、淮,宋尝都之,然其地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卜之,周、汉迁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帝称善。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八月,敕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并告谕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汝往以省观风俗,慰劳秦父老子弟。”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十月,太子返回南京向太祖复命,进献了自己带人绘制的陕西地图。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作为国都,认为长安作为汉唐国都,王者气象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太子朱标壮年而逝,使得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打击,其筹划已久的西北战略不得不宣告中止。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祭光禄寺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也郁郁而终,传位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修葺后的明代城墙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