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 有关“价值”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社会价值研究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吸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等基本理论的养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忘对西方的价值哲学思想进行扬弃而形成的,是实践论的社会价值研究,是主客体统一论的社会价值研究。

(1)信息价值论

①著作研究情况。邬焜就信息价值论讨论了价值存在范围及价值本质、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价值与信息、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等问题,并对王玉樑的价值哲学研究历程进行了介绍邬焜:《信息哲学问题论辩》,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第81~126页。。冯伟健从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管理领域、经济领域、思维方法特性等方面阐释了信息的功能与价值,阐明了信息价值的特异性——主客观关系、社会历史性、特性、不守恒性等,阐述如何做到对信息价值的理性认识——分析四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重视信息的社会组织作用、解决好信息评价和信息价格的测定问题冯伟健:《信息新论》,新华出版社,2001,第259~281页。。张和生对国外一些学者试图用“信息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的思想进行批判,对葛伟民所著《信息经济学》中关于信息劳动价值论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两个角度区分信息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张和生:《知识经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第199~208页。。肖峰探讨了信息的价值与价值论、从信息价值到价值论信息主义、价值论信息主义的种种表现等问题肖峰:《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392~401页。

②论文研究情况。陈忠提出建立信息价值论的必要性,分析信息效用——帮助达到某个目的和对需求者有效,结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探讨信息价值的来源,试图将平均脑力劳动时间作为信息价值量的衡量标准陈忠:《社会价值论初探》,《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第7~12页。。周义澄阐述了信息论从信息通信理论到信息科学的发展过程,阐释了信息的概念、基本性质与知识意义,从哲学—社会学视角和经济学视角对信息价值论进行总结分析,指出信息价值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周义澄:《关于“信息价值论”》,《中国高等教育》(社会科学理论版)1988年第3期,第55~61页。。郑昕玲从静态视角将信息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从动态角度将信息价值分为信息价值的形成和信息价值的实现,并对这些类型下的信息价值进行详细讨论郑昕玲:《信息价值论》,《图书与情报》1993年第3期,第6~9页。。邬焜对于价值存在范围以及价值本质的探讨不仅局限于以人的世界观为参照的主客体关系视角,而且阐明了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重效应,阐述了价值过程与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阐释了物质价值、自在信息价值和精神价值三种价值形态发展,论述了信息的社会价值邬焜:《信息价值论纲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37~43页。。霍有光对邬焜的信息价值论一些方面的因素提出质疑霍有光:《邬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46~54页。,邬焜则对这些质疑做出了回应邬焜:《对霍有光先生〈邬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一文的批判逻辑的批判》,《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41~45页。。钟家瑞从知识具有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场的极化、知识的商品化、知识价值的系统工程等角度阐述了知识信息价值钟家瑞:《知识信息价值论纲》,《知识工程》1991年第3期,第19~22页。

在信息价值论的具体研究领域,我国学者对诸如网络信息、会计信息、图书馆信息、旅游信息、电子政务、军事情报等不同类型信息的价值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研究数据获取时间为2013年4月13日,http://www.cnki.net。。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

①基础性、总论性研究

陈叶娜在其硕士论文《信息资源社会价值评价研究》中阐释了信息资源的概念、成立条件、特点、类型、载体,论述了价值哲学的演进与发展,思考了信息资源与人的本质、信息资源价值实现条件,对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罗列了各类信息资源评价标准陈叶娜:《信息资源社会价值评价研究》,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蔡瑛从三个视角论述了信息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市场化和社会化生产方式、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蔡瑛:《论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理论学刊》2004年第2期,第72~73页。。杨文祥对信息资源价值论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相关领域与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信息资源价值论基础进行分析,阐述了信息资源价值形态,论述了信息资源价值机制,阐明了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价值评价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科学出版社,2007,第1~499页。

②不同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研究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方面的研究。陈红星和肖时占在阐述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含义和其资源属性的基础上,从价值哲学角度,阐述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价值的哲学内涵,分析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在满足信息需求、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对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指出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负向价值,并提出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社会价值优化策略:防止信息污染、消除数字鸿沟、保存人类财富和传承人类文明等陈红星、肖时占:《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刍论——从价值哲学角度分析》,《情报科学》2010年第8期,第1136~1139、1155页。

文献社会价值方面的研究。邓达宏在阐明谱牒档案文献历史文化沿革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谱牒档案文献形成的历史渊源,从文化凭证价值、史料价值、现代社会价值三个视角阐释谱牒档案文献的社会价值,提出对谱牒档案文献继承与研究、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建议邓达宏:《从文化层面探析谱牒档案文献的社会价值》,《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37~41页。。金肖英从为青少年教育学术研究提供客观性很强的事实性参考资料、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和理念、对青少年家庭的父母行为具有借鉴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家庭子女成长档案的社会价值,并探讨了家庭子女成长档案资源的开发途径金肖英:《试论家庭子女成长档案的社会价值与开发》,《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年第4期,第17页。。谭晶在分析档案的内涵和物质属性的基础上,讨论档案信息资源在自在阶段、自为阶段和再生阶段的深入开发问题,提出全方位深入开展档案工作,发挥档案资源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谭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兰台世界》(理论版)2006年第3期,第9页。。陈建仁对出土档案文献的内涵进行阐释,分析出土档案文献的类型——甲骨档案文献、金石档案文献、简帛档案文献、写本档案文献、印刷本档案文献等,提出出土档案文献的价值——文化凭证价值、史料价值、文字学价值陈建仁:《近代出土档案文献的社会价值》,《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20期,第35、41页。。周景义对畲族音乐文献传承民族文化价值、满足科研和文化教育价值、抢救性保护价值等,以及畲族音乐文献的收藏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作建议周景义:《畲族音乐文献的社会价值及收藏保护刍议》,《兰台世界》2009年第11期,第56~57页。。吕芸芳和张菡对泰山文献书目的编制内容和结构进行介绍,并分析其社会价值——重视积累和保存文献,提供线索源头和材料出处,有助于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吕芸芳、张菡:《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及它的社会价值》,《图书馆》2003年第5期,第81~83页。

③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社会价值

彭小平从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发展成果得到充分享受和公平正义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必要性,从提高政府信息化效益和缩小数字鸿沟两个方面提出了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社会价值,对于如何实现信息资源公开获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彭小平:《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社会价值与图书馆服务》,《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第48~49、127页。。马海群和严雯从发挥职能的社会生活领域、相关主体、开发利用环节三大角度论述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价值,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著作权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马海群、严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价值与制约因素分析》,《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1期,第50~54页。。陈传夫从发挥信息资源效益、提高政府信息化效益、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公平等视角阐述了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社会价值,从社会与法律、获取差异、获取的平衡、开放存取等视角对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社会价值的国际研究动向进行探讨陈传夫:《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社会价值与国际研究动向》,《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6年第4期,第5~9页。。刘邦凡阐述了电子政务的社会价值论:推动社会信息化、网络公众化,弥合数字鸿沟;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使人力和信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配置刘邦凡:《电子政务理论导引》,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第48~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