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反射昨天,折射今天,映射明天。一部史话就是流淌着的历史,在兴废间,一笔淡墨勾勒着赤峰变迁的轨迹。

赤峰有着繁荣的昨天。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在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自治区)交汇处的赤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赤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被赋予神奇的土地。一万多年前,上窑人就在赤峰生息繁衍。由此开篇,在人类童年的漫漫长夜里,赤峰地区相继出现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8种考古文化类型,赤峰成了全国以地名命名文化最多的地级市。

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是赤峰历史发展的第一个文化高峰。作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质朴、简练、旷达、传神,可以说,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里,我们的祖先已经为赤峰人种下了“天人合一、兼容并蓄、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的基因。红山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现象叩开了文明的大门,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龙的故乡赤峰在西辽河地区最早出现了古国形态,证明了赤峰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我们的先民们从古老的文明之路上一步步走来,于4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青铜器,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洋溢着浓郁草原风情的青铜文明。赤峰地区的草原青铜文化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以及此后秦、汉等王朝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成为赤峰历史上的第二个文化高峰。

10~12世纪,当中原王朝盛极而衰时,契丹人在赤峰境内崛起,建立了辉煌的大辽王朝,成为少数民族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一个封建帝国,这是赤峰历史上的第三个文化高峰。辽朝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北方,不仅为中华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得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第一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融合,促进了民族交流,为以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辽致力于同周边国家及西亚、欧洲、东北亚等国家进行经贸文化交流,“只知契丹即中国,不知东方有北宋”,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元朝时期,在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推动下,草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赤峰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军事要塞,也是成吉思汗及其姻亲后裔们的封地,还是北元的都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赤峰成为沟通中原和内蒙古腹地的桥梁,这一时期形成了赤峰历史上的第四个文化高峰。

四次历史文化高峰后,赤峰在社会大环境下,进入休整期。即便赤峰不再居于北方历史文化的中心,鸦片战争以后,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还是与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为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和文化传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同时,各民族聚居融合、重德尚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新高峰的到来蓄积力量。

赤峰正在建设辉煌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赤峰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友爱,奋发图强,在继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繁荣发展、文明和谐、山川秀美的新赤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人民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将赤峰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赤峰也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稽前鉴后,彰往昭来。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因历史而得以传承。当今之世,历史文化越来越成为地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鉴于此,研究、总结赤峰历史,传承、发展赤峰文化,是历史托付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治世写史,《赤峰史话》是一本通俗文史读物,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史话”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秉承大众文化理念,以史话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梳理、彰显了赤峰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集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多角度展示了赤峰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建设成就、古迹名胜、本土特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形式新颖,图文并茂,是赤峰独具魅力的一张名片。

《赤峰史话》的编著和出版发行,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发掘赤峰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对激发人们热爱赤峰、建设赤峰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大有裨益,而且对于更好地宣传赤峰、展示赤峰、扩大赤峰的对外开放和交流、推动赤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是为序。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