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古简史

从公元1世纪最早的国家出现到1864年基本沦为法国殖民地,是柬埔寨的中古时期,可以分为扶南王朝、早期真腊、吴哥王朝、晚期真腊、柬埔寨王国5个时期。

一 扶南王朝(1~7世纪初)

扶南(Fou Nan)是东南亚最早出现的国家之一,形成于公元1~3世纪。中国《后汉书·章帝纪》中的“究不事”就是指扶南。据考证,扶南是中国对古高棉语“Bnam”(意为“山”)的译音。扶南的统治者自称为“山地之王”,反映了古代高棉人把山岳当作神明降临圣地的自然崇拜思想。

根据中国古籍的记载,传说在1世纪时,统治扶南的是女王柳叶(很可能只是母系氏族公社的首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王)。后来一个可能是来自印度的“事鬼神者”混填来到扶南,依靠神弓降服了柳叶,并娶她为妻,成为扶南的新国王。混填即位后,用比较先进的印度文化治理扶南,改变了扶南人裸体不穿衣服的落后习俗,建立了分封制的行政制度(混填将他的7个儿子分封到7个地方)。这可以说是扶南的第一次“印度化”。混填死后由其后裔混盘况继位。混盘况使用“诈力”挑拨离间周边的诸侯国,进而利用他们的互相猜忌各个击破,扩大了扶南的版图。混盘况还进一步发展了分封制。他的子孙被派往各地,号称“小王”。

据说混盘况活到90多岁才死,由其子盘盘继位。由于盘盘年幼,由大将范曼执掌朝政。盘盘3年后死去,范曼就直接登上了王位,时间约在公元3世纪初。传说范曼“勇健有权略”,他“以兵威攻伐旁王,咸服属之,自号扶南大王”。为了扩大统治地盘,范曼还派遣水军攻打马来半岛北部,相继攻克了“屈都昆、九稚、典逊等十余国,开地五六千里”。经过范曼的东征西讨,扶南的疆域包括了现在的柬埔寨及越南南部,势力也可能达到今泰国、缅甸的南部和马来半岛北部。

范曼在发兵征讨金邻的途中染病,不久病故。太子金生被范曼的外甥、“二千人将”范旃诱杀,范旃自立为王。范曼的幼子范长在民间长大后,笼络了一批志士袭杀了范旃,范旃手下的将军范寻又将范长杀死,登基称王(约244~289年在位)。根据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往扶南的使者康泰、朱应回国后所写的《吴时外国传》《扶南土俗》和《扶南异物志》的记载,范寻虽“更缮治国内”,但使用的手段极其野蛮和残酷,经常以烧红的铁能否使人的手烧焦来判定无罪或者有罪。扶南的工艺、建筑技术在这一时期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能造可搭载上百人的海船,出现了海上对外贸易,建筑物注重雕刻花纹来装饰。此外,佛教已在扶南广为传播。

范氏王朝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世纪初,但范寻死后,中国古籍对扶南的记载出现了约70年的空白。究其原因,最可能的是扶南发生了内乱,其影响急剧下降,已不能引起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注意。

根据《晋书》记载,“竺旃檀”358年之前就已在扶南称王。由于“旃檀”是印度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世系的王号“Chandan”的中译名,因而一般认为竺旃檀是从印度逃到扶南的印度贵族。他之后的诸王也来自印度。扶南在文化上也进一步受到了印度的影响,此为扶南的第二次“印度化”。竺旃檀以后的国王大都带有“跋摩”(梵文“Varman”的音译,意为“保护者”)的称号,所以从竺旃檀到627年的扶南王国被称为“跋摩王朝”。

竺旃檀在位的时间为4世纪中叶到5世纪初,他的继承人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婆罗门侨陈如。侨陈如从马来半岛的盘盘国来到扶南并登上了王位之后,“复改制度,用天竺法”。法国学者默涅认为,侨陈如约在410~430年期间当政。他不仅在扶南推行印度的行政、法律制度,还引进了古拔罗婆字母和塞伽纪元(比基督纪元晚78年)。在他统治期间,婆罗门教在扶南更加盛行,大乘佛教也传播开来。这些外来的印度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高棉人自己的文化。

侨陈如死后,恃犁陀跋摩继位,在位约40年。恃犁陀跋摩主张发展与中国封建王朝的友好关系,不仅拒绝借兵给林邑攻打交州,而且于434、435和438年3次派使者来中国。

恃犁陀跋摩于5世纪70年代去世,侨陈如的后裔侨陈如·阇耶跋摩继位。期间,致力于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扶南达到了鼎盛时期。“如冉冉上升的太阳,悬空皓皓的明月,扭转乾坤,无与伦比”就是对他政绩的称颂。笃信佛教的梁武帝也因为他对中国与扶南的佛教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赐他“安南将军、扶南王”的称号。

514年侨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在王位争夺中胜出,登上了王位,但内乱也随之发生,扶南逐渐衰落。627年前后,扶南被真腊所灭。

扶南的社会性质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分别主张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学者根据同样的史料、运用大体相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由于史料并不充分,双方的论据和推理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二 早期真腊(7~8世纪末)

在扶南衰落的同时,其属国真腊逐渐强盛起来。“真腊”是他称,其来源有二:一是接近中国或中国商人能从此买到真正的蜂蜜;二是真腊人与扶南人属于同一个民族,即高棉人,语言和风俗习惯相同。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真腊是吉蔑的古称“Kemara”的音译,目前的柬汉词典也把“Kemara”和“Khmer”都译成吉蔑或高棉。根据《隋书·真腊传》的记载,“真腊国,在林邑西南……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南接车渠国,西有朱江国”。林邑即占婆,车渠一般认为在今柬埔寨南部(也有学者认为在今缅甸的丹那沙林或马来半岛北部),朱江即缅甸的古国骠国。因此,真腊的位置应在今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处于湄公河的中游,中心在老挝的巴色一带。

真腊的第一代国王拔婆跋摩一世(意为“被湿婆保护的人”)是真腊的开创者,约550~600年在位。根据柬埔寨碑铭和中国《新唐书》《唐会要》的记载,拔婆跋摩在540年前后发动了对扶南的战争,国力已严重衰退的扶南节节败退,不得不把都城由特牧迁移到那弗那城(今柬埔寨茶胶省的吴哥波雷)。拔婆跋摩死后,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也称质多斯那,意为“被大因陀罗保护的人”,约600~615年在位)继承王位,并且继续对扶南用兵。为了保证后方的安全,他与占婆(林邑)签订了和约。摩诃因陀罗跋摩死后,拔婆跋摩的儿子伊奢那跋摩(中国古籍称之为伊奢那先,约615~635年在位)继位。《新唐书·真腊传》记载真腊于“贞观初(627~649)并扶南有其地”,就是说伊奢那跋摩最终约在627年完成了对扶南的征服和兼并。

伊奢那跋摩征服扶南后,定都于伊奢那补罗(今柬埔寨磅同附近的三坡波雷库)。在他的统治下,真腊的政治、经济均有很大的发展。据《隋书·真腊传》的记载,“居伊奢那城,郭下二万余家……总大城三十,城有千家,各有部帅,官名与林邑同”。这是说当时真腊都城已有约10万居民(以每户5人计算),已是一座很大的城市;全国还有30个大城市,每个都有数千户人家,并且采用与占婆同样的官名进行管理。同样根据《隋书·真腊传》的记载,当时真腊的等级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已经确立,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规定非王后所生子女不得继承大统。为防止其他兄弟争夺王位,新王一即位就对其兄弟实施酷刑,并且要求他们搬离京城,不得再做官。

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636~656年在位)继位。在他当政期间,真腊局势比较稳定,国王个人热衷于发展湿婆教。拔婆跋摩二世之后的国王阇耶跋摩一世(657~681年在位),征服了现今老挝的中部和北部,使真腊王国的疆域有所扩大,其北部和中国云南地方政权南诏相邻,南达湄公河下游,大约包括今天的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南部的广大地区。阇耶跋摩一世还是一个军事家。他引进了骑兵,发明了破坏大象运输队的战术。阇耶跋摩一世无嗣,死后由其侄女阇耶提黛维(681~713年在位)继位。但王室的凝聚力下降,女王无力掌控朝局,国家出现动荡。真腊最终分裂为北部的陆真腊和南部的水真腊。水、陆真腊的分界线在今老挝的巴色地区。

关于真腊的分裂,《旧唐书·真腊传》是这样记载的:“自神龙(705~707)以后,真腊分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泽处,谓之水真腊;半以北多山阜,谓之陆真腊,亦谓之文单国。”但新旧唐书均没有说明真腊分裂的具体时间。另据《册府元龟》记载,唐中宗神龙三年(707)五月尚有真腊国遣使贡方物,但到景龙四年(710)六月,就有“文单国、真腊朝贡还藩”。这说明真腊的分裂应在707~710年之间。

根据《新唐书·真腊传》的记载,“陆真腊,或曰文单,曰婆镂,地七百里,王号‘笪屈’”。以研究老挝史见长的学者申旭认为陆真腊在今天的老挝地区,文单是陆真腊的都城,即今天的老挝首都万象。但他也认为,“王号笪屈”应是“王居笪屈”之误,“笪屈”是老挝地名“他曲”的不同音译。他曲是陆真腊初期的都城,后来迁都文单之后,才开始称文单国。

根据《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真腊国》条,“水真腊国,其境东西南北约员八百里,东至奔陀浪州(今越南南部藩朗),西至堕罗钵底国(今泰国湄南河下游),南至小海(暹罗湾)”。而据柬埔寨发现的碑铭记载,水真腊有两个朝廷和两个都城:一个是太阴王朝,定都于阿迪塔补罗(确切位置待考证);另一个是太阳王朝,定都于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今柬埔寨的三坡)。这两个王朝始终未能合二为一,相反后来又分裂为5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大约在774~787年间,爪哇海盗以中南半岛沿海的一些岛屿为据点,不断侵袭水真腊和占婆等国。大约在787年,爪哇海盗攻陷了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其头颅及部分王族和大量财物被海盗带回爪哇。从此至802年,水真腊一直处于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之下。

三 吴哥王朝(802~1432年)

8世纪末,阇耶跋摩二世(802~850年在位)从爪哇回到水真腊,并被拥戴为王。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宣布独立,并定都于今吴哥东北约30公里的考伦山。由于此后几百年间国都一直在吴哥附近,因此,后人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吴哥王朝。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阇耶跋摩二世先是统一了水真腊,并在他去世前一年(849年)完成了真腊的统一,从而开创了柬埔寨历史的新篇章。

9~15世纪初叶的吴哥王朝是柬埔寨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被誉为“古代东方文化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文化就产生于这一时期。建立在发达灌溉农业基础上的吴哥王朝疆域宽广,东邻南海,西达缅甸中部,南抵马来半岛,老挝、占婆(今越南中部南区)、泰国的一部分都曾处于吴哥王朝的控制之下。吴哥王朝一直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政体,虽然设有各司其职的行政官吏和省、区、村等地方行政系统,但国家大权实际掌握在以国王为首的王室手中。

从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末,是吴哥王朝的前期,有的历史学家称之为第一时期吴哥或初期吴哥。阇耶跋摩二世死后,其子阇耶跋摩三世(850~877年在位)继位,虽作为不大,但国内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阇耶跋摩三世无子嗣,死后由其堂弟因陀罗跋摩一世(877~889年在位)继位。因陀罗跋摩一世在吴哥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王。他在吴哥周围建造了一个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稻作农业的发展,为吴哥后来的兴盛积累了丰厚的人力、物力。在国力增强的基础上,因陀罗跋摩一世开始建造宏伟的巴肯石寺和波列戈石寺,标志着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开端,后来的吴哥建筑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陀罗跋摩一世死后,其子耶输跋摩一世(889~900年在位)继位。耶输跋摩一世是吴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之一。他即位后继续在吴哥地区兴修水利工程,建造了一个长7公里、宽2公里的大型水库(即现在的东巴莱湖),其容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这样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为下一个时期吴哥的极盛打下了基础。890年,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到吴哥地区的第一个吴哥城——耶输陀罗补罗,并以新的都城为中心继续修建大型宗教建筑。耶输跋摩一世还开疆拓土,其疆域赶上了极盛时期的扶南。

10世纪的吴哥王朝共有6位国王执政,但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政绩。耶输跋摩一世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曷利沙跋摩一世(900~923年在位)和伊奢那跋摩二世(923~928年在位)先后即位。928年,耶输跋摩一世的弟弟阇耶跋摩四世(928~941年在位)从其侄子手中夺得王位。942年,曷利沙跋摩二世(942~944年在位)继承大统,但因年幼很快被罗贞陀罗跋摩(944~968年在位)推翻。罗贞陀罗跋摩在吴哥城修建了不少新建筑,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五世(968~1001年在位)显示了一定的才干,主持修建的部分建筑留存至今。

11世纪初,吴哥王朝进入极盛时期,并一直持续到12世纪上半叶。这是吴哥王朝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柬埔寨是中南半岛甚至整个东南亚最为强盛的国家,其以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为主导的思想文化也发展到了顶峰。

1001年继位的优陀耶迭多跋摩一世在位时间只有一年。苏利耶跋摩一世(1002~1050年在位)在位期间皈依了大乘佛教,修建了颇有特色的披梅那卡寺和茶胶寺,统治的版图扩大到今泰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苏利耶跋摩一世之后统治吴哥的是其长子乌迭蒂耶跋摩二世(1050~1066年在位)。这是一位善战的国王,两次取得了对占婆战争的胜利。他与此前的吴哥国王相同的业绩是修建了西巴莱湖,并增添了新的宗教建筑。1066年,乌迭蒂耶跋摩二世之弟曷利沙跋摩三世(1066~1080年在位)即位。该王在位期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劲敌觊觎其王位。1074年,吴哥遭到占婆的袭击,损失惨重。这是一次与吴哥的强大不相称的失败。1080年,该王被非王族的阇耶跋摩六世(1080~1107年在位)推翻,国家仍处于混乱状态。阇耶跋摩六世没有子嗣,死后由其兄长陀罗尼因陀跋摩一世(1107~1113年在位)继位。1113年,陀罗尼因陀跋摩一世被其侄孙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推翻。

自称为“太阳护卫神”的苏利耶跋摩二世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登基后,率领大军东征西讨,一度吞并占婆(1145~1149年间统治占婆),远征越南李朝,一直打到现在的清化,并占领湄南河流域广大地区,使吴哥王朝的影响深入马来半岛。吴哥成为当时东南亚最强盛的国家。苏利耶跋摩二世好大喜功,征调大批劳力开始建造举世闻名的吴哥寺(最终于1201年由其后代完成)。苏利耶跋摩二世被认为是柬埔寨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曾称其为“柬埔寨的拿破仑”。

从12世纪中叶开始,吴哥王朝进入了第三个时期。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统治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并不稳固,连年的对外战争和大规模营建吴哥寺,使国内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在他去世之前,占婆摆脱了吴哥王朝的统治,并攻入吴哥王朝的腹地。1150~1177年,陀罗尼因陀跋摩二世(1150~1160年在位)、耶输跋摩二世(1160~1166年在位)和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1166~1177年在位)先后继位。1177年,占婆又一次攻陷了都城吴哥。占婆对吴哥的统治持续了5年,直到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继位后,吴哥王朝才得以复兴。阇耶跋摩七世亲率大军进攻占婆,攻入佛逝城,占婆被迫长期(1203~1226年)臣服于吴哥。他统治的疆域超过了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的吴哥,再次在东南亚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他还竭尽国力修筑了方圆约12公里的吴哥通王城以及大量的寺庙。

阇耶跋摩七世1219年死后,因陀罗跋摩二世(1226~1243年在位)即位。吴哥王朝迅速衰落下去。从国内看,连年用兵和大兴土木基本耗尽了国力。从外部看,吴哥面临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西部暹罗境内的泰人势力越来越强大。1238年,泰人摆脱吴哥的统治,建立了素可泰(Sukhothai)王国。阇耶跋摩八世(1243~1295年在位)统治期间,南传上座部佛教成为柬埔寨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周边地区新国家的兴起使吴哥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陀罗跋摩三世(1295~1307年在位)刚即位,素可泰王朝就于1296年首次攻陷并洗劫了吴哥。阿瑜陀耶(Ayuthaya)王朝1350年取代素可泰之后,更加频繁地进攻吴哥王朝。1351年,阿瑜陀耶王朝的军队进攻吴哥,围城一年多后将其攻陷。1369年和1393年,阿瑜陀耶王朝的军队又两次攻占吴哥。吴哥王朝历代国王的大兴土木本来就已极大地消耗了国内的人力、物力,在连续不断的外敌侵略下,柬埔寨的水利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居民被掠走,吴哥王朝赖以兴盛的经济基础丧失殆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1431年,吴哥又一次被阿瑜陀耶的军队占领。1432年,柬埔寨国王蓬黑阿·亚特(1432~1467年在位)决定放弃吴哥,迁都至湄公河东岸的巴桑(也有的说迁到斯雷山托);次年又迁移到四岔口(扎多木),即今天的金边。这标志着吴哥王朝的结束,柬埔寨丧失了在中南半岛的强国地位。

四 晚期真腊(15世纪初~16世纪末)

15~16世纪,柬埔寨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外有泰人的侵略,内部纷争不断。1467年,蓬黑阿·亚特国王禅位于长子诺雷(1467~1472年在位)。1472年,诺雷去世,其弟拉马蒂菩提(1472~1473年在位)继位,内乱随即爆发。诺雷之子索里约太控制斯雷山托地区称王,拉马蒂菩提的兄弟达摩罗阇(1486~1504年在位)也觊觎王位。暹罗趁机插手,出兵支持索里约太。对形势判断失误的拉马蒂菩提令其弟达摩罗阇坐镇金边,自己则率军讨伐索里约太。达摩罗阇立即向暹罗求和,仅要求保留柬埔寨中部和南部的权力。暹罗同意了达摩罗阇的请求,拉马蒂菩提兵败被俘,索里约太乞降不成,最后与拉马蒂菩提一起饿死在暹罗的监狱中。

达摩罗阇是柬埔寨历史上第一位被暹罗控制的傀儡国王,他虽然把呵叻、尖竹汶割让给暹罗,但并没有换来太平。达摩罗阇死后,其长子丹卡索空托继位,但罗阇的弟弟安赞(1516~1566年在位)以及一位名叫乃坎(1505~1516年在位)的神奴都起兵争夺王位,最终乃坎获胜,安赞逃亡暹罗。乃坎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国内经济,因而引起了暹罗的警惕和不满。暹罗于是支持在阿瑜陀耶王宫生活了8年之久的安赞起兵打回国内。安赞最终战胜乃坎,登上王位。

安赞王统治期间,柬埔寨一度复兴,国力有所增强。安赞虽然是依靠暹罗登上王位,但他坚持独立自主,拒绝向暹罗称臣纳贡。1510年,安赞王率军在吴哥的河边击败了来犯的暹罗军队,战场附近的一个村庄因此被命名为暹粒。意为“被征服的暹罗人”。为了便于防御外来侵略,安赞于1528年把都城迁移到了金边西北约40公里的洛韦(Lovek)。1531年,安赞王还成功地袭击了暹罗的巴真省。

安赞及其继位者巴隆·拉嘉一世(1556~1567年在位)执政时期,阿瑜陀耶王朝由于自身忙于应付缅甸的入侵,对柬埔寨的威胁有所减弱。巴隆·拉嘉一世曾于1557、1559、1562年3次进攻暹罗,均取得了胜利,并收复了呵叻。萨塔一世(1567~1594年在位)一度出兵协助暹罗抗击缅军。萨塔一世为了解决长期面临的阿瑜陀耶王朝的威胁,一度寄希望于西方人的帮助,但马六甲的葡萄牙殖民当局腾不出人力和财力来援助柬埔寨。萨塔一世后来又求助于西班牙驻菲律宾殖民当局,但西班牙同样无力援助柬埔寨,只许诺在柬暹之间进行调停。

阿瑜陀耶王朝在解除了缅甸的威胁之后,便继续向东扩张。1593年,暹罗派兵10万再次大举进攻柬埔寨,1594年1月占领其首都洛韦。萨塔一世与其子吉·哲塔一世等人仓皇出逃,其他王室成员和9万居民被押往阿瑜陀耶,吴哥王朝以来的重要文物和文献均被损毁。洛韦的被占,成为真腊真正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五 柬埔寨王国时期(16世纪末~1863年)

根据中国的《明史》《东西洋考》等史籍的记载,真腊大约在16世纪末改称柬埔寨。从此时到19世纪上半叶,柬埔寨被越南和暹罗两面夹攻,加上经常发生王室内讧和国内叛乱,柬埔寨国势日衰,领土逐渐被吞并,国家基本上处于泰(暹罗)、越两国的轮番控制之下。

暹罗军队主力从洛韦撤走后,萨塔一世的远房亲戚崇佩(1595~1596年在位)亲王率领一支军队攻占了洛韦,并自立为王。由于国王公开谴责葡萄牙冒险家韦洛索等人以及部分西班牙人欺压华人的暴行,韦洛索等人夜袭王宫并杀死了国王,引起了柬埔寨人的公愤和随行的西班牙军队的不满。韦洛索等人辗转找到萨塔一世的次子东亲王,并扶持其登上王位,称巴隆·拉嘉二世(1597~1599年在位)。在韦洛索等人的鼓动下,巴隆·拉嘉二世继续与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联系。由于西班牙军队和传教士在金边胡作非为,柬埔寨人和其他国家的移民奋起反抗,杀死了韦洛索和带队的西班牙军官,巴隆·拉嘉二世也在骚乱中丧生。此后继位的巴隆·拉嘉三世(1599~1603年在位)虽然平息了这起反对国王和西班牙人的事件,但西班牙人再也未能进入柬埔寨,被西方学者称为柬埔寨史上的“西班牙插曲”,以西班牙人的失败而告终。

1603年,巴隆·拉嘉四世(1603~1618年在位)从暹罗回到国内继承王位,成为又一个在暹罗控制下的傀儡国王,柬埔寨也成为暹罗的藩属国。在1618年,巴隆·拉嘉四世让位于其子吉·哲塔二世(1618~1628年在位)。吉·哲塔二世不愿向暹罗称臣,改变了先王在柬埔寨推行的暹罗化政策,转而恢复高棉的传统服饰和礼仪风俗,并且迁都于现今金边西北约30公里的乌东。1623年,他成功地击退了暹罗人的入侵。为了抗衡暹罗,他还与越南南部的阮氏政权结盟,并娶阮氏公主为妃。

越南阮氏政权吞并占婆王国后,就不断从东面挤压、蚕食柬埔寨。1623年,阮氏政权趁吉·哲塔二世有求于越南的时候,开始向以西贡为中心的柬埔寨领土——湄公河三角洲大量移民和派驻军队。

从17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暹罗和越南的插手,柬埔寨以争夺王位为目的的内讧和政变迭起,国内政局更加混乱。吉·哲塔二世死后,其子波尼·笃继位,乌迭亲王摄政,并掌握实权。1630年,乌迭以波尼·笃与自己的妻子有染为由,杀死波尼·笃,立其弟波尼·努为王。1640年,波尼·努过世,乌迭立子为王,称安侬一世,但引起了其他王室成员的强烈不满。1642年,吉·哲塔二世的三子安赞(1642~1659年在位)在占婆人和马来人雇佣军的帮助下杀死乌迭,囚禁安侬,自立为王。为了回报占婆人和马来人,安赞王不仅保护穆斯林的商业利益,驱逐荷兰人,还改宗伊斯兰教,改名易卜拉欣,并娶了一名马来女子为妻。安赞的贸易和宗教政策引起了国内其他势力的严重不满。1659年,安赞被乌迭之子巴东·拉嘉杀死。巴东·拉嘉恢复佛教为国教,采取亲越政策。1672年,吉·哲塔三世(1672~1673年在位)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国王巴东·拉嘉,夺取王位。1673年,巴东·拉嘉之子安季又率兵夺回王位,吉·哲塔三世被杀。安季随后与其弟安丹为争夺王位而相互残杀,安季战死,安丹病死。巴东·拉嘉的弟弟安侬在越南军队的支持下,杀回国内,占领乌东。但安季的另一个兄弟安索率军赶走了越南人,称吉·哲塔四世(1675~1695年在位),安侬则在越南的支持下在柴棍(今西贡)称王,为安侬二世。这样,柬埔寨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吉·哲塔四世在暹罗的支持下,建都乌东,其辖区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陆真腊,即今日的柬埔寨;安侬二世统治的地区相当于古代的水真腊,即今天的越南南部。安侬曾多次对吉·哲塔四世发起进攻,但直至他1691年死去也未成功。吉·哲塔四世虽保住了中央政权,但国力日渐衰弱。

从1699年至1775年的70多年间,柬埔寨有12位国王走马灯似的先后上台执政,其中吉·哲塔四世和安东更是多次即位,又多次下台。这种不正常的王位更迭使柬埔寨王室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也就在这一时期,柬埔寨的大片领土被越南蚕食。1693年,越南阮氏政权占领东浦(嘉定),设嘉定府,并派军镇守。1699年,吉·哲塔四世被迫将西贡、边和及巴地三省割让给越南。1708年,统治着河仙等7个村社、被柬埔寨封为太守的华人莫玖率部归附越南。河仙成为越南的势力范围后,嘉定与河仙之间的湄公河三角洲中间地带便成为越南的囊中之物。1733年,阮氏兴兵占领嘉定西部的美荻、沙沥地区(后来被越南设为定祥省);1739年,柬埔寨兵败,被迫将嘉定以南至湄公河的整块土地割让给越南阮氏政权;1747年,柬王安东为了获得越南的承认,又把茶荣、巴色(塑庄)献给越南。到18世纪下半叶乌迭二世(1758~1775年在位)统治期间,整个湄公河三角洲都落入了越南人手中。阮氏政权不仅霸占柬埔寨领土,还将其国王变为傀儡,在柬埔寨推行阮氏的管理制度。越南派到柬埔寨的将领可以任命官吏,直接征税。但柬埔寨人民并不惧怕越南人的统治,完全投靠越南的萨塔二世(1722~1737年在位)被菩萨省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1771年,越南爆发西山农民大起义,阮氏政权自身难保,无暇西顾;而暹罗从1760年开始一直疲于应付缅甸的侵略,无暇东顾。柬埔寨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安侬二世(1775~1779年在位)趁机出兵收复被越南侵占的领土,一度夺回了美荻、永隆,但柬国内的动乱使收复失地进程中止。1779年,柬埔寨德良太守牟氏发动叛乱,推翻了安侬二世,扶植年仅6岁的安英王(1779~1796年在位)登基。执掌朝政的牟氏、卞氏和苏斯相互倾轧,根本不考虑如何收回故土。1782年,苏斯联合卞氏诛杀了牟氏,不久卞氏又杀苏斯。苏斯余部起兵造反,卞氏挟持安英王仓皇逃往暹罗。当时的暹罗曼谷王朝已经建立,缅甸贡榜王朝的威胁已基本解除,便开始考虑东进的问题。1794年,拉玛一世为安英王在曼谷加冕,曼谷王朝成为柬埔寨的宗主国。曼谷王朝军队将安英王护送回国后,顺手将马德望、吴哥、蒙哥比里、诗梳风和呵叻等地据为己有,此时柬埔寨的领土已比吴哥时期缩小了一半。1796年,安英王病故,其子年幼(4岁)无法继位理政,其他王室成员在战乱中也被杀得所剩无几,于是朝廷官员波克受命处理国务,王位一直空悬到1806年波克去世。

1802年越南阮朝建立,随即开始向柬埔寨扩张,并和曼谷王朝争夺对柬埔寨的控制权,1811年和1833年两次击败暹罗军队。1807年,柬埔寨国王安赞二世(1806~1834年在位)被迫向阮朝称臣纳贡。1813年,阮朝军队侵入柬埔寨境内,柬沦为越南的“保护国”。但越南的军事占领和“越南化”的统治政策,引起了1828年和1840年两次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民族起义。在阮朝军队遭到严重打击之际,曼谷王朝军队于1841年进占金边,将名义上的安眉女王(1834~1840年在位)推翻,立安东(1841~1859年在位)为柬埔寨新国王。1845年暹越签订和约,越南承认安东的王位,并把军队撤出柬埔寨,而安东则同意向暹、越两国纳贡。作为对暹罗的报酬,安东被迫正式割让1814年被暹罗夺走的莫卢波雷和洞里勒普等地。

安东虽然是在曼谷王朝的支持下登上王位的,但他极力使柬埔寨成为不受暹、越干涉和控制的独立国家,因而颇受后人的尊敬。安东还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经济、行政和司法改革,使柬埔寨这个奄奄一息的古老国家恢复了生机。安东于1854年通过法国驻新加坡领事馆转给拿破仑三世一封求援信。1856年10月,法国驻上海领事蒙迪宜在法国传教士的帮助下,试图诱骗安东王签署丧权辱国的法柬条约,但遭到安东的拒绝。1859年安东王死后,长子诺罗敦(Norodom,诺罗敦·西哈努克的曾祖父)成为柬埔寨新国王。但诺罗敦之弟西伏塔亲王与国王的矛盾尖锐,支持西伏塔的贵族发动叛乱,柬埔寨国内形势陷入混乱。诺罗敦在曼谷王朝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并于1862年回国复位。但法国殖民主义者趁柬埔寨国内政局发生变故之机,干涉其内政,试图使之摆脱暹罗与越南的双重影响,变为法国的保护国。1863年7月,法国驻交趾支那(越南南圻)总督、海军上将拉格兰迪埃尔率军舰沿湄公河而上,抵达柬首都乌东。他向诺罗敦国王提出:法国可提供“保护”,以保障柬埔寨对暹罗的“独立”,并强迫诺罗敦国王于8月11日草签《法柬条约》。《法柬条约》规定柬埔寨受法国的“保护”,法国派一名领事驻柬埔寨;未经法国允许,柬埔寨不得接受其他国家的领事;法国人有权在柬埔寨自由居住、经商和传教;法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入柬埔寨等。暹罗对此条约不满,在《法柬条约》正式签字之前,就迫使柬埔寨于同年12月秘密签订《柬暹条约》,把柬埔寨变为暹罗的属国。1864年3月,当诺罗敦前往曼谷参加拉玛四世为他举行的加冕典礼时,法国军队占领乌东,并在王宫前升起法国国旗。诺罗敦被迫返回乌东,并于同年4月12日在《法柬条约》上签字,承认法国对柬埔寨的保护权。1867年,法国将马德望、诗梳风、暹粒三省割让给暹罗,以换取暹罗对《法柬条约》的认可。就这样,柬埔寨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客观上也避免了被越南和暹罗完全肢解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