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10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3094字
- 2020-08-29 08:58:57
二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这个项目在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创新劳动的时代需求和追溯创新劳动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紧密结合,对创新劳动理论做出了探索;研究了各种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联系的创新劳动的作用;从科技、服务、经营、管理、文化、制度、创业、就业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展创新劳动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问题。其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需求和有关理论问题。它指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不同的,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必须从现在的生产要素导向型和投资导向型,向创新导向型转化。创新劳动是包含在劳动之中的,所以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创新劳动,首先必须承认劳动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依据唯物史观揭示经济发展动力根源的经济学,对于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劳动问题,具有其他理论不具备的特殊优势。为了顺利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揭示创新劳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我们很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范畴。
(2)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技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21世纪上半叶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人类迈进一个新的时代的重要时刻,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也就是科技创新劳动发挥作用的过程。科技创新劳动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追赶科技发展前沿、吸收改进现有科技产品、合作开发共赢科技优势四个方面。自主创造科技成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源泉和动力,可以创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追赶科技发展前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过程,可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吸收改进现有科技产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改善科技成果的继承和扩散来扩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范围;合作开发共赢科技优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可以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力。
(3)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服务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代表了服务业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未来方向。金融服务型创新劳动,是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进行新型融通活动,满足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新的融资需要的活动。信息咨询服务型创新劳动是一种以需求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为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类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智力创新劳动。法律服务型创新劳动是指以创新劳动为社会提供不同形式的法律帮助,以协助当事人实现法定的权利或者维护其受到侵犯的法定权利需要的活动。经纪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基本特点是:并不以自身需要的满足为目的从事市场交易创新劳动,而主要是为促成委托人的交易而从事市场创新劳动。服务型创新劳动活跃的这些产业是服务业中高增长性和最具潜力的产业,服务型创新劳动所推动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4)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营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经营型创新劳动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这是企业从以产定销,转变为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以需定产,从单纯为了完成或等待上级计划的狭义的生产管理观念,转变到以社会需要、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整体经营观念的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过程。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重视让劳动者发挥出经营型创新劳动,用经营型创新劳动来统领商品生产和流通。
(5)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管理型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只有运用管理型创新劳动创造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才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管理型创新劳动按其功能来说,包括:①管理型约束创新劳动。它是指通过改进管理模式及有关方式和方法,使组织中的人们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为受到更好的约束的劳动。②管理型动力创新劳动。它是指可以通过改进管理模式及有关方式和方法,更好地激发人们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劳动。③管理型分配创新劳动。它是指通过改进管理模式及有关方式和方法,使组织中分配关系更加合理,从而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劳动。
(6)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化型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文化型创新劳动是经济发展方式向高端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发展的人文诉求,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一种灵魂。知识是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而知识的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必须以文化型创新劳动为动力,只有文化型创新劳动才能推动知识的发展。因此,比起一般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文化型创新劳动是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更为基础、更为内在的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动力。
(7)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型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运用制度型创新劳动推进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根据制度型创新劳动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可以把它分为四种类型,即制度型理念创新劳动、制度型规则创新劳动、制度型机构创新劳动和制度型设备创新劳动。其中每一种制度型创新劳动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以此与其他的制度型创新劳动区别开来;同时每一种制度型创新劳动又相对独立地运作,形成特殊的形式和发展规律。整体制度型创新劳动就是以这些类型的创新劳动的有机联系和协同作用为前提的。
(8)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业型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创业型创新劳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贡献是长期的和潜在的,在现有的文献中,创业型创新劳动大多是作为企业家在商业活动中的某些特征来定义的,这些定义都有某些局限性,因为事实上,创业型创新劳动不仅存在于商业活动中,而且可以在所有行业中找到,如教育、医药、科研、法律、建筑、工程和社会工作等。尽管推动自主创业对于产业调整升级和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目前十分注重创业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在鼓励创业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创业企业多做创业型创新劳动以推动科技创新,推动新发明、新产品、新市场、新组织的出现,从而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就业型创新劳动相关问题。它指出,创新劳动除了有企业家的创业型和经营型创新劳动等以外,还有包括就业型创新劳动在内的很多类型。就业型创新劳动就是有创新劳动能力的人,在社会的某一职业中,为自己创新劳动能力的发挥寻找一个位置,并由此做出这种劳动而取得自己所需生活资料的活动。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业型创新劳动则是社会群体劳动者以职业分工为条件施展创新劳动才能和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就业型创新劳动,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生存成长的必要行为;对社会来说,则是一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因。归纳起来,影响就业者就业型创新劳动发挥的因素包括就业者个人条件因素、组织状况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几个方面。
(10)阐述了不同创新劳动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多元创新劳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问题。它指出,“多元创新劳动”是指由社会各阶层人民从事的多样化创新劳动。社会各阶层的劳动者都有能力从事创新劳动,他们的创新劳动都可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重要影响,各行各业都有创新者,行行出状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全社会而言的,因此,对自主创新的需求不只是新发明在某个企业那里转化为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创新成果及时地在全社会推广和扩散。只有当全社会都能采用自主创新成果时才能谈得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