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家预测的都不准


前些日子,从长野县停车场经营者那里,听闻了颇耐人寻味的一段话。停车场投币机里投入的纸币币种,经济景气的时候,10000日元纸币和平整如新的纸币居多。经济不景气的时候,1000日元纸币或100日元硬币以及皱巴巴的纸币居多。情况不好不坏的时候,则是5000日元纸币和500日元硬币居多。这就非常有趣了。而2016年的夏季,10000日元纸币和平整如新的纸币奇少,1000日元纸币和100日元硬币,甚至是10日元硬币和皱巴巴的纸币奇多。这是包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1990年代以及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内,从未有过的现象。

虽然这只是单纯的地方城镇街坊聊天的谈资,但是比起专业的经济学家们的“预测”,这些谈资有时更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状况。

2012年年底诞生的第二次安倍晋三政权,借由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政策,承诺今后10年内实现经济增长。让名义GDP增长率平均达3%,实际GDP增长率平均达2%。

虽然2013年实际GDP增长率为2.1%(全年为1.6%),但在增加消费税后的2014年4—6月期间,换算成年率实质减少7.1%。根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民间主要的经济学家们在同年度7月调查中预测,调高消费税的快速实施及反弹作用,将使GDP减少4.9%。但实际的跌幅却大大超过了预期值,其结果显示了日本经济的急度减速。另外,在同年度10月调查中,经济学家们又预测7—9月期间,实际GDP以年率换算将平均上扬3.66%。但这回又大大颠覆了经济学家们的预测,换算成年率的结果,则是萎缩了1.9%。接着在11—12月期间也是如此。经济学家们在2015年1月调查中,预测经济增长将由负转正,GDP修正为增长3.4%。但其结果只增加了1.5%,虽然GDP时隔三个季度转为正增长,但与事前的预测值相比,下挫近二个百分点。

2014年实际GDP增长率为负0.03%,是2011年遭遇东日本大地震以来,时隔三年呈现负增长。但民间调查机构在前一年所预测的平均数值,则是正增长0.9%(0.2%—1.8%)。二者还是有一个百分点的相差。

为什么经济学家们的预测都不准呢?

一些经济报刊将其原因归结为在预测时,由于各种经济指标本身的误差等,造成分析上的技术因素。然而,这些分析并没有触及本质。

比如,经济学家们分析,2014年4—6月期间GDP大幅下挫的原因,是因为调高消费税前,消费者大量消费后的一个市场反弹的结果。但我认为其理由并不限于此。同年9月,从日本央行公布的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察调查来看,显示企业景气状况的业绩状况判断指数(DI),从6月份开始调查后就几乎没有得到改善。就其结果,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在10月份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上加以说明:“比预想的要好。业绩状况判断指数维持在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他并表示“景气持续处于回稳的基调,消费也朝稳态推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当时零售界的两强永旺(AEON)和7&I控股公司(Seven &i Holdings),在2014年8月发表中间决算报告。报告显示两家企业的超市业务都呈萎缩状态。同年9月,四家大型百货店的营业额,除了三越伊势丹,其他三家都低于去年同期。就算偏袒而言,经济状况也最多是原地踏步,手头紧,消费低迷则是显而易见。

尽管如此,安倍首相在秋天召开临时国会的施政演说中,仍然不忘强调安倍经济学的效果:“有效招聘倍率(理论上招聘倍率可以反映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当招聘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如果招聘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大于求。)达到了时隔22年的最高水准。”“今年春季,许多企业将会上调薪金。”另外,安倍首相还进一步主张经济的“良好循环论”:“股价上扬与消费相连。消费有所增加,企业收益就有所提高,薪金也因此上调;而薪金上调,消费就进一步增加”。显然,想藉由“良好循环论”将安倍经济学正当化。但问题在于,日本与美国不同。日本人个人几乎不持股票。所以因股价上扬带动市场良好循环这个现象,至今没有出现。而因股价上扬薪金也上调的说法,也是首次耳闻。恐怕只有压低薪金,企业收益有所提高,股价才能上扬吧。

虽然不知道为安倍首相撰写这份施政演说讲稿的是谁,但也呈露出对日本经济构造的无知,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史无前例的“低欲望社会”的出现


即便如此,安倍首相仍然在国会大选时,持续主张安倍经济学,并打出“唯有这条路”的宣传口号,选举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原本,许多自民党议员为了阻止被“增税派”的财务省“劫持”而主动计划大选,但从结果看则演变成了对安倍经济学投上信任票的大选。但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日本经济终要步入真正的危险水域了。

为什么说是危险的?一言以蔽之,原因在于安倍首相无法理解目前日本经济直面的根本问题。而一直主导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政策智囊们也有责任。担任内阁官房的美国耶鲁大学名誉教授浜田宏一,静冈县立大学教授本田悦朗,还有特地受邀来日本、并被引见给安倍首相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因他们提出通胀目标论等误导性政策,招致经济的大混乱。

真正成为问题的是:支配20世纪世界的经济秩序,已不再适用21世纪的日本经济。那些大肆挥舞过去经济理论的宏观经济学者们,他们的想法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远。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低欲望社会的出现”。

因日本央行的“异次元货币宽松”政策,日本一直处于异常的资金过利状态中。企业也好个人也好,以惊人的低利率就可以向银行贷款。明明所谓的资本成本如此低廉,却没有人向银行贷款。此外,个人金融资产约为1700万亿日元,企业内部保留金约为380万亿日元。即便有如此雄厚的资金,但就是不想使用。这就是问题所在。

针对我提出的“低欲望社会”等话题,读者当中或许会有人认为,如今日本经济不景气是理所当然的,这并不是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题。或许还有人这样认为,经过“失去的20年”,在长期的通缩状态中,由于便宜的商品到处随手可得,便无需购买高价商品,这样就必然导致以低价格、最少量的物品,就可以维持生计了。不过,在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并非是暂时的。

诚然,日本已经不可能重拾曾经的高度成长期或像泡沫经济时期的好景象了。但是,低欲望的形成,不单纯是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在上调消费税和“安倍/黑田泡沫”下,通货紧缩也逐渐转向通货膨胀,日元贬值导致物价上涨也随处可见。因此,也并不全是通货紧缩造成的低欲望。更进一步说,我无意指责年轻人欲望低下。年轻人无欲本身,如同本书所解析的那样,从某种层面来看,也是合理的选择。不过,值得思考的是,身处这样的社会,日本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应对才是?

这种低欲望社会的出现,是人类从未经验过的现象,日本先于世界各国进入了低欲望社会。正因为如此,全新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安倍政权所实施的,则是过去自民党十年如一日的乱撒钱政策。

虽然这只是黑色幽默,但这种行为本身就如同在被阻断的轨道线上,列车还朝着绝壁断崖超速疾驶。安倍政权也正朝着破产突飞猛进。


日本年轻人的DNA发生了变异


后面要详细分析,除去公共事业这一块的经济效果,我认为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几乎没有带来经济浮扬效果。20世纪的经济学,可以大致分为“金融”“财政”“成长战略”这三部分。安倍经济学的特色就是对这三部分进行政策组合,并大规模实施。但是这些做法并不适用于21世纪的经济了。

说起来,如今的消费萎缩,是整个日本已经成了无消费意欲的国家所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FLAT35”就是贷款的20年至35年间,利率固定不变的一种贷款。。这是住宅金融支援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协作,提供的一种长期固定利率房贷。然而即便利率只有1%上下,堪称史上最低,新申请的房贷金额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连长达35年的贷款再搭配不到2%的固定利率,都乏人问津,这在世界上算日本独有的现象吧。日本人(特别是从开始懂事之时遭遇持续的经济不景气、如今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未来抱有不安,不想背负贷款重荷,是对利率毫无反应的国民,也即反向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国民。这样来说,是多数日本年轻人的DNA发生了变异,欲望渐渐衰退。因此,当下日本,即使政府再出台怎样的经济刺激方策,都无法期待消费的增长、经济的好转。

作家司马辽太郎在小说《坂上之云》里,描述了一群为了让日本成为匹敌欧美列强的近代国家奋力拼搏的年轻人的故事。即便经历战败,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成熟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进入公司后,都是以能够成为公司高层主管或领导者为目标,不顾一切地拼命工作。而且坚信这进而也直接关联到日本这个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而且,那时很多国民结婚生子,即便是超8%或10%的利率,也照样贷款盖房买房。如今,放眼世界,与当时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中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国,他们也是与当时的日本人一样,纵使利率再高,也要贷款盖房买车,为自己的梦想而拼命工作。

然而,已经迈入成熟的先进国家行列的今日日本,我认为,国民对自己应该瞄准的目标与理想——也即《坂上之云》中为了国家的奋斗精神,已经再难复现。面对从未有过的现实,我们并不是要像以前一样大肆挥霍税金煽动消费,而是藉由驱动人的心理层面活络经济的方法还有多种。低欲望社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今后应如何加以应对——对此加以论述,就是撰写本书的目的。


诚如后续各章所述,今日日本的“惨状”,我在25年前付梓的著作中就有所预测,并也提出过解决方策。当时我就强调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但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搁置至今。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分。

大前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