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概论
  • 钱穆
  • 546字
  • 2021-03-29 10:45:08

上篇

第一章 孔子與六經

中國文化,於世界爲先進。古代學術思想,當有研討之價值。然夷考舊文,茫昧無稽;雖有美盛,未可苟信。當孔子時,夏、殷之禮,已爲無徵。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我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我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我能徵之矣。」

當孟子時,成周書籍,亦復不傳。

孟子萬章:北宮錡問曰:「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

荀卿有「文滅節絕」之歎。

荀子非相:「五帝之外無傳人,非無賢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無傳政,非無善政也,久故也。是以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

韓非有「非愚則誣」之譏。

韓非子顯學:「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謂眞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故明據先王,必定堯、瞬者,非愚則誣也。」

故言古者不可不愼。余於此編,蓋將略而弗論,論其可知者,自孔子始。然於中國學術具最大權威者凡二:一曰孔子,一曰六經。孔子者,中國學術史上人格最高之標準,而六經則中國學術史上著述最高之標準也。自孔子以來二千四百年,學者言孔子必及六經,治六經者亦必及孔子。則六經之內容,及孔子與六經之關係,終不可不一先論也。

今言六經,略分三部:一易、春秋,二詩、書,三禮、樂。分條述之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