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能源和环境代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解决这一日益尖锐的矛盾,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课题以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及统计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以期实现将高度凝练的能源利用效率目标具体化,并将复杂的能源利用效率测度问题简单化,便于实际应用。

(1)本课题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家能源利用效率概念进行界定;提出能源利用效率测度的关键性要素是能源投入、有效产出的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界定问题。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能源消费者分为企业、居民和政府三大类别。通过能源消费多样化指数和结构变换速度及方向系数的计算,将中国企业能源消费划分为煤炭快速增长、多元化转换和天然气发展3个阶段,但煤炭比例的下降不明显;而中国居民消费则可以划分为热力化、电气化、多元化和均衡化4个阶段,结构渐趋合理化、高级化和清洁化;政府能源消费节约潜力巨大。

(2)构建能源利用层次分析理论模型,实证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相关政策及战略、学者的研究阶段以及实际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演进特征表明,1977年以前是最低层次的需求阶段;1978~1995年处于第二层次需求阶段,使用以煤为主,基本出于供应安全的考虑;1996~2005年,重点关注成本效益和能源供应安全双重目标,基本处于第三层次需求阶段;2006年以来,基本处于第四层次需求阶段,但还是在供应安全、成本效益和资源效率3个层次之中犹疑;运用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建议国家投资于高能效的环境友好型项目,主要应该通过分阶段投资及对其报酬率进行调节,国家投资比例和企业投资比例与国家财富分别呈反向和同向变化。

(3)依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比性、可量化和实用性原则,逐级分解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目标,从总分类指标、监控类指标、解释类指标和辅助说明类指标4个方面构成测度指标体系;以能源消费份额法与熵权法为基础,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与主成分投影法相结合,在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GDP核算体系下,对中国与美国、日本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比分析,计算得出,在4种组合条件下,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测度值分别为0.6207、0.5796、0.7854、0.7186,总体虽然基本处于“较好”状态,但在32个样本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分别为第26位、第28位、第8位和第11位。比较而言,后两种购买力平价法下的测度值和排名更好。

(4)根据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测度,沿着测度指标体系的指标层次向下分析,通过与美国、日本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对比分析,指出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有利的优势因素主要是较低的居民平均生活能源消费。可能对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造成重大影响的劣势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重型化、单位GDP的能源投入较大及能源消费的许多方面不理想,如煤炭消费比重大、电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环境影响日趋严重等。

(5)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K模型,从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分别对比分析了中国能源利用效率2001~2008年的实际值与最优值,并模拟了2010~2050年的未来发展路径。从理论上得到了能源利用效率内生条件下的均衡解和外生条件下的最优调控解;同时,各影响因素对能源利用效率预测方差的平均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其自身、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且在第3期之前,3个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大幅度波动,但第3期之后,就基本分别稳定在62.44%、29.17%和8.38%,从定量角度证实了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路径的惯性规律。通过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比不同经济发展情境下能源利用效率2010~2050年的发展路径发现:能源利用效率随着时间和经济增长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率呈递减趋势;在年均增长率为4%~9%的情景下,能源消费高峰出现的年份分别为2011年、2013年、2017年、2024年、2040年及2050年以后;消费效用达到最大时的最优消费发展模式是经济及其能源利用效率的稳态均衡增长率分别为4.48%和6.48%。

(6)结合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实,借鉴先进国家的政策措施,提出中国现阶段的总体策略及政府、企业、居民各自的具体措施,并在损害性、时效性、经济性或社会福利性原则下,确定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战略及其实施顺序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促进政府自身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完善能效标识制度,加强国际合作,发展清洁能源。在以上战略实施的每一阶段,都应密切注意以下其他战略的贯穿:调整产业结构;调节全民消费需求导向;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及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对国际社会的能源决策和能源价格谈判施加影响;提供价格改革、金融服务和政府采购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科技发展;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加强环境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公务人员和全民的素质,改进日常生活习惯,促进国民的能源利用效率意识;逐步推进企业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回收,完善能源利用效率法律法规体系等。

(7)以企业节能减排为例,在深度访谈、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包含32个项目的企业节能减排支持度感知调查问卷;通过调查资料因素分析表明企业节能减排支持度感知由4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持续发展支持度、政府支持度、绩效支持度和社会环境支持度。这4个因子共解释了支持度感知方差总变异的81.26%。对资料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节能减排意愿的影响因素中,支持度感知的中介效应显著,而企业个体特征因素的作用是通过4个不同的感知构面因素发生影响的,但具体作用途径和显著性有所差异。

(8)借鉴生态足迹的理念,利用CGE模型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影响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能源使用的环境影响呈逐年上升趋势。实证分析可知,科技进步、人口、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对能源使用的环境影响都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对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发现,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能源生态足迹的作用力度是不同的。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 统计测度 意愿 支持度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