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逢康曾感叹我们的现代文学大师不少都是文坛的多面手,像鲁迅、郭沫若、茅盾他们,都既是文学家,又是作家,既能搞研究,又会制创作,并表示自己也要朝着这方面努力,做一个这样的人。三十多年过去了,桑逢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他的业绩,印证了他曾经说过并曾被某些同行视作“狂妄”的话。
在这些年里,我们不仅看到桑逢康有学术专著《茅盾的小说艺术》《郭沫若人格》《胡适在北大》《胡适人际关系》和论文集《现代文学大师品评》的问世,而且看到了他的长篇传记文学《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郭沫若的异国婚姻始末》《感伤的行旅——郁达夫传》《郁达夫王映霞恋爱的悲剧》《荣氏家族》《游刃肝胆写春秋——吴孟超》,长篇小说《友人·情人·路人》《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出版,此外还有未曾辑集的论文和各类散文的发表,不说著作等身,至少也称得上是一个勤奋而且多产的学者兼作家了。
《大家茅盾》是在其《茅盾的小说艺术》研究的基础之上,扩而广之,对茅盾的散文、戏剧等整个创作,乃至茅盾的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在当今文坛一部分人“只知有张爱玲不知有鲁迅”的“抑鲁”“损郭”“贬茅”的特殊社会环境下,重新确立茅盾在我国新文学中的地位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桑逢康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作家,或者更应该肯定地说,他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一个作家型的学者,因为他的论著不仅条理分明、论说有力,而且对所引论据的描述常常细致入微,且带有感情的色彩;而创作呢,特别是他的传记文学,不仅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常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但素材却十分过硬,没有虚拟。记得有一次,他的一部传记文学的传主之家属向我质疑书中的某一说法,我就说他是一个学者,不会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你们可从有关回忆文章中去找到答案,后来这位家属就没再说什么了。《大家茅盾》在写作上承继了撰稿人“学者兼作家”的固有写法,条理清楚,论说有据,描述生动细腻,哪怕谈到茅盾作品中的缺陷不足时,说起来都是有理有据的,亲身体会,令人不容置疑,这正是桑著与一般研究著作之不同处,值得出版。
黄淳浩
201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