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与社会(第八辑)
- 谢耘耕 陈虹主编
- 1161字
- 2020-08-29 12:00:23
民意如何影响中国政府的公共政策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民意如何影响中国政府的公共政策”。我认为,目前中国民意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群体性抗争行为、网络民意表达、民意测验。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刚才有老师提到主流媒体。媒体肯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我认为在改变中国政府的公共政策方面,最重要的可能是群体性抗争行为,这是中国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目前来讲最有效的方式。
厦门PX事件,上海松江电池厂事件,广东江门反对核燃料加工基地事件,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江门事件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涉及一个327亿的项目,这次参与抗议活动的人数其实并不多,但事件一发生,就有相关领导出面表态,事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认为此次抗议活动如此高效的原因之一是广东曾经出现过若干次群体性事件。我个人总结认为,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大体上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若干年前,相关事件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占地”问题。而目前许多城市陆续出现群体性抗争行为,许多城市白领和中产阶级还成为这种行为的主力军。第二,环境保护成为群体性抗争活动的重要议题,我刚才提到的很多例子都与环保有关。第三,群体性抗争的缘起基本属于“就事论事”,即都是由事件引发的,在发展过程中也很少扩大话题,在时间上相对孤立,很少发生全国串联的现象。
我在2013年4月曾经做过一个涉及全国34个城市的中国居民环保态度调查,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在你的小区附近建有这种有污染性的设施,你会怎么反应?”80%的人说他会有“动作”,不会无动于衷的。我问“你的首选是什么?”同时提供了很多选择,比如说可以自己联系政府相关部门、找人大代表,或者串联其他的邻居一起去找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等。有20%的受访者选择直接上街参加群体性事件。这个调查结果值得我们讨论,为什么这类事件频频发生?当然这存在一种可能,也许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但他遇到实际情况时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么做了。但是,20%的比例还是能提供给我们一种倾向。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推算的话,上海市有2000万人口,20%就是400万。如果这400万里面有5%、10%的人真正去了,那也是数以万计的。
群体性事件究竟会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学者普遍认为负面影响会相对较多。我个人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我认为,这种事情的发生其实是比较平常的,而且会给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如上所述,这类群体性事件一般是“就事论事”,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会随着事件的合理解决而消失,同时也给相关民众提供了发泄情绪和表达观点的途径。其实,不少研究者认为群体性事件和网络民意都不是正确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就这点而言,我认为民意测验是比较值得鼓励的。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用科学的民意调查观察一下老百姓的态度。当然,我们还应该重视相关的利益团体,如环保组织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