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论下
然则二君子之说,皆无过乎?曰:奚为其然也。朱子补传曰:“《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其说过矣。《大学》之教,始于诚意。二君子之言,皆竞于致知格物。《大学》所谓致知者,当境之物,明善恶而已。知其为善,则诚好之;知其为恶,则诚恶之。人无不知善恶者,虽小人所欲著,是为知善;所欲掩,是为知恶。苟以知论,则谨独之君子,无以加于无所不至之小人也,别于意之诚不诚而已。朱子之所谓即物穷理,与阳明所谓致良知,皆《大学》所谓自慊焉尔。
天下之物,至其一乃知其一,非可预为穷也。故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易》曰:“乾以易知。”知未有不易者。阳明始求朱子之说而过,继矫朱子之说而又过。《记》称:“阳明语格物之学,以为一草一木皆有至理,因见竹,取而格之不得,至于成病。”夫原始要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古圣人神人之所至也。至众人于其一身有不能知,而暇知万物乎哉!其始穷于外而不能内,既返其内矣,则遂以外为非。楚则失矣,而齐岂为得乎?好色恶臭物也。好恶,知也。见好色乃有好,见恶臭乃有恶,致知在格物也。如是,未有不诚者。诚之至,则因所知而推之,可以无所不知。故为《大学》者,亦求端于诚意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