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自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至今,欧共体/欧盟经历了多次扩大,成员国达到28个。欧盟近邻西巴尔干国家(克罗地亚已入盟)将是下一轮欧盟扩大的主要对象,而西巴尔干诸国也在为此做积极准备,全力进行内部改革,并把入盟作为自己内政和外交的优先目标。根据目前西巴尔干的发展态势,欧盟对该区域的政策总体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西巴尔干基本上告别了区域内冲突和战争,各国政府都致力于一系列改革来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并结合欧盟标准和本地区特色建立起议会民主制国家政体,推动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

西巴尔干地区主要是由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分裂后独立的诸国组成,学界一般采用“一加一减”原则,即减去原属南联邦的斯洛文尼亚,加上不属于原南联邦的阿尔巴尼亚,这样,西巴尔干总共由六国组成,分别是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为方便论述,本书有时将其简称为波黑,将原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简称为塞黑)、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自1992年南联邦解体后,西巴尔干国家的碎片化趋势非常明显,造成该地区持续动荡,战争频发。先是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从南联邦母体分离,紧接着马其顿、波黑也脱离南联邦,2006年,黑山通过公投宣布独立,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伴随着该地区分离浪潮的是持续的血腥战争,1992~1995年的波黑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使本地区乃至全欧洲的稳定遭到破坏,本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行为体的积极斡旋乃至直接派出武装力量介入之下,这一地区的和平得以恢复。进入21世纪以后,西巴尔干地区碎片化的趋势已经终止,再次发生大的动荡和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西巴尔干诸国紧锣密鼓地出台各种改革措施,积极谋求自身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西巴尔干国家均为小国,经济和市场规模不大。根据2014年中国外交部提供的数据,该地区总人口约为2353万,总面积约为26.5万平方千米,国内生产总值总计约为1630亿美元。从人口、国土面积和经济总量来看,西巴尔干各国与传统西欧强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无法相提并论,但与中东欧国家相比,“勉强”算得上是东欧地区的“二等国家”。粗略来看,西巴尔干国家上述三项指标比波兰略差(波兰人口3850万、国土面积31.2万平方千米、经济总量4750亿美元),尤其是在经济总量上比波兰差一个档次;但西巴尔干国家的这些指标与罗马尼亚相比则大致相当(罗马尼亚人口1904万、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千米、经济总量1897亿美元)。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 603914/。

虽然西巴尔干的经济和市场规模不大,但其具备的地缘优势则足以引起世界关注。

西巴尔干位于欧洲大陆东南端,是欧、亚、非三个大陆的交汇之处,既是联系欧亚的陆桥,又是欧洲伸向非洲的重要跳板。它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扼黑海咽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外部物资和能源进入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近些年来,周边动荡深刻改变了欧盟的周边安全环境,使欧盟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周边,因而西巴尔干作为欧盟处理周边问题的跳板作用凸显出来。此外,西巴尔干也是欧盟防止外部不安定因素(如非法移民、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等)的桥头堡。考虑到西巴尔干在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盟就着手实施发展西巴尔干国家入盟的战略。

欧盟在西巴尔干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推进这些国家入盟的进程?目前西巴尔干各国的改革正处于怎样的阶段?什么因素将会影响西巴尔干国家的入盟进程?笔者将在本书中集中探讨这些问题。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内容,笔者先就写作框架和一些重要概念做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