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存量、财产性收入与居民消费路径演化研究
- 郭兴方
- 1623字
- 2020-08-28 23:56:16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在宏观上,本书以经济发展阶段作为研究起点,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国家的消费率状况。从表面上看,低收入国家也可能有较高的消费率(1978年以前的中国),高收入国家的消费率也并不一定高(当前的日本、韩国),似乎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率没有关系。但是,通过研究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成果,我们发现:世界上高收入国家(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都曾经历过消费率下降的过程,尽管它们目前的消费率较高(基本都在80%以上),在其经济发展的初期,也具有较高的消费率,世界银行公布的年度资料,支持了这一观点。
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下假说:一国或地区的消费率和其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即一国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在此阶段的内在消费率。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或多个制约消费率又代表经济发展阶段的变量,我们就可以说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当期的居民消费率,此假说将会成立。
本书找到了影响消费率的传统变量(既代表经济发展阶段又制约消费率)——人均收入水平、物质基础条件、居民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等,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居民消费率的经济计量模型,实证说明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居民消费率,从而得出经济发展阶段内在决定消费率的事实,从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分析框架解释了我国当前消费率偏低的现象。此外,本书从资本存量这一新的视角考察其对消费率的影响;考虑到资本存量数据的可获得性,本书第七章专门对我国的资本存量重新进行了测算。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目前消费率偏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态,大可不必为当前的消费疲软伤脑筋。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其所决定的居民消费结构相关,消费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有所不同。很明显,当一国的人均公路拥有量达不到某种数量时,汽车消费不可能全面展开;当农村电力供应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达不到某种标准时,家电消费与农村市场仍然无缘。同时,居民消费也是有次序的,在吃穿尚不能满足之时,居住的改善应该退后;在住的问题解决不了时,行的消费提不到议事日程,等等。一个国家资本存量越大,基础设施、医疗设施等比较完善时,才越有可能存在无后顾之忧的消费。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投资和消费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经济起飞和向成熟推进的关键时期,投资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应该占主导地位。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矫正那些影响我国正常消费的政策措施,使消费回归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因为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超前消费和滞后消费,均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财产性收入具有长期持续性,从财产性收入这个角度本书解释了能提高消费率的因素:大力提高目前的财产性收入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本书并没有回避影响我国正常消费率的因素,而且在研究中也深挖了阻碍居民消费的因素,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主要是对当前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经济学解释。
二 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运用经济学研究现有的范式,纳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分析框架。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本书始终坚持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分析、解释相应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期望做到客观公正。
(2)假说分析方法(Hypothesis-driven Method)。首先从现象讨论入手,然后给出假说,并实证检验假说的成立性。
(3)统计比较分析法。本书大量运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比如,需要测算我国的资本存量等,因此需要大量的对比分析支持本书的观点。在数据获取和计算方面,本书的数据研究真实可信。
(4)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然后揭示出该问题的本质所在,再进行定量研究,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做支撑,定量分析进一步强化定性分析。考虑到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因素,本书将样本数据分为两个时期,通过邹至庄检验,并用虚拟变量法估计两个阶段系数差异的大小。计量方法的合理运用保证了本书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