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国内的产业地理是在中国快速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本书试图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下分析对外贸易与国内产业地理的关系。与主流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类似,本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DCI(Dixit-Stiglitz Model, CES, Iceberg)框架上的。具体而言,有如下研究特点和方法。

(1)理论研究方面。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新贸易理论、传统经济地理学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分析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的相互关系。模型的数值模拟使用软件Matlab 7.0。

(2)产业地理描述方面。利用新经济地理学中各种表述产业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设计一些地区和产业的分类方法,分析产业的集聚度、地区制造业集聚率、产业分布区等指标,以此来刻画中国的产业地理,并在时间维度上考察其历史演化。

(3)实证研究方面。利用已经计算出的贸易成本、产业集聚度等指标构建实证计量方程,同样运用计量方程的面板数据检验影响不同产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使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 6.0。

(4)空间分析方面。通过空间自相关性衡量研究对象(对外贸易和产业空间分布)的空间关联性,主要利用Matlab 7.0软件进行空间计量。

为了实现本书的研究价值和目标,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将FKV(1999)框架下的两国三地区对称模型拓展为非对称模型(见图1-3),以求更好地解释中国的现实。

图1-3 将运输成本拓展为第二种情形

(2)以江苏县域地理单元为例,通过空间计量分析,考察贸易出口的空间相关性,以此分析贸易出口的毗邻效应、辐射距离衰减等空间特征。

(3)从开放特征、产业特征和地区特征全面分析影响中国产业地理的因素,实证上基于产业—时间、地区—时间、产业—地区多维度考察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

(4)基于国内市场获得与国外市场获得分析其对地区特别是城市发展(工资水平提高和人均产出提高)的影响,并突出分析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