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体世界:良知品格与美学意蕴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范畴是良知。良知构成了阳明心学美学的本原,成为解读阳明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作为本体的良知,除了先验性之规定,普遍性(天理)之内容外,还有主体性(灵明)之形式和个体性的情感功能。良知的先验性确定了其普遍性品格,也没有否定其个体性品格。普遍性和个体性构成良知的二重性品格:前者指德性存在形态和德行潜能,后者指具有能动作用的“自心”和主体意识的意欲、情感等。普遍性良知的范导作用和个体性良知的自我呈现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呈现出理性与感性、道德与情感在自由、美、和谐层面的统一。二者的统一使王阳明之良知不同于程朱的理本体,也不同于王门后学特别是泰州学派及李贽等对“情”的偏执,而具有自己的特色。二重性良知指向道德与审美圆融的人生境界,此境界正是本体“无所亏欠”的呈现,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良知二重性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体现为良知本体由本然良知到显在良知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动力本源是良知,直接推动因素是致良知。“致良知”作为心学功夫的总纲,其以后天功夫的过程性消解了良知本体的先天性和非过程性。良知和致良知的内在张力与紧张成为阳明心学美学的本原依据,决定着心学向美学的内在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