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新时期党的建设研究
- 杨健燕等
- 9961字
- 2020-08-29 00:34:41
第三节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针和工作主线。
一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体现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有机统一
“党的建设历来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自己的最高纲领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相结合而确立的党的行动纲领,它规定党在该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基本策略,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全部活动的行动纲领。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过程,就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过程。党的建设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增强党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来保障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取得成功,党的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
党的90多年的发展历史证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来是同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实现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党的伟大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呼唤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创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党的伟大事业迈入新的天地。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始终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坚持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协同推进,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
在当代中国,伟大事业,就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伟大工程,就是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这一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伟大事业召唤伟大工程并不断为伟大工程注入新活力、开辟新前景;伟大工程支撑伟大事业并确保伟大事业始终蓬勃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体现了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就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对全党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有力、有为、有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能扎实推进,党就能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与否,亦标志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兴衰成败。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经济、科技、军事硬实力以及思想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能否战胜前进道路上这些困难、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这些问题,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我们能否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设好我们的党、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应对风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以思想建党为根本、以教育活动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引领、以从严治吏为重点、以反腐肃贪为要务、以制度治党为保障以及要求从严、措施从严、查处从严、治病与建党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全面性系统性工程,党的伟大事业最终能否胜利有赖于我们党的创造与改革,有赖于能否从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党的伟大事业提供先进思想理论保障,有赖于能否从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实现党的伟大事业提供组织保障,有赖于能否从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实现党的伟大事业筑牢坚实的社会基础,有赖于能否从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实现党的伟大事业提供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诉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从严管好党、治好党、建好党、兴好党,关键在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党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富有战斗力的、善于担当重任的、执政业绩优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方面,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始终重视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始终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的决心。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显著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真诚拥戴。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部分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动摇、党性修养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只有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结合起来,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全面推进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同向发力、整体推进,“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真正解决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神圣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必须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建党9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建设抓得好,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政治路线出现偏差、党的建设抓得不好,党领导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能否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建设能否科学发展;是否紧紧围绕正确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决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决定党的建设成效,同样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二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体现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它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其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其他“三个全面”的重要保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前途命运的深邃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责任担当,对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深谋远虑,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无畏勇气和坚强决心。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筑牢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
政党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国家政权或参与国家政权,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政治主张转化为国家的法令和政策并借助国家强制力付诸实施,这是政党存在的基本价值。政党获取国家政权不容易,保有国家政权特别是长期保有国家政权更不容易。因此,一个政党由在野党转变为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之后,如何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则势必成为执政党不得不予以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从全世界政党发展的状况看,尤其是东欧剧变中一批共产党纷纷垮台及其他一些国家、地区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接连丧失执政地位的情况看,无论是无产阶级执政党还是非无产阶级执政党,无论是竞争性的政党还是非竞争性的政党,都存在着因政策失误、措施失当、失去人心、丢掉选票而最终丧失执政地位的现实危险性。而政策失误、措施失当、失去人心、丢掉选票,归根结底就是党的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方略出了问题。执政党一旦放松了、疏忽了自身建设,执政能力不强、执政水平不高、贪污腐化严重引发民众的不满与愤怒,往往就成为其下台的内在诱因。
党的建设不是孤立的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与政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目标直接相关、紧密相连的。一个政党如果思想理论僵化,纲领路线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那么在执政上必然表现为销蚀政党的有效执政资源;如果党内腐败严重,那么在执政上必然表现为小集团利益侵蚀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扫地;如果党在意识形态上放任自流,那么在执政上必然表现为纵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其结果必然造成思想政治上的混乱,势必造成执政党下野。这些情况都表明,党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稳固。党要维护良好的形象、扩大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归根结底要靠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的性质,我们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执政党的特性决定了治国理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党建设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质上是讲党如何在法治框架内更好地领导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从政党执政以后的全部活动来看,政党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进行的。因此,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成为执政党活动的重要环节,规范和制约着政党其他活动的展开,发挥着引导和指向的功能作用。作为执掌政权的执政党,需要始终按照履行执政使命的要求来进行全面建设,不管遇到什么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都不能偏离这一根本要求。
我们党执政后同样面临着如何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居于政权的核心地位,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与领导力量,担负着国家制度建设、利益调整、政策供给、社会整合等重要功能,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从严管党治党,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锐意进取,就不能治好国理好政。如果不能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盲目运用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展工作的内容、经验、做法和模式,最终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们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受国际局势及经验不足尤其是“左”的思想盛行等因素影响,走了一些弯路,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失,贻误了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后,党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一步一步摸索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也是党把自身打造成为具有严密组织和严明纪律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由之路。”当前,经过大力整治,干部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是,“有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上下联动解决问题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我们党的性质,我们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继续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打好党的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这场硬仗,以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体现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有机统一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四个全面”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四个全面”之间是互关互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和灵魂。
其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也在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其二,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领导改革,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改革。如何推进这样的改革,需要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领导。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规律以及我们的经验来看,推进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需要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来提高党领导全面改革的科学化水平。
其三,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西方法治的根本区别。我们党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党只有正确地运用这种权力,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才能造福人民群众。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同时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同时也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而党的肌体是否健康,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否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都关系着党能否有效地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根本无法实现。”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特点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党中央就“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做出了一系列部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着眼于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考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这种部署和举措明显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三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规律的最新探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届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战略举措。“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 ‘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就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他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加强党的建设更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了一些加强党的建设规律,这些都要继续运用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新一届党中央对党的建设规律的崭新探索,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关于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关系,列宁有一句名言:“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它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历史上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社会实际出发,看到了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党的建设的极其重要性和艰巨性。他首先着重在思想政治上建设党,同时也重视从组织上建设党,把加强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地位的建党路线,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今天“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教育首先是解决思想问题。党是靠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结合的政治组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多少年来,正是这样一个理想信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他们殚精竭虑,勇往直前,谱写着壮丽篇章。现在我们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既是关系到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政治前途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国家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纪律。”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实现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分发挥党的其他各方面优势的重要保证。党的纪律的作用,就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的实现。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从严治吏。列宁有句名言:“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 ‘混进党里来的人’。”一个政党要有成就和发展,所需要的是它的成员无私奉献,而不是投机取巧。但党一执政特别是执政时间一长,就会有一些不想贡献,只想捞取好处的人混入其中。更危险的在于,如果制度不健全,那种不学无术、投机取巧者便更为得势。而改革者,特别是忧国、忧民、忧党者要想有所作为,不一定能打破这种局面。苏共的教训说明,如果执政党没有一个自我净化和淘汰机制,听任姑息党内腐败分子、投机分子、浑浑噩噩自甘庸俗者、离心离德冷漠旁观的“不作为”者等不合格甚至违法乱纪党员长期混迹党内,党确实有自毁长城的危险!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习近平在这里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地道出了从严治党的重点和关键。因此,不论是从干部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来看,还是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来看,都必须把从严管理干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的任务、重点的任务、关键的任务,抓紧抓好。我们党是一个政治坚定、组织严密、有铁的纪律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党就把严明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是在现实中,虽然从总体来看,党的纪律的执行情况是好的,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但是决不能否认在党的纪律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因此,从严治吏,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依靠人民,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建言献策渠道和批评监督渠道。2014年,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加强党的建设,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习近平在这里既指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也强调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依赖性,还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为什么以及怎么样依靠人民的基本路径,为加强党的建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畅通群众特别是党外群众建言献策渠道,有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也有助于调动群众参与加强党的建设的积极性。人民的批评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畅通群众批评监督渠道,有助于从严治党保持常态长效。靠群众的监督来警示,靠群众的批评来鞭策,使加强党的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真开门、开大门,热切欢迎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如果各级党组织对建言献策置若罔闻、对批评监督无动于衷,那么管党治党就会变成党“自说自话、自弹自唱”“闭门修炼、体内循环”,最终就有可能导致党脱离群众、违背民意,瓦解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加强党的建设的智慧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