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思路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结起来,中国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断地坚持改革,另一个是积极承担全球产业的转移和参与全球分工。持续改革和经济全球化赋予了中国的经济成就,因此,中国以后的发展仍要贯彻这两条主线。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不断弱化,以及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过去依靠低成本投入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取得的高速发展已经难以为继。粗放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恶化、债务危机及贫富分化等。这些问题亟须中国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对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此外,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由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的以TTP、TTIP为代表的新的国际经济规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纵观国内和国际形势,只有不断地释放改革红利和主动地对接国际规则才能让中国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才能让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当中。

我们的研究框架具体有如下几点。

1.引言

通过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当前格局及运行情况的分析,引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意义,本书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实地调研与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与运行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2.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本状况

首先是论述自由贸易园区的界定与概述。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文献综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文献综述、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的理论文献综述为切入点,界定了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并探讨了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 FTZ)与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的区别。其次,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布局情况。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由28.78平方公里增加到120.72平方公里,除了涵盖之前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8.78平方公里),即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同时也将陆家嘴金融片区以及世博片区(34.26平方公里)、金桥开发片区(20.48平方公里)、张江高科技片区(37.2平方公里)四个片区纳入其中。对比扩区前与扩区后的基本情况,把试验范围扩大到离岸自由贸易园区外的区域,有利于扩大国家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举措的试验范围。最后,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分析。从投资、贸易、金融、航运、行政法制、监管税收等维度深入阐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必要性,并从建设成为国家TPP谈判的试验基地、建设成为中美BIT谈判的试验基地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国家经济转型的角度来佐证。

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扩容与制度创新实证分析

通过运用增长极理论,从制度辐射的独特视角切入,探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扩容逻辑,构建制度辐射模型,采集样本数据,计算制度辐射半径,最终进行制度辐射半径的识别界定与结果分析。同时,也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进行实证分析,拟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求1997~2009年我国省域贸易扩大开放对制度变迁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4.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研究

分别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架构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进行探讨。从国家层面可细分为:“迷你版”生态经济圈的试验区、制度创新孵化的试验区、扩大开放改革先行试验区。从区域层面细分为:物流外汇转移开放试验区、金融服务引领开放试验区、新生态经济创新开放试验区、智造产业变革开放试验区、商业文化创意产业开放试验区。从扩大对外开放功能举措的视角,对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举措进行探讨。另外,从扩大开放功能(以航运服务为例)对带动长三角经济增长的角度展开实证研究。考虑到数据的有效性与可得性,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采用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通过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上海港的发展与长三角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得出的结论为:长三角经济增长与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965,结论是: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的增加会引起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长三角经济增长与上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内贸货物吞吐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短期内的波动将影响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这说明货物吞吐量不仅在长期内与长三角经济增长存在稳定关系,短期内对长三角经济也会有正面带动作用;随着上海港航运业的逐步扩大开放,上海港航运物流的发展对长三角经济的带动作用也逐渐增强,长三角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受上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5.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方式

首先,从片区合力(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与片区新突破的运行方式(制度创新与改革开放)的视角,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连锁效应思路和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等,对保税区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金桥开发片区、陆家嘴金融片区以及世博片区进行具体研究。其次,详细阐述并分析贸易业态创新的运行方式。比如,跨境电子商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国自贸区战略等国家级战略之间的联络机制缺位问题。通过“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的试点与推广,有助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内强化上海口岸的枢纽中转功能,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内陆城市的跨境贸易需求,发挥自贸区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地区的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内外贸一体化税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贸企业的成本,实现了最大化的收益。区港一体化运作拓展,除发挥上海港务集团规模化经营优势外,还积极吸引国际航运集团和综合物流骨干企业入区,充分利用其现代化管理手段、高质量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网络技术优势,促进物流园区货源、箱源和箱流的扩大,促进区域物流功能体系化、物流流量规模化、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高端产业,打造多层次的圈层跨国临空高端产业协作体系等。

6.强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拓展与优化其运行方式的举措建议

首先,从政府职能转变举措、制度创新支撑举措和协同运行保障举措三个方面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与运行方式进行论述。比如,政府职能转变举措方面包括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推广、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等;制度创新支撑举措方面包括基础性制度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化的制度创新、促进货物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创新等;协同运行保障举措方面包括创新人才体系建设、信息化手段联动应用、监管保障体系健全等。

其次,在监管保障体系健全方面,始终围绕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化“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进一步推动贸易转型升级以及进一步改善航运监管模式。

最后,阐述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渐进式复制推广路径举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作为接轨国际规则的试验载体,也是我国扩大开放的突破口。探寻制度创新复制推广路径也将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梳理可复制的经验成果内容,重新审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价值,并基于低成本(降低“试错”成本)和高效率(提高“复制”效率)的考虑,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渐进式复制路径设计提出新构思,即“一点、四线、三面”,实现了点(示范)-线(推广)-面(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