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

张静指出,“研究应进行‘因果’分析还是‘过程’分析,是‘结构’分析还是‘事件’分析,应交由研究者根据他关心的问题以及所得到的资料性质去决定”(张静,2000:14~15)。所以对方法论唯一恰当的态度是“对各种框架有益成分的包容,而不是排斥”,进而“因不同的问题关怀及所得资料的性质”来尝试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谢立中,2007)。本研究的问题关怀是退耕还林政策基层执行过程,重点关注政策行动者(基层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如何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解读政策并采取策略性行动,从而建构一种各方可接受的行动规则,不断创造、解释和运用新的规则以创造行动空间和机会,最终实现政策的变迁。

首先,由于当前有关退耕还林政策从宏观的“自上而下”视角讨论比较多,而从微观的自下而上维度的讨论比较少,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微观不足,宏大有余”的特点。本研究所考虑的退耕还林政策是中央大力推动的,因此原则上采取自上而下模式的动态视角是合适的,但是在中国转型期的背景下,随着地方政府自主性增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逐渐演变为讨价还价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独立的行动主体很难使自上而下的政策得到忠实执行。同时研究并不带有价值预设对政策执行的结果进行规范性分析,而是更加关注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从自下而上的视角以行动者为中心,强调对行动者的理解、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等因素进行分析。采用自下而上视角对政策基层执行的互动过程进行分析时,需要关注一个可变迁的并正在变迁着的政策,一个复杂的互动结构,一个由于政府行动的缘故必然会影响执行活动的外部世界以及本质上难以控制的执行主体等。因此在本研究中基于宏观大背景从自下而上路径对政策的基层执行展开分析。

其次,由于“结构-制度分析”(张静,2007)与“过程-事件分析”(孙立平,2010)这两种研究模式在具体研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与冲突,其实质是“行动与结构”之间对立的古老议题。对此,布迪厄和吉登斯分别使用“惯习”和“结构化”等概念进行弥合二元对立,然而这仅仅是一种理论突破,很多学者试图发展更多中层模式与策略对具体生活实践进行解释,于是有了试图将“结构-制度”与“过程-事件”勾连的尝试,如强调话语情境与规则对话语影响的“多元话语分析”(谢立中,2007),重视即时与社会情境的“情境-行动分析”(卫小将等,2013)等。在本研究中,退耕还林政策作为一套制度化的规则体系由特定情境中的执行者根据自身的资源对政策规定进行运用、解释和创造,最终政策执行的效果是特定情境下行动者与政策规定互动实践的结果。所以在退耕还林政策基层执行过程的呈现中,既要重视政策行动者所处的情境与拥有的资源,又要重视政策规则对行动者的制约以及行动者的能动实践对政策采取微观的、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变通策略,由此使通过个案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资料有助于全面了解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

最后,本研究中要讨论一项政策的基层执行过程,重点关注不同行动者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过程、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了对不同行动者执行过程进行“全景式”的呈现,最适宜的研究方法就是深度个案研究,它可以使得我们深入现象的过程,以发现那些真正起作用的隐秘的机制(孙立平,2005:427)。深度个案的质性研究对于政策研究甚至整个中国社会科学领域而言尤为重要,对当前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其社会、经济与文化水平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甚于西方,在西方情境下所适用的结构化的量化研究方法往往在中国的诸多方面面临桎梏,从而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同时又可能很难发现现实中的真问题。所以采用深度个案方法有利于探究特定时空背景下政策地方执行的合法性。

以上对研究问题的关怀、所能得到资料性质以及研究性质的讨论表明,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大巴山区渝东北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村庄——东溪村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践为例,重点关注该政策的基层执行过程,揭示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以及村民参与政策实施的复杂过程及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实际影响,以求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执行过程提供参考。东溪村是我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乡村的代表之一,可以说该村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微观场景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事件,是我国中西部众多类似的贫困而封闭的村庄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虽然以一个村庄中参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的行动者的行动为研究对象,但涉及退耕还林工程的西部地区区域面积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乡镇资源禀赋不同,以一个乡镇政府作为研究例证,概括性相对低,典型性不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基于研究者个人时间和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只能选择一个村庄进行深入调查。虽然这样的研究从统计学意义上看是远远不够的,研究的结论也无法在中国复杂的农村情景中得到普遍印证,但正因为笔者并不准备追求研究的统计学意义和一个推论到全国的普遍性的结论,才会以揭示个案村庄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特色为目的进行研究,这样可能更有助于发现退耕还林政策在特定时空中所具有的真实面貌,希望能为退耕还林政策基层执行的研究提供一个真实而详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