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利润率动态的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核心。近年来,在汲取国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中国学者在利润率问题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论文。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研究的总貌,编者选择了一些论文收入本书。这些论文被分为两个部分,在书中构成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主要是围绕置盐定理的讨论。2010年,置盐信雄的经典论文经编者推介首度译为中文,在《教学与研究》当年第7期发表(译者是骆桢和李怡乐)。在此之前,国内几乎没有针对置盐定理的专门研究,此后相关研究陆续出现,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对置盐定理的研究和批判,对于深化利润率下降理论的研究、发展一个非均衡的资本积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编者和冯金华的论文在此方向上做了初步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论文问世不久,孙小雨就将我们的模型(她称之为MF模型)和谢克的真实竞争理论加以比较和综合,进一步发展了从非均衡进路考察这一问题的思路。此外,其他一些青年学者如裴宏、李帮喜、骆桢也对置盐定理进行了别具特色的研究。

本书下篇主要是对利润率动态的经验研究。要承认的是,这一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对薄弱的环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济表面的范畴,它和马克思经济学中以价值为量纲的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只有在一个中介系统的帮助下,才能建立起来。我们认为,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有三项围绕利润率的经验研究是值得注意的。其一,20世纪70年代,韦斯科普夫在对利润率定义加以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三种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综合在一起加以分析的模型,这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研究尽管是利润率经验研究方面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在理论上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如低估了需求侧因素对危机的影响,为此本书收入了一篇编者和李亚伟针对他的批判性评论。其二,谢克近年来发展了一种研究利润率平均化的新进路,即专注于净投资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影响,这一进路在方法上具有某种便利性,值得关注。其三,伴随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利润率下降和金融化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弗里曼等人对此开展了研究,他们强调了金融化给利润率的测度所带来的影响。在编者和李亚伟等人合作的论文里,我们系统地评介了这些研究。将利润率下降和金融化联系起来是非常重要的,这关涉能否发展一种将金融化纳入其中的更为全面的资本积累理论。

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在利润率动态问题上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它是对过去取得的成绩的一个小结,也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本书出版受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科研基金的资助,谨致谢忱。

孟捷

2018年初春于沪上新江湾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