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人:关系性存在

现代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把每个人都当作独立、自决的个体,“关系”因此成为由独立的个体单元衍生出来的二阶性的东西,由此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不胜枚举。我们从小被教导和鼓励个人奋斗,在与同伴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却从来没有一门功课教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护关系。

现在的学校教育过于侧重培养人的理性,轻视情感和爱的教育,导致人们普遍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这不仅剥夺了人内心的幸福感,也造成大量社会问题。

人之为人,一半是理性,一半是情感。现在有些年轻人动不动就跳楼、烧炭自杀,拿生命当儿戏。曾听到有学生说,生命是我自己的,我要觉得活着没意思,就有权选择死,这跟别人没有关系。在这类言辞中,我们看不到他们对于父母的爱,对于家庭的责任,更休提社会担当。这种不自爱的人,不会珍惜生命的人,何以爱别人。

面对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首先应该检讨的是父母。人在胚胎期的时候就开始通过母体与外界建立联系,从出生后乃至婴幼儿期都是个体与外界建立亲密情感联结的关键期。幼小的生命何其脆弱,吃喝拉撒都需要照料,稚嫩的心灵需要抚育,如果这一时期父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忽视孩子或者不能很好地回应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的内心就很难生出爱的情愫,并很可能在日后丧失爱的能力,父母也同时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心理资本。

记得我们读中学的时候学过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其中有一句:“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言下之意,只要用心读书,一朝考取功名,便可黄金万两,如花美眷相随,从此人生美满。但是,放眼现在,人们的学历水平虽然一直在提高,但与此同时,离婚率也在不断攀升,恐婚族、直男癌、大龄剩女、妈宝男等随处可见。事实表明,学校教育与婚姻幸福之间没有太大关系。换句话说,现在的学校并没有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在学校情感教育缺失的背后,是极端个人主义的文化。整个社会充斥着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一事当前,只替自己打算,缺乏关系思维。《论语·述而》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说的是孔子钓鱼,只用挂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纲(“纲”是指将一根大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整排的钩子);射鸟时,只射飞着的鸟而不射宿窝的鸟。这种关爱生命的大爱理念如今却正在被遗忘。竭泽而渔成为常态,残害动物的事屡见不鲜。一个毫无恻隐之心、内心冷漠、缺乏温暖的人,掌握再多恋爱技巧,恐怕婚姻也很难幸福。

爱与被爱的情感和能力并不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自然获得的东西。从婴幼儿时期的依恋、父母的婚姻模式、各种非理性信念,到移情、沟通和化解冲突的能力,再到成年阶段的婚姻与亲密关系,有太多问题需要了解,太多知识需要学习。

爱和被爱是每个人需要终其一生才能完成的修行。这本在“婚前心理辅导”课程讲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著作,不仅教年轻人如何爱和被爱,对于中年和老年人反思自己的情感生活、提升婚姻质量及自我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本书的作者白福宝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那时我刚刚担任博士生导师,没有太多经验,加上他在读期间我有一年的时间都在美国访学,不在国内,虽然在线联系也不少,但我与他的沟通总不如后来他的师弟师妹那样多。所幸他的独立性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现在看来,那一时期的他,在作为心理学研究者学术立场的确立和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的训练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他本身一直关注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得他敏感于社会实践对心理学专业的需求,将个人的职业进阶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极好的立足点。

就心理学而言,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多,对“关系”的研究还很肤浅。由婚恋关系到亲子关系,再到朋友、同事关系,从关系的建立、维系到修复和疗愈,从关系的理念到关系的行动,在我看来,这是一条既非常现实又充满理想、既能做学术研究又可以开展社会服务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作为导师,我希望他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祝愿他一路坦途!


杨莉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