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影像艺术
- 周清平
- 8931字
- 2020-06-24 14:35:18
第二节 网络电影艺术新现象
网络与电影文化基因的融合促进网络电影的萌芽和发展。网络电影的前身网络视频具有强烈草根化特征,甚至恶搞成风。2010年中国步入网络电影元年,《11度青春》系列产生卓越影响,自此我国的网络电影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因为传播媒介网络的深刻影响使得网络电影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电影的艺术新现象。
一、网络电影发展概况
网络视频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网络恶搞视频时期和网络电影时期。流媒体技术成熟后在网上可以直接点击收看视频,数码摄影机的普及使得亿万网民成为视频拍摄爱好者,海量视频被上传到互联网上。这一阶段是网络视频进行粗放式发展。另外,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艺术片等影视作品被上传到网上进行传播,极大提高了网络视频的内在品质。但是作为一门独立艺术门类而言,网络电影此时仍未产生。网络恶搞视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还不能称之为艺术。2010年是网络电影元年,中影集团投资拍摄了《11度青春》系列,邀请业内大腕参加导演、表演和编剧团队,播出后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提升了优酷网站的美誉度,同时也为网络电影正名,标志着网络电影独立于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而成为一种新的影像艺术门类。
1.网络恶搞视频时期
在详细论述网络电影艺术新现象之前我们可以考察一下网络电影的前身——网络恶搞视频的文化特征,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现象是在网络视频的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网络恶搞视频是网络文化短时间内剧烈爆炸式发展的结果。网络文化基因在网络视频中得到爆炸式衍生和成长,草根、恶搞、耍宝、灰色私密、低俗等文化基因得到野蛮生长的机会。海量网络视频上传到网上,电影、电视、动画等艺术作品和私人DV拍摄的短片泥沙俱下,喧嚣一时。2006年恶搞名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推出更是将网络电影引入恶搞和猎奇的歧路。同时期的《大史记》将《东邪西毒》《鬼子来了》等当代流行电影与《董存瑞》等主流革命影片剪辑在一起,并配以重新定义的对白、配音等,极具娱乐效果。《鸟笼山剿匪记》窜改革命经典故事引起反响也遭到强烈批评。
胡戈在2006年年初发布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网络视频最经典的文本。这部网络视频短片将电影《无极》配以法制栏目的标准流程和特色语言风格,对《无极》进行解构、重新定义和改写。这部电影也是一部批判和“戏仿的杰作”,作者用诙谐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事件的观点。该网络视频一经发布就创造点击率的神话,“在短短的10天内《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将百度相关页面搜索由1660条提升到97.8万条”,充分显示网络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网友笑谈这部恶搞之作在网络和受众中的影响力远超原作《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在网络上引发恶搞浪潮。胡戈在同年又推出同类型的网络视频短片《春运帝国》。《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恶搞”一词深入人心,同时使得网络视频在传播力量上引发观众的注意力。由此恶搞成为网络文化一种重要基因,并衍生至今,《老男孩》与《老男孩——猛龙过江》中均含有表现灰色人性的恶搞现象。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广泛性使得网络视频具有强烈的传播主体的草根性,大量运用后现代文化的复制、拼贴、戏仿等手法,凸显恶俗、无厘头、冷幽默等低俗趣味,这些视频本质上是一种低俗文化现象,而不是艺术。但是网络视频的这些特点为网络电影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网络电影的诸多艺术特征在网络视频中已经萌芽。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类型,网络艺术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种类,自然会具有网络文化的草根性、拼贴、戏仿等基因,经过艺术化改造产生新的艺术现象。
网络媒介存在草根性和无规范性,恶搞其本质就是草根阶级的一次挑战权威和文化狂欢,是一种解构主义。他们借助于恶搞的形式,在宽松的网络媒体环境中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恶搞成为这一时期网络视频最为主要的表现方式。“恶搞”是以爆笑、搞怪和恶作剧为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通过模仿与戏拟,依据原有文本创造出新的话语文本。制作者通过对经典故事情节、经典场面场景、经典人物戏拟,化解观众与经典之间的隔膜。经典世俗化戏拟成为这一时期网络电影表现创作手法。
网络恶搞现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中性的,作品是对社会生活幽默调侃的反映。例如《春运帝国》就是运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我国“春运难”的问题。另一种是对经典著作的“过火”改编。在恶搞视频中,出现以红色故事为题材的恶搞视频,引起一片反对之声。《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就是这一类的代表。在这部恶搞视频中,潘冬子、春伢子化身参赛选手,经历考场上的“种种黑幕”。在《铁道游击队》的版本中,一群打日本的游击队员也被演绎成以“美声”“通俗”“民族”唱法参赛的各显神通的歌手。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反响不同的是,这两部改编网络视频短片引来社会民众和专业人员的一片反对之声。对红色电影的改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主流红色电影反映的历史内容是真实、严肃的,恶搞形象与观众心目中的既定印象冲突太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戏谑、调侃与嘲讽显得十分叛逆,决定恶搞视频出现只能昙花一现。作者“胡倒戈”的对红色经典形象——潘冬子的改编颠覆大众心目中的潘冬子形象,这无疑与大众心态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也使得受众极易产生对抗心理。大多数的网络受众都很难接受这样一部有关正义的电影被如此恶搞。很难接受戏谑地贬低一个已经在心中打上烙印的英雄形象。
网络视频角色主要利用已有的电影人物形象或者经典现实人物进行改编。一方面借由人物的知名度可以缩短电影重构人物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更容易引起受众关注和引发共鸣。《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主要是恶搞电影《无极》,将电影《无极》故事的起因设定为一个馒头,并以此展开故事。另一方面对经典人物的改编颠覆观众对人物已有认知,更容易引起反差,引发戏剧冲突。
图3.3 恶搞《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名噪一时
“恶搞”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网络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兴盛一时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数码摄像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新网络视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科技进步使数字技术应用于网络视频制作中,“比特”编码的影片相对于胶片为载体的传统电影更加有利于复制和传播,这就为网络电影的上传和网际传播提供便利的技术条件。网络技术发展使得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更加普及。亿万草根成为网络视频创作者,海量作品被上传到互联网,大量网络作品此时内在质量低劣。
其次,网络生活的碎片化为网络视频新现象的产生提供社会背景,娱乐需要奠定了网络视频的喜剧性质。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蜂拥而至。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于接收信息和娱乐的时间十分零碎。相对于动辄2—3个小时的传统电视电影作品来说,短小精悍的网络视频更加方便观众利用“碎片”时间。网络视频成为社会大众娱乐休闲的重要选择。互联网相对于电视和电影而言具有极强的私密性,在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空间中亿万网民沉迷其中,获得超时空体验,与全球网民可以在平面化的世界中进行自由交流。这对于网民来说极具魅力,而网络信息传播中相对于文字和图片而言,视频传播的运算量要大得多,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信息传播进入新的视频传播时代,网民获得在视频营造的新时空中新的视界,也是新的世界,从而获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体验。网络视频由此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因为网络视频主要是满足网民的娱乐需要,所以互联网流行喜剧,不流行悲剧。喜剧成为网络视频的美学内在品质,在粗放爆炸式发展阶段,喜剧就呈现为比较低俗的恶搞现象。
再次,网络恶搞视频是互联网零门槛和匿名制发展的结果。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加,民众迫切需要一种渠道来表达思想,发泄情绪。互联网提供了广阔无垠的话语空间。中国互联网上网没有设置门槛,存在监管漏洞。在网上个人身份被隐匿,个人以虚拟身份存在,从而可以导致种种僭越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发生。网络恶搞视频中大量作品上传不经审查,发表不用承担责任。人类灰色人性在网络中得到大量展现。
最后,网络恶搞视频是后现代文化在互联网中的一种集中体现。网络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集大成,后现代文化的零散性、低俗性、喜剧性、拼贴性等特征在互联网文化中得到集中体现。网络视频也有强烈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国家倡导发展第三产业,娱乐产业得到极大重视。社会民众需要休闲娱乐放松紧张工作带来的疲惫劳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崭新体验对网民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大众文化在中国从1992年开始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王朔小说和周星驰电影在中国的巨大成功都是大众文化在中国发展的高峰。互联网的出现,导致大众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载体,也产生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网络文化发展初期,大众文化借尸还魂,低俗的网络恶搞视频风行一时。
2.网络电影时期
2010年被称为网络电影元年,2010年网络电影在数量、质量和艺术特征方面都获得突破。网络电影在这一时期与网络视频相比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呈现草根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发展局面。除草根阶层持续参与推动网络电影发展外,专业的制作公司和专业制作人员开始加入到网络电影的洪流中,为网络电影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导致网络电影的诞生和专业化生产时期的到来。
2010年情人节(2月14日)草根网络电影《恋爱光年》上映。这是一部关于古今穿越题材的网络电影,电影讲述一位来自古代的女孩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有趣故事。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产生极大的喜剧效果。电影导演、演员、编剧和其他工作人员来自草根。电影摄制完成后同时在视频传媒网站播出。这是网络草根的一次狂欢。
2010年优酷推出《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其中张亚东导演的网络电影《拳击手的秘密》在2010年8月上线,引起巨大的轰动。随后优酷以平均一周一部的速度相继推出尹丽川导演的探讨爱情的忠贞和信任的网络电影《哎》、庄宇新导演的网络电影《朝花夕拾》、三皮导演用动画的形式展现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网络电影《泡芙小姐的金鱼缸》等多部作品。在10部短片之后推出的长片《老男孩》以其独具网络特色的搞笑和温馨怀旧风格,震撼整个网络,一时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怀旧风格风行,并成为网络青春电影的恒久主题。《老男孩》讲述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经过躁动的青春,多年后重返舞台的圆梦故事。影片不仅实现对迈克尔·杰克逊经典舞蹈场景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展现年轻时对于音乐和青春梦想的追求。观众都能在这光与影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关于时光的记忆,关于青春的记忆。
在优酷推出《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的同时,其他视频网站也积极策划微电影项目。2010年三星与新浪合作推出《四夜奇谭》系列微电影。其首篇作品由周迅主演的影片《指甲刀人魔》在2010年10月15日上线。一经推出,首周就创造576万的点击量。
图3.4 奇异、惊悚、魔幻的《指甲刀人魔》集中展现了网络电影的另类风格
该电影改编自彭浩翔的小说《指甲刀人魔》,集黑色、梦幻、爱情和奇观于一身。电影讲述女主角李凯仪是从小到大只吃指甲刀长大的指甲刀人魔。她在和男友交往一段时间后向男友坦白她的这一特殊嗜好。男友在知道女友喜欢吃指甲刀事实的情况下依然对她不离不弃,并且帮助她开一家指甲刀餐厅。故事设置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其后三部作品《假戏真做》《谎言大作战》《爱在微博蔓延时》也引起巨大的轰动。2010年末网易重磅推出原创性和趣味性强的明星微电影系列,邀请大牌出演微电影,增强电影的吸引力。其中有冯小刚、舒淇、姚晨出演的《转机》,韩庚《跳,还是不跳》,陈宝国《礼物》,孟非和乐嘉《约会之夜》,林俊杰《随时遇见你》,刘镇伟《大制作》等。
同时期网络上仍然有海量草根拍摄的网络电影,专业影视公司的介入和明星的参演也是微电影兴盛的重要原因。专业影视制作公司的介入提高了网络电影的专业水准,创造了商业利润,为网络电影的发展带来资金、人才和专业制作流程。有的专业影视公司介入为网络电影直接植入商业性因素。在影视和广告公司推动下网络电影与广告结合,发挥出巨大的广告和传播优势。例如微电影《爱至毫厘 恋上发梢》就是导演蔡康永与力士合作拍摄,旨在宣传力士头发洗护系列。专业影视公司为网络电影带来了专业人才,促进网络电影艺术的发展。网络电影艺术知识的传播使得制作者素质增强。尤其是一批专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网络电影导演队伍,为网络电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专业网络电影公司增强网络电影制作分工专业化。电影的制作流程十分的规范。剧本、选角、宣传都是按照传统电影的标准进行的。编剧方面网络电影通过专业网络电影网站征集网络电影剧本,社会公众可将剧本发布到网络,以寻找合适的出资人。同时专业网络电影制作公司在寻求与专业网络电影编剧合作的同时,积极培养网络电影新的编剧人才,促进网络电影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明星加入到网络电影中,为网络电影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明星加入网络电影提供了受众注意力。网络社会的媒介中充斥大量信息,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常出现受众注意力资源短缺现象。利用明星资源本身的吸引力,网络电影在短时间内引起受众注意力迅速增加,为网络电影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明星参与的微电影影响卓著,提升了网络电影的艺术水平,网络电影也出现了迥异于网络恶搞视频的新的艺术品质。
二、网络电影艺术新现象
2010年的网络电影突破种种限制,破茧成蝶,成长为独立的电影艺术形式,网络的草根性和无所不在的传播力使得网络电影摆脱传统电影的束缚,出现大量的自拍网络电影。网络的传播快速性和广泛性使得网络电影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强烈反响。网络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出现以下新现象:题材海量化、类型多样化、文本碎片化传播、“即刻即拍即传即视”的即时性、私密空间的公开化、明星“临时客串”现象、视听语言微观化、创作者与观众互动现象等。
1.网络电影题材海量化与类型多样化
网络电影题材呈现海量化现象。零门槛和低成本使得网络电影的主体是广大的DV摄影爱好者,中国网络电影摄制者数以千万计,不同人物表达的电影题材在法律和道德伦理允许范围内千姿百态,网络电影题材海量化。网络电影题材海量化的同时出现了众多的电影类型,例如网络音乐电影、网络恐怖电影、网络纪录片等。网络电影题材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描写亲情的网络电影《父亲》、描写弱势阶层的网络电影《特殊服务》等。冠以各种头衔的网络电影如钢琴微电影、公益微电影、微博微电影等也层出不穷。网络电影注重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向发展,力求真实记录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现象。
2.文本碎片化传播
网络电影的文本呈现为随机的碎片形态在全社会撒播,“各领风骚数十秒”,不断有新的网络电影作品在网上传播,使得海量电影形同漂浮的碎片,无法形成统一的阵势,随机体验,凌乱的主题取向、海量的人物形象、断裂的情节、喧嚣的电影语言使得网络电影在巨大的网络空间中文本如同风中飘絮。网络电影文本碎片化与网络文化文本的碎片化是一致的,也反映了第三产业发达的中国社会文化碎片化的现状。
3.“即刻即拍即传即视”的即时性特征
网络作为新兴传播工具具有即时特点。网络电影作为网络与电影媒介融合的产物,继承网络的即时性特点,技术和费用的低门槛使得创作能够迅速完成,马上可以上传上网,在全世界都可以点击收看,传播和接受具有明显的即时性。针对社会生活和网络文化事件,网络电影相较于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的做出反应。或以事件为主题拍摄微电影,或将事件整合成为台词出现在微电影中,即时表达思想情感。吉林大学学生拍摄的微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真实再现了青春期对于爱情的懵懂和追寻。这部电影拍摄仅用三天,制作完成后上传到优酷网中,5天创造过百万点击量。
网络电影具有即传特点。网络接触的普遍性,使得拍摄完成的网络电影即刻上传到网络中。上传到网络的网络电影能够通过视频网站或者社交网站实现即时传播。网络电影的即视性表现为网络电影受众也能够在第一时间收看网络电影,产生即时影响力。网络电影的影响力突出的表现为受众关注度,具体体现在点击率、评论次数和已经下载转载次数上。现阶段的网络电影多以当时社会事件为主题。因此网络电影就具有新闻作品一样的时效性特点。网络电影在所描绘事件社会影响力的推动下,网络电影的影响力达到顶峰。社会事件热度的降低对这种类型网络电影的影响力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
网络电影《爱无尽头》讲述的是世界末日前最后一晚人们不同的行为反应。影片2012年12月19日上传到优酷,内容紧扣世界末日这个话题,因此在10天的时间点播率达到99214多次。到2013年3月15日为止在优酷网全部64则评论中,有63则来自3个月以前。从转载和评论次数来看,电影在三个月以前占到绝大部分。最终世界末日谣言的破灭,观众对事件关注度降低,电影的点播率和评论数量都大大降低。因此网络电影影响力具有即时性,网络电影的影响力除受电影质量影响外,相关社会事件大众关注度的变化对网络电影的影响力产生巨大的作用。
4.私密空间的公开展现
传统电影属一对多的大众传播媒介,展映场所电影院是公共场所,传统电影具有公开性,经常表现世界、人类、国家、社会、民族等宏大话语。网络电脑和手机具有私密性,都是私人使用的交流工具,在网络中进行交流。网络和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网络电影展现了私密空间,使之公开化。网络电影大多以身边发生的故事为题材,故事与制作者有关联,展现主角个人的私生活。网络电影因此具有强烈的私密性。李冰冰参与演出的微电影《闺蜜》故事来源于她大学时代与闺蜜之间的友情,电影记录两人私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动刻画两人之间淳朴真挚的友谊。网络电影《秘密》讲述了南方周末记者刘楠的私生活。在电影中,刘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记者,电影也没有对其工作进行描述,而是通过谣言的生成和破灭讲述了她帮助地震孤儿的私人生活。私密空间的公开展现是网络电影传播载体私密性所赋予的,是网络电影制作者表达倾诉欲望的需求,也是观众猎奇观影的需要。
5.草根表演和“临时客串”的明星现象
网络电影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电影中,网络电影出现“临时客串”的明星现象。网络电影初始阶段是草根阶层的娱乐狂欢,没有明星加入。大部分演员都是草根演员,甚至很多时候是拍摄制作者本人担纲出演,表演完全本色,作品的星味单薄,“新现实主义”色彩浓厚。极少数网络电影影响卓著会导致草根演员一举成名成为明星。《老男孩》就捧红了肖央、王太利。
少数专业公司制作的网络电影也有明星“临时客串”现象,不同于传统电影中普遍存在的明星参与演出现象。传统电影中明星一般长时间参与电影拍摄,明星的表演行为要持续较长时间。网络电影拍摄时间短,因此这一时期明星拍摄网络电影时间较短,是一种“临时客串”行为,网络电影长度只有几分钟,明星一般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档期安排工作。网络电影的明星“临时客串”现象能够利用明星效应,利用专业公司资源,提高网络电影水平,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网络电影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促进网络电影的迅速发展。网易的明星43部微电影系列和三星公司与新浪合作的《四夜奇谭》邀请周迅出演,大大增强了网络电影的影响力。网络电影的主要演员是一般的演员和群众演员,明星在其中虽然是“临时客串”,但是影响很大。
6.视听语言的微观化现象
网络电影的播放载体主要是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用这些移动设备观看与传统影院的观看方式相比具有屏幕小、画面质量差、声音效果差等特点。近景和特写指表现被拍摄对象的某一局部或细节,在特写镜头中被摄对象充满画面。特写镜头的运用能够更加集中、细腻地展现人和物体的细节,从而达到刻画人物、传达丰富和复杂内涵的效果,在视觉上更加具有冲击力。因为主要是通过电脑桌面、移动终端手机和IPAD播出,网络电影的画面面积比电视屏幕还小得多,因此视听语言整体显得微观化。
微电影《时间门》就是镜头语言“微观”特征的代表作。电影讲述用时间爱家的主题。男主角凯拼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突来的变故使得他开始重新认识家人的重要性。在景别运用方面,微电影大量运用近景和特写。尤其是用特写对男主人公找寻记忆时内心痛苦纠结的刻画,让观众十分感同身受,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由任达华主演的微电影《创世纪》讲述一个失去音乐灵感的音乐人对于生活意义的再追寻。音乐人莫达在偶然的机会下认识年轻女孩小优。小优的年轻开朗使莫达重拾音乐创作灵感,不断反思自己沉寂和世俗的生活,最后男主角毅然决然地离开现在的生活,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在电影中几乎全部的镜头都采用近景和特写镜头,增强网络电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视觉冲击力。下表(表3.1)以电影的前2分钟为例进行分析。
表3.1 网络电影《创世纪》景别差异一览表
微电影《因情圆缺》讲述从事分手速递业务的男主角吴悠最初不相信爱情,在一次业务往来中认识被男友抛弃的女人陈小年,在与陈小年的交往中,吴悠开始相信爱情,却不幸被分手。在15分钟的时间内电影总共出现158个固定机位镜头,其中特写镜头81个、近景镜头44个、中景镜头24个、远景镜头9个。中小镜头大量运用适应了互联网传播环境。
7.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现象
网络的双向传播性进一步打破传统媒介的受传者之间的地位壁垒,网络电影的观众突破时空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评论电影内容、发表个人意见。网络电影传播的双向性使得电影观众获得网络电影的制作权,能够利用网络电影自由表达思想。网络电影传播的互动性使得网络电影形成融合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网络电影的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特征网络使电影的创作者和接触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意见。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界限消失,实现充分互动。众多的DV爱好者既是创作者,也是观众,可以及时在网上欣赏自己的作品,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观众充分交流,对作品进行改进。甚至有的网络电影作者可以是不同地方的作者共同创作,经过网络传播汇集而成作品。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互动是网络电影相对于传统电影而言的新的影像艺术特征。
2011年,土豆网和百事纯果乐联合打造的网络电影《爱缤纷》是一部全面反映纯果乐品牌形象的互动电影。在影片中采用全新网络互动元素,为观众随个人意愿改变电影的叙事解构和故事内容提供了可能性。通过为观众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剧情走向链接,观众可根据个人意愿决定女主人公的爱情走向,打造属于自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