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棉花栽培新技术

一、棉花小钵保温育苗移栽技术

(一)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在棉花促丰产优质栽培中,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其作用可概括为:

1.有利于缓解粮棉矛盾

实行棉花育苗,麦垄移栽,就能解决粮棉套种中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的矛盾;如在麦子(油菜)等作物收获后移栽棉花,更有利于粮棉双丰收和实现机械化栽培,能大幅度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

2.有利于加速良种繁殖、复壮原种和脱绒包衣种的推广应用,降低生产成本

高优势杂交种以及新育成的良种,一般种子数量较少,比较珍贵,如进行直播,每公顷需要用种112.5~150千克,采用育苗移栽,每个营养钵(块)只需用精选种子1~2粒,每公顷仅用种子15~22.5千克,由于节约了用种,促进了脱绒包衣种的推广应用,扩大了良种繁殖系数。

3.有利于保证种植密度,培育壮苗和塑造丰产群体

应用育苗移栽,由于苗床面积小,管理方便,用工少,出苗快而整齐,又便于防治病虫。移栽时,还可以区分棉苗的大小、壮弱,分别栽植,并能保证种植密度,因而极易实现苗全、苗匀、苗壮,有利于充分发挥棉株个体和群体的生产潜力。

4.有利于减轻枯萎病危害

在病区利用无病土育苗,可以减轻苗期病菌侵染,推迟发病时间。同时在移栽时淘汰病苗,可以降低发病株率。

(二)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操作要领

育苗移栽为棉花高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是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措施。它适合于在劳动力充裕,且具备灌溉条件的长江流域棉田和黄河流域棉区推广应用。

1.培育壮苗

壮苗是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关键。在生产实践中,首先应从培育壮苗着手,抓好以下环节:

(1)建床。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用水方便且向阳的地块,按照苗床与大田1∶10的比例留足床地。苗床选定后,冬季进行苗床深翻,冻融土壤。为了播种和管理操作的方便以及保温的需要,苗床的长、宽、深一般为10米、1.2米、0.2米,床底一定要平。地下害虫重的棉田,可在苗床底部撒施防治害虫的药剂。

(2)培肥钵土。苗床施肥,是培育壮苗的物质基础,必须增加床土中的有机肥料,保证壮苗。培育壮苗必须要有含氮、磷养分的肥土。在有机肥料不足时,有少许化肥亦可取得较好效果。每床(可移栽15亩大田,下同)营养钵用土应施腐熟的人、畜粪4500~6000千克,硫酸铵或碳酸铵22.5~30千克(尿素中因含有毒的缩二脲、不宜使用),过碳酸钙52.5~60千克,氯化钾22.5~30千克,硼砂7.5千克。以上肥料在制钵前投入。

(3)制钵。先将钵土、肥料充分混合,清除夹杂在土中的草根及其他作物茎秆、叶梗等,播前2~3天开始制钵,前一天下午泼水将钵土水分含量调整适宜,具体衡量办法是:用手抓土能成团,且土团齐胸落地即散为宜。目前制钵普遍采用人工制钵器,每公顷大田制钵数量比移栽密度多30%,以免移栽时因病弱苗、营养钵破损苗等造成棉苗不足。钵要高矮一致,边制边整齐地摆放在床坑内。如不立即播种,应用塑料薄膜盖好,以防水分散失和破坏。

(4)播种。具体掌握在气温稳定在8℃以上(床内温度可达14~15℃),一般于3月底4月初,抓住冷尾暖头,在播种的前一天下午,洇钵至能用细棍棒从钵顶插到钵底保持不破裂为止。播种时根据种子的质量每钵用1~2粒种子。然后均匀地覆盖1~1.5厘米厚的潮湿细土,覆土不能太厚或太薄,太厚消耗种子能量太多,不利形成壮苗;太薄不利于保持水分,而且容易戴帽出土。最后喷洒杂草净。

(5)支架、搭棚。首先把地膜平铺床面,周边用土压住,然后用竹片每隔1.5~2米做一个高50厘米的拱,为提高床边温度,竹片应直立插入土中,并用细绳在竹片中间位置一个个拴牢拉紧,固定两端。最后盖上棚膜,用土压紧周边。

(6)苗床管理。棉苗出土早晚,苗壮苗弱,主要决定于土壤温度,在一范围内,温度愈高则出苗愈快。出苗所需的天数,随苗床5厘米处地温的升高而缩短。其中以温室营养钵育苗的地温最高,出苗最快,只需6天;露地育苗、地温育苗,不保温,地温最低,出苗最慢,出苗所需天数多达40天,并且出苗最不整齐。

2.移栽

(1)适时适龄移栽壮大苗。一熟春棉,移栽苗龄30~40天,3~4片真叶;麦套棉移栽苗龄40~45天,3~4片真叶;麦油后棉移栽,50~55天,5片真叶。一般5月初无寒流,天气转暖,气温稳定通过18℃,地温稳定通过17℃时为移栽适期。麦套棉一般在立夏开始到5月20日结束;麦(油)后棉越早越好。具体来说,长江上游以4月中旬至5月上旬较好,5月下旬以后,产量明显下降。长江中下游和北方棉区以5月上中旬较好。

(2)浇透移苗水。移栽选晴天进行,移栽前一天要将营养钵浇透移苗水。浇水时要看天,估计一天能移栽多少苗就浇多少床,以利取苗,伤根少,成活率高,缓苗期短,早发。

(3)根据棉苗大小分类,实行大小分栽。营养钵苗床,取钵易,可选好钵、好苗移栽,尽量做到大小苗分栽。

3.育苗移栽棉田,棉花田间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育苗移栽棉花,移栽后棉田伤根较多,如遇土壤干燥缺水、气温低等不良环境条件,容易导致回苗慢;另外移栽棉还具有根浅、前期易旺长、后期易早衰等生育特点,栽培管理应注意以缩短缓苗期,促进壮苗早发和防止早衰为重点。

(1)中耕松土促早发。移栽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深中耕能促进根系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吸收耕作层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使棉株健壮稳长,后劲足,对防止早衰和倒伏有一定作用。中耕时要尽量避免拨动钵土,以免操作损伤新根。一般在移栽后20天内中耕松土,并注意在离钵体3.3厘米以外的行间进行。

(2)适量增浇反墒水。长江流域棉区夏季雨水较多,移栽时浇活棵水后,一般苗期不再浇水。黄河流域棉区夏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必须浇反墒水。浇反墒水的方式应采用小水沟灌,避免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地温下降较多、土壤板结,致使棉苗生长缓慢。

(3)早施苗肥,重施花铃肥。一般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苗肥,使棉苗早发、快发,早现蕾。开花结铃期是棉花需肥量最多,也是防止棉花早衰的关键时期,必须根据苗情及时早施肥。

(4)切实做好培土工作。蕾期结合中耕除草,逐步进行培土,可以提高棉花的抗灾能力。特别是沿海易遭受台风袭击地区,培土尤为重要。

二、棉花全程化学调控技术

1.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的提出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生育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也长,加之在其生长发育期间气候条件变化也大,因此,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受诸多因子的影响,栽培技术也相对复杂,管理不当或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往往会造成棉株营养生长过量,蕾铃脱落严重,造成棉花晚熟,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所以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高产、优质的关键。同时,棉花的株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为塑造株型提供了可能性。

2.棉花全程化学调控新技术

棉花全程化学调控是指在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的阶段,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性、生育特点和群体结构要求,分数次使用助壮素,进行定向诱导,塑造合理群体冠层结构的技术。要点如下:

(1)蕾期。可以起到壮棵稳长,协调肥水和简化前期整枝的作用,一般在高产棉田施用或遇雨后使用。在初蕾期亩用0.5~1.0克,在盛蕾期是每亩用量1.0~1.5克。

(2)初花期。可以起到塑造合理株型,提高成铃强度,增强根系活力和简化中期整枝的作用,一般在施肥浇水或遇透雨后,盛蕾期没使用而不旱的棉田上使用,用量为每亩1.5~2.0克。

(3)盛铃期。可以起到增结伏桃和早秋桃,控制晚蕾,提高铃重,简化后期整枝的作用,一般在不缺肥水,棉株生长有后劲的棉田使用,用量为每亩3.0克。

3.棉花化学调控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调控是棉花高产优质栽培中的配套技术措施,它的引入并不改变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常规栽培技术的基础地位。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万能药,它既不同于肥料,也不同于农药,因此不能代替肥料和农药。

施用助壮素要根据棉花特殊情况而定,对土壤肥力差、水源不足、长势弱和早衰的棉田不宜施用。对施用助壮素的棉田要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干旱或缺肥。

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时间。肥水条件优越,棉花长势强的棉田,取安全用量的高限,否则“宁低勿高”,应用时间和次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棉花整个生育期一般可用3~4次,提倡少量多次,避免一次使用量过大而产生药害。

施用生长调节剂应选择晴天的下午3时以后喷洒。为提高叶片对调节剂的吸收率,宜喷在叶片的背面。

生长调节剂大多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与除草剂混用,尽量不混用其他调节剂。

三、棉花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棉花的病虫草害有:苗期病害、枯萎病、黄萎病、红叶枯病、小地老虎、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棉蓟马、甜叶菜蛾和杂草等。

1.棉花苗期病害

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猝倒病。

综合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土育苗。②精选种子,播前进行晒种。③采用14%百枯净可湿性粉剂,配成药液拌种,或泼浇苗床,或喷洒棉苗,或配成毒土撒在苗床上。④大田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2.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从子叶期到结铃吐絮期均能发病,一般有两个发病高峰,现蕾初期是发病的第1个高峰,7月中旬后土温上升到30℃时症状隐蔽,病情下降,8月底以后,土温下降到25℃左右时,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枯萎病一般是4~5片真叶期开始发生,现蕾期逐渐发展,花铃期盛发,叶絮期以后逐渐停止发展。病株雨后暴晴最易出现死亡。关键防治方法:增施钾肥;选用14%百枯净或50%敌磺钠兑水喷雾。

3.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分为落叶型、叶枯型及黄斑3种类型。病菌能在土内长期存活,属于土壤习居菌,同时,它又能从根系侵入,进入导管中寄生,为系统侵染的病害。病菌带入病田后不易根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棉花黄萎病的症状一般出现于3~4片真叶期,发病盛期多在7—8月份的开花结铃阶段。在盛夏久旱情况下,出现暴雨或大水浸灌,则往往尚未出现叶部症状,植株就突然萎蔫下垂,叶片迅速脱落而成光杆,剖杆可见维管束呈淡褐条纹,属急性萎蔫型。另外也有发现落叶型黄萎病。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可以二者同时侵入同一棉株内,则形成枯、黄萎混生病株。防治方法:与棉枯萎病基本一致。

4.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在棉田一年发生4代,但以第一代为害最为严重。第一代幼虫发生时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此时棉花处于幼苗期,受害较重,1~2龄幼虫主要集中在芯或嫩叶上,啃食叶肉,残留表皮。4龄后可咬断棉苗,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①诱杀防治。②喷药防治。棉花移栽后,可喷洒16%吡喹酮400~800倍液(40~20毫升药剂兑水16升),或16%吡喹酮1500倍液混配14%百枯净1000倍液重点喷布植株根茎部及植株全株。③毒饵防治。

5.棉蚜

苗蚜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的是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伏蚜。

关键防治方法:①土壤处理。采用16%吡喹酮400~800倍液或16%吡喹酮800倍液混配14%百枯净1200倍液进行喷施沟垄或种植穴(窝)。②药剂防治。当棉苗3叶前卷叶株率达5%时,4叶后卷株率达10%时,伏蚜3叶蚜量达150~200头,卷叶株率达7%~8%时,可及时喷药防治,每亩用16%吡喹酮400~800倍液或16%吡喹酮800倍液混配14%百枯净1000倍液均匀喷药植株叶背,叶面,树干及根茎,间隔15~20天1次。

6.棉红蜘蛛

一般年份6—7月为害盛期,7月中下旬随雨季到来逐渐下降,但8月上中旬若遇干旱天气,仍可严重为害。

关键防治方法:当田间有螨株率达3%时,应全面及时喷药防治,可用16%吡喹酮400~800倍液,或16%吡喹酮800倍液混配14%百枯净1000倍液均匀喷药植株叶背、叶面、树干及根茎,施药适期6—8月份,间隔10~15天1次。

7.棉铃虫

棉铃虫在大田一般发生4代,个别年份发生5代,4月底至5月初在麦田发生棉田第一代幼虫,6月下旬为盛发期,7月下旬至8月初为棉田第二代幼虫盛发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棉田第三代幼虫盛发期。棉铃虫蛾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交尾、产卵都在夜间。

综合防治措施。采取兼治第一代,控制第二代,严治第三代,挑治第四代的战略。在实施综合防治的基础上,搞好药剂防治。在卵高峰至幼虫孵盛期采用16%吡喹酮400~800倍液,或采用16%吡喹酮800倍液混配14%百枯净1000倍液均匀喷药叶面滴水为度,或喷药植株根茎部周围土壤至中等湿润。直接喷杀棉田苗床、幼树、成长树与棉田土壤或麦秆上越冬的棉铃虫当代成虫及后代若虫,卵或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