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的思考

芦君 余少喜

(武汉市汉南区图书馆,430090)

一、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在文明健康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1.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在社区(乡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逐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社区(乡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缺乏文化内涵、文明程度不高的社区(乡镇),也就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是社区(乡镇)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社区(乡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好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有利于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好社区(乡镇)图书馆(室)能够更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功能,使社区(乡镇)逐步成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从而对城乡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城乡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保障。

2.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大力加强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近年来,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在辖区内组织业余文艺队进行文艺演出,开展读者活动、农民科技致富培训、送书、送科技下乡等群众喜爱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宣传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社区(乡镇)文化宣传的新路子。特别是在人文精神建设方面,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利用其宣传、教育职能,培养人们良好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文明健康向上精神,使人们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这也就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为建设文明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3.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应在为农民增多收入,丰富其物质生活方面作重要文章,而且更应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一些地方打麻将、玩纸牌成了农民们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求神拜佛成了一些内心空虚农民的精神寄托,有的人甚至迷上“法轮功”和干上了“赌码”等违法勾当,这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分不利。自汉南区人民政府加强对各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文化站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等文化服务部门的工作力度之后,在市委宣传部和武汉市图书馆的支持下,开展“三送下乡”活动,为社区(乡镇)居民赠送科技文化书籍,配备卫星接收机,并组织他们到文化中心走走看看,慢慢地,喜欢打牌的村民走下了牌桌,纷纷走进图书馆、文化站,他们或借阅故事书和影碟,或翻看科技书籍寻找科技致富的路子,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进麻将馆的人逐渐少了。如果不创造条件让代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那么“黄赌毒”、“法轮功”、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的东西就会沉渣泛起,趁机占领。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在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社会的今天,社区(乡镇)图书馆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它能带动农村图书室、文化站的建设,充分显现其活力,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只有农民在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富裕了,才称得上真正的富裕,才是真正的“什么都不缺”,社会稳定了,就能朝着文明、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加快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的建议

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不同于一般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便民为民的显著特点,因此要加快社区(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的步伐,以便推进文明、健康、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

1.面对现实,加大投入

近几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有了很大进展,而社区(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仍然比较滞后,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区(乡镇)图书馆(室)与城市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

近几年国家财政虽加大了对社区(乡镇)的投入度,但与同期对城市地区的投入相比,社区(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投入仍显不足。2005年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中城市占71.9%,而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只占28.1%,城市图书馆建设超过对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的投入比重43.8个百分点。各地对社区(乡镇)图书馆(室)的投入普遍不足,许多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没有事业经费、活动经费和购书经费,这就制约了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文化事业的发展。

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必先行。文化先行要从最薄弱的农村文化抓起。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农村文化站的建设是重点。加强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和文化馆(室)的建设,就需面对现实,首先要解决文化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实施的重大战略或项目中,考虑对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建设的投入问题,要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实施国家扶贫开发等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家扶持项目中,将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和文化馆(站)的建设列为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拓宽事业经费、活动经费、购书经费投入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和文化馆(站)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捐赠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和文化馆(站)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的良性机制。

2.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力度

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力度,以带动社区(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在图书资源的利用上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流通循环利用,把城镇图书馆中利用率极低但又是广大农民急需的种植业、养殖业、实用技术、可读性、大众性等方面内容的图书充实到社区(乡镇)图书馆(室)中去,相应地组织科学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资料,使人们切实感到图书的确是致富的工具。

3.要努力解决好不平衡的问题

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社会,是一项全国性的全方位的工程,全国各地要全面发展。但目前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城市和社区乡镇相比,西部与东部相比较,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按照中央关于“今后每年新增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社区(乡镇)、农村”的要求,政府文化投入要重点向社区乡镇和农村倾斜。中央及省、市(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文化事业。要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加大对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

4.加强自身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在人力资源上,要选拔有责任心、事业心,有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提高社区(乡镇)图书馆(室)业务管理水平,实行城市带动农村战略,解决社区乡镇图书馆人才队伍素质问题,做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由于社区乡镇图书馆具有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社区(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必须走共同发展之路。争取乡镇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如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图书馆,向乡镇开放;与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共建社区图书馆;既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全面提高社区乡镇居民素质,丰富了社区乡镇居民的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社区(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

5.开展特色服务,营造学习型社会

开展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开展特色服务,这也是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习型社会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础,它的特征是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方式科学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作是构建一个终身教育的体系,而社区(乡镇)图书馆(室)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在组织开展阵地活动的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努力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精神食粮。这些服务方式有:组织科技书市,送书、送资料到村边田头及乡镇企业;举办科技讲座或短期培训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建立农业科技户联系网,不定期组织活动,交流致富信息;根据群众的要求,及时更换图书,深受广大基层读者的好评。社区乡镇图书馆利用馆内的文化资源的服务手段,使社区乡镇居民不分年龄、学历、职业和职务,只要有求知的欲望,有知识创新的意识,均可在那里找到合适的座位;社区(乡镇)图书馆(室)还是社区(乡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社区(乡镇)居民,可以到图书馆来看书、聊天,从休闲中得到满足。对社区(乡镇)的最小细胞——居民家庭这支潜在的读者队伍来说,社区(乡镇)图书馆(室)要改变一人办证一人用的规定,要以家庭为单元,一个家庭办一个借书证,使全家每个成员都可以到社区(乡镇)图书馆(室)借书,满足家庭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在不断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的原则上,又要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可以通过借阅服务、读书会、沙龙、家庭交流网、文体活动、理论研讨、法律宣讲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提供全程学习服务。要关注特殊或弱势读者群的需求,把实现群众的文化权利的工作做实、做细,向读者推荐好书、新书等所需图书,促进图书馆与群众的沟通、衔接与共同发展,实现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治胜.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J].图书馆论坛,2005(5)

[2]朱可清.浅谈社区乡镇图书馆与精神文明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4(4)

[3]高伟.社区乡镇图书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图书馆情报论坛,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