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创新成功之路
- 潘光 汪舒明
- 1754字
- 2024-11-01 18:16:56
六、推动积极活跃的国际创新合作
统计显示,以色列科研经费的近50%源于国外,还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这是以色列长期以来重视国际研发合作的成果。
(一)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开发合作
由于以色列自身地域狭小,市场有限,因此政府大力帮助高科技公司进行跨国研发并成立合资企业。无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有资格得到政府支持以寻找国外合适的企业对接。依靠这样的政策,以色列的初创公司一旦拥有被认可的技术,便能够快速找到更广阔的全球性市场,而不用担心被本土市场所限制。以色列政府还积极拓展对外研发创新合作渠道,与其他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基金会。以色列与美国建立了3个基金会:以美科学基金会,以美农业研究开发基金会,以美工业研究开发基金会。如以美工业研究开发基金会,由两国共同出资1.1亿美元建立,主要资助以色列公司以美国为市场的工业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基金会一般资助项目所需费用的50%,项目赢利后以分红形式偿还基金会的资助和利息。以色列与德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建立了双边研究开发基金会。1995年,以色列与中国也成立了双边科学研究基金,起步基金为500万美元。近期,以色列已成为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计划在欧亚非三大洲要冲的重要枢纽。此外,以色列还同欧盟、美国、日本、OECD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重要的创新国家和国际组织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参加了许多双边、多边和国际研发项目。
(二)从新移民中发掘大量人才
以色列是一个不断吸收新移民,特别是来自世界各地犹太移民的国家,其人口从建国时的60万发展到今天的800多万。在源源不断来到以色列的新移民中,有大量优秀人才。如苏联解体前后,从1989年至1994年,就有近万名科学家和约5万名工程师从苏联地区移居以色列。根据1993年的统计,新移民中各类专业人员比例高达70%。为了吸收安置苏联移民中的大量科技人员,以色列移民吸收部专门设立了“科学吸收中心”,为科技移民提供就业咨询,向用人单位提供补助,帮助新移民科学家开展研发工作。新移民中许多人立即在以色列找到了能发挥专长的工作,他们提出的10000多项研究课题已经有4000多项得到批准获资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以色列在1995年推出GILADI计划(即外国专家引入项目),聘请世界一流的530位外国科学家(绝大多数是犹太裔)赴以色列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工作。1999年,以色列进一步执行相关计划以引入更多外籍犹太裔科学家,其中包括使上述500多位科学家入籍以色列,在必要时承认他们的双重国籍。以色列也曾出现过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领先技术流向别国(主要是美国)的情况,以政府及时进行税收改革,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并为优秀人才的科研、住房、子女教育等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逐步扭转了这种趋势,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留在或吸引到以色列。当然,周边安全环境不好一直是以色列引进人才的障碍。
(四)大力引进、改造国外先进技术
以色列采取各种办法引进、改造外国先进技术,许多技术是随着人才一起进入以色列的。以色列在引进技术方面采取的通常做法是在一些重大项目上与友好国家合作攻关,这在以色列国防军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以色列引以为荣的“幼狮”式战斗机,正是它引进某国先进技术加以改进后的产物。不过,经过以色列技术人员对外国技术的消化和改进,以色列生产的“改进型”产品往往比技术来源国的“原始型”产品更为先进。这正是犹太人在离散生活中形成的善于博采其他国家、民族之长的传统在现实条件下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微软、苹果、IBM、英特尔、华为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以色列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促进了先进技术、人才和设备流入以色列。
(五)争取全世界犹太侨民的支持
以色列科教、创新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支持。世界各地犹太社团一直大力资助以色列的科教和创新,设立各类基金会和奖学金,捐赠教研基础设施。以色列则以捐助人的名字命名学院、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宿舍区、教室、医院等,并经常举行各种联谊和校友活动,增进捐助人与受赠单位的友谊,如授予荣誉博士、教授,举行纪念碑、牌揭幕典礼等。以色列的大学、研究所均聘请境外犹太人参加董事会,有的海外犹侨董事在一半以上,每年举行董事会,邀请海外董事一起参与本单位的建设和管理。这些,体现了犹太民族重视教育科学的传统和互相帮助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