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村的祠堂修修停停,总算竣工了,就差祠堂的对联了。不论祠堂外表华丽还是简陋,关键这对联要唤起村民们对“德”的一种崇高认识。向来村里人还是万事以德为先,虽然在这个被金钱裹挟的时代,乡风似乎也有点变味了。但是村里古朴尚德的风气仍然需要祖祖辈辈延续下去。这个想法得到大家一致认同。
最终村长朱前还是让村里最有文化有知识的朱爱新确定对联。朱爱明电话朱爱新挑选祠堂的对联,并参加祠堂的竣工典礼。朱爱新答应了如期回朱家村。
朱爱新自从小宝高考前回来过一次,就再也没回来过。因为自己的妻子梁巧珍下岗后无活可干,在家呆了一年多。这年国企下岗潮仍在继续,达到了最高峰。梁巧珍的姐姐梁冬琴和姐夫王振宇也下岗了。姐妹俩就像是被逼上梁山一样,咬紧牙关合伙出资开了一个奶茶店。
此时,朱爱新的单位也在精简机构,天天搞得人心惶惶。朱爱明辞职的想法都有了。他平时一有空闲时间,就跑跑腿,这也是一个读书人的无奈。凡是读书人都是十分好面子的,然而这已经迫不得已了。
几个人一起早摸黑,生意一般,但是人手少,店里还是忙得不行。最重要的这种店一刻也不能离开人。也许是地理位置好,也许是第一家,生意慢慢好起来。他们开了第二家店,盘下了一个旧厂房,改建成一家组合家具店。后来第一家奶茶店生意红火的时候,遇上了县政府拆迁,获得了一笔补偿,他们又盘下了一间门面。
如此良性循环,连梁巧珍自己不敢相信自己。她以前就是单位一名普通卑微的工人,被领导吆喝来吆喝去。下岗在家的她连自己的儿子都看不起自己。她曾经躲在被窝里哭过,绝望地想掐死自己。幸亏姐姐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俩尽心尽力,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十八日是村长朱前精心挑选的黄道吉日,阳光热烈地拥抱着朱家村的每一寸土地。几个人正在忙活着准备工作,搬礼炮的、挂红布的、倒油漆的。朱家村的人们从祠堂前的马路上陆续涌来,等待着一场庆典。
不一会儿,村里的一群孩子们涌到它后面那片广阔又平整的土地,足足有两亩地那么大。而土地的外侧是陡峭的石壁。石壁的下面是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稻田。
而这石壁长满了高大的蔷薇和其他许多不知名的灌木,有时会有几只大小不一的铜绿色的金龟子在上面缓慢蠕动。金龟子村里人不叫金龟子,叫金蒙。它可爱之处是它那坚硬的背壳泛着流光溢彩。
还有一种叫天牛的昆虫也喜欢在那里活动,村里人称这种昆虫叫大牯牛,它是种长得很有趣的昆虫,尤其是它那两根竹节般花纹的触角,比它自己的身体还长,它们很喜欢在比较光秃的树枝上来回爬行,或者角斗。
还有臭味攻击性很强的屁蛋虫呀什么,甚至快速爬行的壁虎和小青蛇,时常出没在那里。
这些都不是什么稀奇的现象,夏天这里本是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的世界,村里大多孩子们对这些也不陌生,更谈不上害怕。因为它们只要不被打扰,也不会轻易伤害人的。
这群孩子们都在看得津津有味。
忽然,一辆红色的轿车缓慢驶进了朱家村,直奔朱家村祠堂方向。从车里下来了三个人。朱爱明还是老样子只是有些胖,梁巧珍已不是以前那温柔依人的样子了,变成了一位自信干练的短发女强人,儿子朱耀变成了一个又高又壮的小伙子,脸上流露着甜蜜的幸福。
此时,村长带领村里人(朱爱明、何梅和来贵也在其中)已经在祠堂前恭候多时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他见三人下车,立马迎了上去。几人没说几句话,朱爱新便跟随村长朱前走到祠堂前,胸有成竹地挥笔漆上了“孰事有恪,明德维馨。”对联写上去的时候,朱爱新本想给大家伙逐字逐句地解释,最后还是通俗地讲了三遍:凡事都得遵守规矩,拥有美好的品德才是芳香万世。
听村朱爱新这么解释,大家伙都说好,仿佛一下子都读懂了这八个言简意赅的伟大汉字,睁大无比敬佩的眼睛盯着,似乎也深究一下里面的内涵来。
这副对联漆上之后,祠堂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庆祝声中完美收工。一时,祠堂被一团浓浓的烟雾包围着,只有祠堂前那颗硕大的泡桐树还在烟雾中隐约可见。
随即,朱爱新和村长朱前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如果将来朱家村要是打造旅游村的话,他想要将自家的大院保留起来,建成仿古建筑,光宗耀祖。村长朱前也表示,只要他当这个村的村长,他就随时欢迎朱爱新回来振兴乡村。
一家人在大宝家吃过饭,把朱家村又上上下下地走了一遍,然后便回城继续忙碌他们日益兴隆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