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成为愚蠢的老好人,要做聪明的“给予者”(《哈佛商业评论》增刊)
- 哈佛商业评论
- 807字
- 2020-06-24 16:41:06
战胜“奉献疲劳”
Beat Generosity Burnout
在工作中无私奉献,不仅令自己疲惫,而且往往伤及你希望帮助的人。本文告诉你如何更高效地分享自己的时间和经验。
世上的领导者们向后辈传道授业时,总乐于强调同一个信息:助人为乐。对美国大学毕业演讲的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演讲都以助人为核心主题。
这些“人生赢家”们,向毕业生保证:无私奉献,痛快地把他们的时间、精力和经验分享出去,能让你收获成功的事业和充实、快乐的人生。诚然分享能带来成功,但并不绝对。在精疲力竭的路上越走越远的人,往往有着良好的初衷。
4年前,本文作者之一亚当出版了名为《施与受》(暂译名,Give and Take)的书,其内容包括慷慨的“给予者”如何做到成功提携而非贬损别人。其结论是,相比自私的索取者和从不白帮人忙的“对等者”,给予者为组织带来的价值更大。
大部分联络工作都是给予者完成的,比如“嘿,史蒂夫,你应该见见我另一个也叫史蒂夫的朋友,因为你们俩都喜欢电脑和搞恶作剧。”(后来这两位史蒂夫成立了一家叫苹果的公司。)
给予者敢做出头鸟,支持有前途的人才和创意:“我知道这个剧没什么意义,角色也不讨喜,但它能让我笑出来。”(《宋飞传》在NBC又获得了一次机会。)给予者免费分享他们的知识:“你的粘合剂粘性不强?为什么不用它来做书签呢?”(便利贴诞生了。)而且给予者主动承担苦活累活儿:“当然,我会试着重写脚本”(《冰雪奇缘》终获绿灯通过)。
给予者是组织中最宝贵的人才,但他们患上“奉献疲劳”症的风险也最高。如果他们不保护自己,对他人的投入就会让他们不堪重负并感到疲惫,跟不上工作目标,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会面临更多压力和冲突。
亚当的书中提到,给予者能够晋升至高位,但对如何晋升的部分则轻描淡写。在过去4年间,我们研究给予者靠什么来维持精力和效率。在我们观察了那些心怀好意但过于利他的奉献者做法之后,在本文中记录下了讨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