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职场生涯——自2002年进入用友以来,每日忙于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的咨询服务工作,参与各类大型企业的人力信息化项目,蓦然回首,时间如白驹过隙,15年过去了!这些年我有两个角色,一是充当人力资源总监的“粉丝”,为人力资源总监提供咨询服务;二是作为用友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做非人力资源的人才管理运营工作。

记得2007年从南方调往北京时,我手里拿着一家大型企业的投诉函,还没有到用友集团总部报到,就直接去了客户项目组的现场。当时我们正在为该企业的人力资源变革与信息化项目提供咨询服务,项目成本一期过千万元,但客户不满意,所以领导调我去处理。上个月,距离那个项目刚好过去10年了,我再去拜访这个客户时,他很高兴,因为我们一直在合作,每年合作的总金额超过1亿元。他说现在已经到了数据化决策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没有落后于这个时代,企业的人才竞争力和效率在稳步上升,并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一直到2016年,我还在为很多客户解决与上述类似的问题,累计下来,我的团队服务过中国3000多家集团型企业。说实话,并不是每一个项目的进展都顺利,但往往是经历过越多磨难的项目,做出来的成果价值越大。同时,我也看到还有大批企业只是实现了一些小目标,有些企业则忽略了人力资本的系统化建设,徘徊不前。

用友公司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相比外资同行企业的“高大上”定位,用友文化更注重按照客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贴身服务。我从顾问岗位做起,自2005年开始,作为业务负责人,带领这些“知识分子”组成的团队开展咨询业务,后来又负责集团的全国顾问团队,再到担任副总裁分管事业部和研发团队的业务,从当时带领20多人的顾问团队,发展到几百人、几千人的顾问团队,这期间,我作为一个人才管理者,一直在磨炼自身,提升团队的服务能力,提高人力资本产出。

在带领团队时,我一直与自己的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合作,深刻体会到企业的人才管理不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是企业整体的事情,需要董事长、高管、直线经理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在各级业务管理者与人力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改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总监起到了关键的驱动作用,不仅要做好自己部门的规划工作,还要通过HR-BP为企业各个角色服务,让大家集聚、融合起来,形成合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大幅度提升,需要按照各个项目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持续建设。在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以及个人带领团队的过程中,我萌生了跟大家分享大型企业人才经营管理与落地方法的想法,我要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能够把握好人力资本管理变革的路径,帮助组织实现愿景目标。

我希望这种思维和方法是具有通用性的,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直接拿来用呢?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可以学习它们的精神、思想,但是很难照搬它们的做法,因为每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同,业务基础和行业特点不同。而且,人力资源总监还得做好自己的事,弄清楚企业的运行阶段和要解决的问题,与公司的企业家达成共同计划。

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得把它琢磨和实践得足够透彻。我觉得企业的人才管理比较复杂,有必要用一本书的形式来将这些方法系统化。本书不想定位为一本研究类的学术著作,只想为企业提供一套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实战办法。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我采用“拿来主义”,归纳了相关管理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我总结了这些年自己看到的和体验到的企业“玩法”,以供参考。

本书共7章,采用的是我在日常沟通中用到的话语,希望读者在看书的时候简单轻松点,不用学习专业词汇就能迅速理解;用直白的文字把事说透,直达问题的关键,否则解决不了问题。

第1章主要介绍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这是人力资本价值凸显的时代。超级IP(知识产权)和粉丝经济的存在,促使很多创业者更快更好地获得成功,也促使许多企业进入人才大战,不仅抢夺国内人才,还争抢有国际视野、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人才。打造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核心,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人力资源部如何摆脱困境,走向人力资本管理的新阶段?

第2章阐述了人力资源总监如何突破自己的起点。HR长期处于职能管理的位置,业务经验不足,如何让服务战略贴近业务?从人力资本的目标来看,HR要转型为驱动业务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小的跨越,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以及业务策略和关键任务的分解;反之,如果不融入业务,就不能促进业务的增长,甚至会阻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第3章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本的核心管理体系运作,包括组织架构、人才优化、绩效管理、分配激励。这个框架并不陌生,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大型企业在实践中,需要业务干部共同打造,其重点在于打通管理逻辑,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在此我们称之为“人才管理链”。对此,许多企业还在摸索之中,或者是不敢作为。能否玩转人才管理链,需要的是管理者的专业管理能力。

第4章提出了人力资本管理的数据化分析,包括人力资本管理分析的3张表,及其应用穿透、汇总和关联分析指标体系,旨在帮助企业将人力资本管理报表“多、乱、杂”的局面梳理清晰,避免企业重复研究分析报表,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实际案例作为参考,包括人才盘点分析、人工成本分析和人力资本的分析与决策。不论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都需要基础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供决策支持。

第5章主要讨论了变革方法。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时,必然要以项目的方式启动。由于员工们经常处于“舒适区”,20%的人会快速跟进,20%的人可能会处于反应超慢甚至是抗拒状态;剩下的60%是主体员工,需要采用“春风化雨促变革”的方法来“拉动”和“推进”。

第6章是关于IT平台支撑落地的内容。在很多大型企业内部,都有IT部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会忽略信息化建设,把它视为IT部门的职责。但人力系统是人力资源部管理的应用平台,需要把自己作为资源投入进去,才能做到“为我所用”,而不是将其拱手让给IT部门全面把控。IT部门能够把握技术,但不能把握应用。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把项目全部抓回来,而是要注重协同建设,在现代互联网时代,这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总监的“必修课”。

第7章聚焦于服务干部的领导力修炼。提升人力资本产出效率,干部是“抓手”(由汉语方言词引申出来的新词,意指重点工作、重要途径、突破口、切入点等)。人力需要持续推进领导力的修炼,干部的领导力渗透到日常管理的各个层面,是其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具体包括个人领导力(主要是个人品质、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和带领团队的能力。而且,领导力的提升也是一个螺旋式不断提升的过程。

掌握人力资本的管理体系、打造人才管理链的良性循环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其运作规律(戏称“心法”)即可,但能否熟练运用这一管理体系是体现差距的关键,不同水平的人经营人才管理链的效果大相径庭。这就如同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一样,一个羽毛球业余运动员和一个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对局PK(对决),业余运动员可能一分都拿不到。为什么?单从打球技巧和方法而言,还是容易掌握的,两者的差距在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大,潜力挖掘得深。管理科学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它重在实践和管理思想的结合;把问题彻底解决,普通人都可以成功掌握管理科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