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 曾光 赵昱鲲等
- 2085字
- 2020-06-26 06:03:19
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1998年,在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上,马丁·塞利格曼向与会者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使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方向开始转变。
心理学有公认的三个重要目标:第一,帮助人类解除痛苦;第二,帮助人类追求幸福;第三,识别与培养天赋。当下,心理学界在第一个目标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系统地描述了心理疾病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法。咨询心理学有精神动力学、认知行为疗法、叙事疗法、焦点疗法、合作对话疗法等,可谓流派林立、百家争鸣。对于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学家们已研究出许多系统而有效的方法去分析、缓解及治疗。
心理学界针对第二个和第三个目标所做的却远远不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麦亚斯(David Myers)所做的元分析研究总结了1960—2000年的所有心理学文献,发现研究消极的议题,如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等与研究积极的议题,如幸福感、感恩、优势品格等的比例为21∶1。心理学家对于消极议题的关注和研究要远超过积极议题。心理学家擅长去分析与治疗心理疾病,却不擅长教会人们如何在没有病痛的时候,更好地追求美好生活。鉴于此,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议并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设立了积极心理学这一分支,从而鼓励与支持心理学家、社会科学家、行为学家、数据科学家去研究、发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学课题,以实现心理学最初的目标——解答“如何追求幸福”及“如何培育天赋”。
在马丁·塞利格曼主席的倡导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领域得以迅速发展,所以马丁·塞利格曼又被尊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尽管如此,马丁·塞利格曼并不是第一个提出积极心理学理念的人。第一个提出积极心理学理念的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即使你没有听说过他,也应该听说过他的著名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如果我们对关于人类的心理学真的感兴趣,我们就应该将那些自我实现的人、心理健康的人、成熟的人和基本需求已经满足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比那些符合现在心理学研究标准的人更能够真实地代表人类。与目前的消极心理学——研究病人或者普通人的心理学相比,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完全可以被称为积极心理学。
——亚伯拉罕·马斯洛(1954)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而是那些人群中最卓越、最优秀、最成功、最善良的人,如世界体育冠军、顶尖发明家、技艺高超的棋手、心理素质强大的人等。积极心理学家想要知道,是什么让一些人跌倒了七次却仍然有第八次爬起来的力量,是什么让一些人最终能够实现人生的理想,他们身上有哪些可以研究并值得学习的地方?
不同于咨询心理学主要服务于存在心理障碍的人群,积极心理学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群。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部分人群都是心理健康的人群,对于他们要如何提升心理能量,提升心理健康程度,活得更加富足、有意义与有价值感,积极心理学会给予相应的基于实证研究的指导。
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包括以下三大类:
· 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
· 积极的个人特质(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
· 积极的机构(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整体社会)。
另一位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总结积极心理学时说道: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阶段的学科,它着重研究那些使得生命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东西。它旨在回答一个问题,即如果我们不想挥霍我们的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治愈了疾病,而且是体格、精神与社会适应能力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样,心理健康也并不是疗愈心理疾病,而是积极能量的增强。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的革新理念在于从疾病模式转向健康模式。如果说传统心理学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如何从“-1”到“0”,那么积极心理学关注的就是如何从“0”到“1”(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对比
我们必须清楚,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快乐心理学,也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成功学,人生并非时时快乐。积极心理学家深刻地理解,我们的生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如意、艰难、困苦甚至是苦难。人的生命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悲伤、痛苦、抑郁、绝望。然而,在经历这些痛苦时,人性中仍然会存在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在绝望之中会有希望,在悲伤之中会有安慰,在痛苦之中会有坚强与成长,在逆境之中会产生对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爱,而这些正是积极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性之中光明的特质,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如感恩、爱、尊重、幸福、希望、乐观、不放弃的毅力等。
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善良的种子,而积极心理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去了解与探索这些美好的特质要怎样才能被培育、怎样才能被发展、开发后又要怎样保持,最终找到我们要怎样才能够过上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的答案。幸福、有意义的人生是一个结果,积极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得到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栽培”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