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角兽 UNICORN
- 后素主编
- 2250字
- 2020-06-27 02:40:10
序
本书乃由独角兽非营利艺术空间2015—2016年展览研究过程而形成的工作印迹。
我希望关注过“独角兽”的朋友们乐意接受此文的献辞,它之所以得以存在,乃取决于你们的关注。
从里昂美院毕业那年是我在法国生活的第6个年头,导师问我:“为什么会来法国?”我说,爸爸告诉我学艺术要来法国。他说:“你现在还那么觉得吗?”我摇摇头,说:“应该在世界。”然后,我从欧洲移民去了北美。4年之后的2014年,我在加拿大的艺术中心工作,那一年,我想回国。
那年夏天,我去见了邱志杰老师。和邱老师的结缘源于2012年的上海双年展,展览筹备期间,这位充满活力的老师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叙述了他的城市馆计划,他要给中国创造出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拥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双年展,听得我热血沸腾。我义不容辞地为他联系了法国里昂双年展的团队,以及德国的杜塞尔多夫。那天,在邱志杰老师一号地的工作室,他问我:接下来,你想做什么?我说,想做策展人,想为年轻艺术家打开一扇窗,让国外的艺术家来我们这儿驻地,看当下的中国;让中国的艺术家和其互动,了解国外艺术家的工作思维方式。
不久,我见到了“独角兽”的创始人杨嘎先生。我们给这个空间的定位是“独立非营利空间”,这一切与创始人的情怀及成熟的心智有关。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做独立空间不要考虑太多功利性的问题,而是要有发自内心深处的需求——让观众可以看到来自世界的多元化的当代艺术,让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可以被大众所看到——这种理想和需求,是一个空间能长久坚持下去的根本。我们的艺术空间一定要进入社会与大众沟通,将重点放在当代艺术的传播上,让更多的人理解当代艺术呈现出来的自由、平等精神,提供一个思辨的平台。
接下来,邱志杰老师给这个独立的非营利空间赐名“独角兽空间”。邱志杰老师有个作品叫《独角兽与龙》,在此作品中,邱老师也点出了独角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兽。于
我,对于独角兽的视觉认知源于巴黎的克鲁尼中世纪博物馆(The Musée national du Moyen âge) 里名为《夫人独角兽》(La dameàla licorne) 的6幅挂毯。在挂毯故事中,独角兽掌管着5种感官: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还有一幅题词为“为了我唯一的愿望”(mon seul désir) ,为传说中的第六感,这一点也带给人无限遐想。于是,我们期许着“独角兽”可以带来新的无限可能。
很快,我们在北京五环边上的草场地国际艺术区为“独角兽”安家了。依展厅的规模和展线长度而言,它应是目前北京最大的独立非营利当代艺术机构。
再来说说“非营利空间”。20世纪60年代欧美地区曾经涌现过这样一批具有颠覆意义的空间,当时称“替代空间”(alternative space)。这种空间通常与“实验研究”的理念相结合,最著名的如伦敦1964年建立的“信号区”(Signals)和1967年建立的“艺术实验室”(Arts Lab),都标有“创新研究”或“艺术研究”的副名。“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区别于商业组织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利润分配,不得将组织资产转变为私人资产。非营利组织的学术标准为:正式化、私人化,独立于政府,自主管理和志愿服务。我们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在此,谢谢这两年来为“独角兽”工作过的志愿者们:韩璐、罗小佩、周梦凡、陈家豪、全紫君。
在“独角兽”这两年的展览中,作为主要策展人,我所理解的“策展”这个动作本身,核心工作是综合调动不同资源来生成一个有观点依托的事件。大致的主题构成为:社会学话题、美术史重塑、视觉造型,以及现代科技与人类学的关系。在以“暂住证”为主题的开幕展中,我们邀请了一批“北漂”的青年艺术家,对于“生活在别处”之疑,用作品提出了“漂泊”这样一个社会性问题。而“暂住证Ⅱ”则是邀请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不同国籍的艺术家,用作品叙述了他们所看到的中国的教育现象、文化背景以及人文关怀……从另一方面来说,年轻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的时候,是需要在社会、群体中吸收不同的养分的,而只有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才能集结成“群”。
展览、作品、观众,无论其中一个主体主动还是被动,在展览空间中都会相互粘黏,共同发酵,产生出独有的现场感。来自荷兰的艺术家Stan Wannte用20 000只蟋蟀、植物和在欧洲旧货市场上淘来的物品,在空间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用蜜蜡制成的人形拥有机械装置“手”,它执摄像头记录着昆虫蚕食“肉身”的全过程。来自法国的艺术家Thierry Liegeois在“独角兽”的主展厅建造了一个观众可以参与的“场景”,当观众通过其建造的坡道艰难地爬上他戏谑地称之为“我的寺庙”的空间时,迎面而来的将会是何样的“惊奇”“惊喜”“惊险”或是“惊吓”?而我们生存的社会空间不正是在岁月无形之中带给我们这样或是那样的挑战吗?社会学家曼努埃尔·卡斯特利斯(Manuel Castells)说过:“空间不是社会的反映,而是社会的表现,换言之,空间不是社会的拷贝,空间就是社会。”
对于我来说,策展的工作带有整合、协调的性质,同时也重视个人视角、观点和判断。展览“空间置换”,我邀请到了在学生时代受其影响的艺术家Patrick Tosani和他的夫人Claire Chevrier,这位在当代摄影史上写下重要一笔的艺术家用作品和讲座给我们上了一堂丰富的当代摄影课。“折光体”展览则邀请了我在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美术学院(ENBA-Bourges)时的导师Didier Mencoboni和当时的同窗艺术家董大为联合呈现了一场用光影制造的视觉盛宴。
艺术作品的呈现空间实际上也是各种关系集合的场所。展览“末世化石”是中法文化之春10周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时任外交部长Laurent Fabius的出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授勋仪式,都无疑为“独角兽”的成长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谢这两年里无条件支持“独角兽”所有展览的杨嘎先生,以及提供学术支持的邱志杰老师。
程漫漫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