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说字话”:字体设计×质感表现×主题海报×标志延伸
- GLMIN(高智明)
- 2512字
- 2020-06-27 03:59:18
DESIGN 01
设计基础
1.1 设计中的用光
1.1.1 光和影在字体与画面中的关系
光影是塑造画面空间感不可或缺的元素,光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影子的深浅远近则影响着遮挡物的位置。
当我们要为某种主题添加光影时,首先要想好光源的位置以及光源的强弱程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判断出画面中光源的方向与阴影的深浅效果。
以常见的木质背景图为例。图1-1中没有添加过任何的光影;图1-2中设定光源由右上方往左下方射入,然后到画面的中下方结束,光的强度为中等,且阴影分布在背景的左上方和底部位置,深浅关系为浅多深少。通过前后两者的对比,不难看出,图1-1太过“平面”,在空间感、主体表现、视觉聚焦以及细节效果等方面都不如图1-2。而图1-2由于有了光影的变化,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层次感和虚实感更佳,画面聚焦点更为突出。
图1-1
图1-2
了解了光源的属性和特征之后,就很容易掌握字体在画面中的受光方向和暗影效果,从而使字体与背景更加融合,使光影更加协调,如图1-3所示。
图1-3
当然,有时候为了更加突出字体主标,使字体主标更加灵活、多变,也会重新设定光源的位置或者设定不规则的光源,如图1-4所示。而这一切也都是随着主题搭配需求的不同而改变的。就像人们常说的:没有最完美,只有最合适。
图1-4
需要注意的是,字体主标的投影位置要随着主体的光源方向改变而改变,以使其与主标的光源相呼应。
除了重新设定光源以外,一旦确定了光源和暗影的位置与强弱,后面为烘托主题而添加的所有元素素材都必须要与设定的光源和暗影相统一,否则整个画面会显得突兀、不协调。
1.1.2 光和暗的层次
在光的世界中也有层次关系。光晕被分为实层与虚层,实层是较亮的部分,虚层则是较暗的部分,如图1-5所示,而从实层过渡到虚层就形成了光晕。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实层的大小来改变光亮的程度,在虚层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实层越大显得越亮,反之,实层越小显得越暗,如图1-6所示。
图1-5
图1-6
光晕在字体或面画中一般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字体与画面整体光感相融合,让字体显得更加有生命力和立体感。图1-7当中的A组字没有添加光晕,B组字添加了两个光晕,C组字添加了多个光晕。其中,A组字与B组字相比,B组字添加了光晕,字体显得更加有活力,而A组字则略为平庸。再看C组字与B组字,C组字添加了多个光晕,导致画面内容主次不分,字体也显得不够精致,而B组字光的主次关系则非常明了,同时可以看到,B组字中“的”字上的光晕最大,“光”字上的光晕相对较小,这样光晕就会形成近大远小的效果和一明一暗的空间层次感。
图1-7
一般画面中的光部以3层分布。第1层为最亮层,第2层为过渡层,第3层为低光层。暗部同样被分为3层,第1层为低光层,第2层为过渡层,第3层为最暗层。图1-8所示为木质背景底图的光暗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1-8
在图1-9中我们可以看到,距离光源越近的地方越亮、越白,距离光源越远的地方越暗、越黑,而光和暗的层次关系环环相扣、相互呼应,即有暗的地方就会有亮的地方。
图1-9
1.1.3 光的颜色搭配
光的颜色在画面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当画面的整体感觉太冷时,就需要加入一些暖光进去,使画面颜色过渡得更为丰富,层次感更强。但此时加入的颜色不宜过多,一般在一个画面中有2~4种颜色最为合适,因为颜色过多会导致画面不干净,而颜色太少又会使画面显得过于单调。
不同的颜色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使人在脑海中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所以需要根据主题风格去设定颜色是采用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在画面中添加光色时怎样才能选出合适的位置呢?通常情况下,将光色添加在可以发光的元素上是最为合理的,但这也仅限于一些具体的场景画面,一些比较抽象的画面则不太适合。
下面以万圣节为主题而创作的冷色调作品为例,如图1-10和图1-11所示。图1-10以蓝色作为主色,并穿插了少许的绿色,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缺少了一些活力,画面显得过“冷”,容易让人看了感到不舒服。这时就需要加入一些暖色,让画面颜色更加丰富的同时,使画面“活”起来。暖色系里有多种颜色,我们在具体调整时该如何去选择呢?需要根据最初设定的主题风格来衡量,在这里,我加入了红色,并调整好位置,形成了从油灯中散发出的红色光晕效果,代替了往常的油灯所散发出来的黄色光晕效果,让画面的玄幻感更强,同时更加符合主题,如图1-11所示。添加光晕时,要注意光的颜色与主色调的比例搭配,一般保持0.25:1的比例,这样既不会喧宾夺主,又恰到好处。
图1-10
图1-11
很多设计师在给作品做配色设计时不是配得不好,而是在选择和搭配色彩时,缺乏色彩的细节和再设计意识,从而没能意识到在一个色系里还有更多的搭配可能,所以配出来的颜色显得过于普通甚至可以说是逊色。
以图1-12和图1-13为例,图1-12所示的是最常见的黑色与白色的搭配,而图1-13较图1-12而言在主色黑色上做了更进一步的考究,将黑色适当减淡或降低透明度,这样画面就显得雅致了许多。
图1-12
图1-13
1.1.4 柔光与强光
平时我们所说的柔光与强光,是对光的一种区分。
柔光顾名思义指的是画面中偏柔和的光,其特点是光部区亮度走向为中等偏低,暗部区走向也为中等偏低。在一个画面当中,暗部细节一般比较容易表现,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在一些画面当中,可能会由于暗部细节较多,造成整体画面对比度过弱,立体感也不强,因此在处理画面暗部阴影时需要加重物体的阴影,以弥补画面对比度过弱的缺陷,如图1-14所示。
图1-14
柔光光晕是画面表现的常用技法,它在增强画面穿透感的同时,使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层次感更为丰富。
如图1-15和图1-16所示,我们来看看两者的对比。图1-15整体感觉比较单一,也没有颜色的变化。而图1-16中加入了橘色的柔光光晕,画面不但“暖”了起来,也增加了许多细节上的变化。
图1-15
图1-16
强光是相对柔光而言的,强光的特点是光部区亮度最亮,画面对比度极强,暗部阴影程度较重,暗部细节表现较少,画面色调反差较大,如图1-17所示。
图1-17
在画面中使用强光光晕时,同样需要符合设计主题与风格,但是没有固定的法则。在通常情况下,强光多用于偏暗或是黑色的背景底图的科幻类主题设计当中,使用局限性较大,因为强光太过抢眼,容易让人产生视觉上的不适。
如图1-18所示,在这个背景非常暗的图中只加入柔光光晕的话,柔光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如图1-19所示,在图1-18的柔光效果的基础上加入强光光晕,画面的主体显得更加突出,视觉上也更具冲击感。
图1-18
图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