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数码摄影后期教程
- 李肖军
- 3918字
- 2020-06-27 09:32:57
前言
一、数码图像的后期处理与Photoshop
数码摄影普及的今天,人们对数码图像的后期处理已不再陌生,然而在学习数码后期处理时很多人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困惑。数码后期处理的书籍又多又厚,虽然买了不少书,看了不少网络教程,但大家普遍反映看不懂,始终入不了门,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摄影爱好者的群体当中。
准确地说,后期处理是对数码图像进行拍后的修正、调整、修饰甚至主观强化的处理工作,而Photoshop(俗称的PS)是进行这种处理的软件工具;换句话说,Photoshop不过是数码图像后期处理所应用到的软件之一,它既不是后期处理的全部,也不是后期处理的必需品。Photoshop是一款对数码图像进行处理的功能强大的软件,它不但可以应用于数码图像的后期处理,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上。
纵观目前市场上关于数码摄影后期处理的书籍、培训班、网上教程,等等,——把数码后期处理简单等同于Photoshop来讲解,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误导。大量的数码摄影后期处理书籍和一些摄影培训班都是按照Photoshop软件功能使用操作来介绍和讲解的,忽略了数码后期处理本身的目的。
笔者在长期的数码摄影实践和教学中潜心研究数码图像技术和教学方法,根据摄影爱好者的需求和特点,在大学里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开设了数码摄影后期处理课程,课程设置完全抛弃传统的以Photoshop软件工具讲解的主线方式,而是以后期处理的工作内容和应用领域作为引导,着重讲解后期处理的内容与应用,由此引出所使用的工具和操作,避免了软件工具介绍式课程的那种枯燥、盲目的教学方式。
笔者将数码后期处理的内容、工具、操作进行了梳理和设置,提出了“形、影、色、饰”的操作思路和学习进程,经过十余年数十期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和修订,完善了具有系统化和逻辑性的课程特点。课程设置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在大学中获得教学成功,也在摄影爱好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本书是根据作者开设的数码摄影后期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授课内容整理编写而成的。
二、数码摄影的后期处理做些什么
从摄影术的发明至广泛应用和普及,照相的过程始终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两个不可分割的工作程序。在传统摄影时代,一张好照片大多是拍摄与暗房的完美结合,数码后期技术的出现为摄影师提供了更为强大、更易操作的数字暗房工具。数码印前技术之父Dan Margulis认为,在数码摄影横行的时代,如果摄影师不懂得后期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再高级的摄影师也终将被淘汰。
后期处理是将一张照片从半成品变成作品的必经流程,我们不应该把后期处理片面地视为造假,也不应该迷信相机的所谓“直出”效果。Photoshop只是一个工具、一种手段、一些步骤,完成过去胶片暗房的类似工作。掌握好数码后期处理技术可使摄影人的拍摄如虎添翼,但同时,泛滥的PS操作也会削弱摄影自身独有的审美特征。
面对一张照片应该调整什么内容,调成什么样子才算好,调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相信这才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需要关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本书的第1章中做出了行之有效的解答,按照这个工作流程完成即可满足绝大多数照片的后期调整要求。大多数人们关注和迷惑的是后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审美取向和个性渲染的问题和对操作时“度”的把握。这里笔者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考方式,仅供参考。
操作者在面对一张照片时,首先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图片在技术层面的调整,解决将影调和色彩调“对”,然后考虑照片“需要什么色调”更能突出主题,改变颜色是否能改变我们对照片的视觉情绪,能否增加图片的欣赏性。一旦确定了,就把它做出来,如果不能确定,那么就多尝试几种可能,眼见为实,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三、本书写作约定
针对后期处理软件中大量的工具、菜单、命令、对话框以及步骤的描述,笔者对书写描述进行了一定约定和组织,使得版面简洁干净,有助于读者阅读清晰、快速定位、加深记忆。书中特定名词描述的解释如下。
移动:移动鼠标使得光标到达指定位置。
单击:按一下鼠标左键然后松开。
点击:将光标移动到指定(菜单、标签、按钮)的位置,然后单击鼠标。
双击: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快速按两次鼠标左键。
右键单击: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按一下鼠标右键。一般来说,按下鼠标右键后会弹出一个选项菜单,此时需要移动光标至选择对象,然后单击,即可选用该选项。
拖动:将光标移动到滑块位置,按着鼠标左键并移动鼠标,使得滑块产生位置变化(比如色阶、曲线、色相饱和度、不透明度等滑块)。
拖曳:将光标移动到指定工作对象,按着鼠标左键并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松开左键,得到某种操作控制(比如复制图层、照片控制块等)。
划出:将光标移至照片工作区中,按着鼠标左键并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画出某种图形,然后松开左键(比如套索工具、渐变工具)。
涂抹:将光标移至照片工作区中,按着鼠标左键在指定的区域反复画出线条、图形或图案(比如画笔工具、加深减淡工具)。
粗黑体字:为窗口、对话框、面板、控制选项等软件上标注的名称。如色阶调整面板、滤镜的高斯模糊调整面板,图层调板中的图层1,通道调板中的红色通道等。
粗楷体字:表示软件面板的可操作项、图标按钮或调整滑块,如创建图层蒙版按钮、工具箱中的裁剪工具、色相/饱和度面板中色相、饱和度、明度调整滑块;图层调板中的不透明度调整滑块等。
+加号:为组合操作键,表示同时按下加号前后所描述的键盘键,如Ctrl+Shift+I表示同时按下Ctrl、Shift和I三个键。
应用【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菜单命令:表示执行操作,先在菜单命令栏中点击图像命令,然后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单击调整项,在随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再单击色相/饱和度功能项。
本书案例是在Windows 7环境下的完成的,Photoshop在Macintosh或Windows两个版本的使用方法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所以本书中没有标出Macintosh的键符。如果使用Macintosh版本,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转换为相应的Windows键来理解,请参见下表:
四、关于学习后期处理的方法
有不少摄影爱好者认为掌握数码后期处理很困难,软件很难懂。这里面原因很多,但从笔者与影友的多年交流讨论中了解到,更多的原因是对图像处理练习的迷惑,是对庞大的Photoshop软件操作的恐惧。
笔者反思学习数码后期处理20余年的历程,以及教授辅导学生学习后期处理的经验得失,总结出一套针对数码后期处理的简洁有效的学习方法,愿与读者分享、共勉。
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后期处理软件工具,针对图像处理的需要掌握相应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大量的基本调图练习来熟悉、熟练工具的操作,比如,基本的选取、裁剪、修饰等工具,图像变换、图像大小等菜单命令。这一过程往往是枯燥和艰难的,也的确没有捷径可循,唯有多做练习,在大量的反复操作中理解、熟悉、掌控好工具。这好比习武之人练内功的过程,若想成为武林高手,就必须拥有厚实的自身内力,反复进行基础训练。
其次,在具备了厚实的工具操作操控能力后,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照片处理方法和技巧,比如利用Photoshop的图层、蒙版、通道等独特辅助功能,并结合处理工具,熟练掌握它们的适用对象、操作特点和基本步骤。这个过程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处理反复练习,以达到信手拈来,操控自如的程度。这也好比武林高手具备高强的内力外,在掌握一定套路的拳法、剑法的基础上,练至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地步才可以制敌。
最后,在充分掌握并熟练工具、命令的操作方法后,就要跳出工具、方法和步骤的局限,避免为工具而学工具,为方法而学方法的误区,最大程度地自由发挥它们的功效。具体来说,就是从分析照片处理的目标入手,根据图像特点来确定操作内容,选择适当的工具,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的数码影像作品。这一过程更多的是对工具操作和方法的深刻贯通,与处理照片的特征目的的灵活有机的结合,就好比绝世高手必须摆脱兵器、拳法的死板套路的束缚一样,以制敌为目的,不拘泥于招式,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换言之,第一和第二阶段就是积累内功,掌握套路,靠的是多练;第三阶段则是灵活运用,个性发挥,靠的是多想。
五、鸣谢
本书是在作者深厚的数码图像处理技术和丰富教学经验积累下完成的关于数码摄影后期处理课程的系统学习用书。在整个数码图像后期处理实践和教学工作中,得到了来自影友、学员、学生以及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我的妻子,她始终是我撰写书籍的第一位读者和挑剔的质疑者,她从未接触过照片处理,但通过倾听课程、帮助阅读、校正书稿也掌握了图像处理技术,并能自己独立完成每次拍摄后的照片处理,也成为我授课中合格的课程辅导员,从而使我更坚信本课程内容设置与授课方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特别感谢几位女士:彭畅、高洁、魏俊蓝、傅旭、白马拉姆等。她们为本书无偿提供自己的人像照片,她们的肖像为本书解决了至关重要的案例素材。
感谢网友——也是非常出色的摄影爱好者,钟利东、何泽琼、张新华、张彦旺、朵姐、漂浮、彩鸽子、风过无痕、山川摄缘、山里人、酒仙、虎斑猫等,这里无法一一列举。每当我苦于寻找典型的案例图片时,他们都将自己拍摄的照片无偿提供给笔者作为本书的案例素材。
始终要感谢我的学生:刘金波、李康、施戈等,他们成为我尝试开设数码后期处理课程,并研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首批试验参与者,也是课程成功的优秀见证者,他们为本书亲历拍摄了关键性教学素材。
尤其需要感谢曾与我一起教学的同事们,他们为本课程应用部分的内容提供了最有效的教学补充或借鉴。必须感谢数十期培训班的学员们,他们是该课程体系的内容与方法的最大验证群体,正是他们的学习热忱和学习成绩,给予我极大的信心编写此教材。
感谢四川省教育摄影协会、眉山市摄影家协会、广元市摄影家协会、青川县摄影协会、岳池县摄影家协会、中铁二局摄影协会,他们为本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使得本课程在摄影爱好者中具有更广更强的适用性。
最后,真诚感谢那些通过网络相识的影友,其中不少还从未见过面,感谢他们在我撰写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