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真题分类详解+全真模拟:中级会计实务
-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 10756字
- 2020-06-27 17:01:52
第一篇 应试指南
本篇中的“考情简介”等内容,也可以通过光盘中的“考试指南”板块了解相关信息,并可通过光盘中的“考试大纲”板块查看该科目官方公布的考试大纲内容。
本篇介绍的应试技巧与策略是在总结近年考试真题与出题规律基础上,结合一些考生的应试经验进行的归纳,考生应灵活运用,并结合光盘中的模拟考试系统环境加以理解,为考试做好准备。
一、考情简介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指担任会计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其中会计员与助理会计师为初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
要取得上述相应会计职务的任职资格,必须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又称“会计职称考试”)。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初级机考方式试题是随机抽取)、统一合格标准。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有效;会计高级资格考试合格者,还须由本人申请,单位推荐,经所在单位、省直主管部门、地市财政部门或基层职称评委会进行考核评议,并提出考核推荐材料,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计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才能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会计考办)每年修订印发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用于当前年度的考试。
(一)考试科目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科目共有3科,分别为:
(1)“经济法”;
(2)“中级会计实务”;
(3)“财务管理”。
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二)考试形式
根据财政部《关于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会考〔2014〕27号),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在部分省(区、市)开展无纸化试点;未开展无纸化试点地区的中级资格考试采用纸笔方式。目前率先开展中级资格无纸化考试试点的省(区、市)有吉林、重庆、广西、北京(石景山区)、天津、陕西(渭南)。中级资格无纸化考试试点地区的考试科目、考试题型、试题内容、时间与中级纸质考试完全相同,区别在于无纸化考试是在计算机上进行。
(三)考试题型
“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3个科目考试题型略有区别,具体如下。
(1)“经济法”科目包含5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2)“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包含5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3)“财务管理”科目包含5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四)考试时间
2015年的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定于2015年9月12日~13日举行。其中“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于9月12日9:00~11:30举行;“财务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于9月12日14:00~16:30举行;“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于9月13日9:00~12:00举行。考生的准考证上会明确指出具体考试时间,因此请考前仔细查看。
注意:本着对考试负责的态度,建议考生随时关注考试最新动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二、考纲分析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如下22个部分(考试大纲详细内容可参见本书配套光盘)。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存货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第六章 无形资产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八章 资产减值
第九章 金融资产
第十章 股份支付
第十一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
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第十四章 收入
第十五章 政府补助
第十六章 所得税
第十七章 外币折算
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十九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二十章 财务报告
第二十一章 事业单位会计
第二十二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一)重点难点分析
在考试大纲要求的二十二章内容中,第三章、第五章、第十四章和第二十章为考试重点;第十六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的内容较难理解,需多次通读并多加练习;第十五章和最后两章内容较少,且分值不大,考生了解基本知识即可,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
各章考核要点与题型如下表所示。
续表
(二)内容结构分析
从内容结构上来说,“中级会计实务”讲解的是企业或非企业组织常见会计事项的具体处理,主要可分为六大部分。
(1)总论。总论为全书的理论依据,包括一个会计目标、4个基本假设、8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2)资产要素的确认、计量。该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九章的内容,一般根据相关资产的来龙去脉(取得、使用、减值和处置)讲述各个阶段分别进行的会计处理。
(3)负债要素的确认、计量。该部分包括第十章至第十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相关负债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方法(涉及实际利率法、最佳估计数等)。
(4)收入、费用要素的确认、计量。该部分包括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不同销售形式下收入的确认时点与计量、取得政府补助的利得确认时点和金额、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5)报表及调整事项。该部分包括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对会计报表的调整。
(6)非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该部分包括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定业务的会计核算。
三、学习方法
掌握一些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时间有限的考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没有一种学习方法适合所有人,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全国性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评分标准等,在考前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如下。
(1)考试报名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现在离考试还有多少天?是否来得及复习应考?
(2)各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大变化?变化在哪里?
(3)考试形式有无变化?
(4)考试的题型有哪些?各类题型大致占多少分?
(5)有哪些考试资料是自己可以利用的?能否找到前几年的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本地财政局官方网站或该考试指定报名网站了解,或通过历年的考试真题来分析获取。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可以通看一遍教材,再根据以往经验,做一些往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查漏补缺,重点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没有基础的考生,最好能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通过有经验的老师的讲解把握各科重点,解析难点,分析考题,了解命题的思路,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复习。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
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依据一般都不会超出教材,无论考试试题怎么变化,大部分的试题都出自教材。因此,对教材进行反复通读、精读是复习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复习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3遍以上的通读。第1遍通读的目的是对教材体系有个系统的了解,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第2遍是精读,即逐章阅读,理解有关知识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第3遍是快读,跳过已经掌握的内容,查漏补缺。
精读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各章节内容哪些只作为一般了解,哪些应该熟悉,哪些要重点掌握、熟练精通,通过精读应该了然于胸。
(三)归纳总结,注重实际
在复习过程中,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通读教材以及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再对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尽量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做一些与具体实际相关的习题,特别是综合题,注重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对涉及的相关章节的知识进行回顾、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
复习过程中,适当做一些试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什么地方没有学习到,什么地方掌握得还不好,什么地方不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调整复习时间和内容。
历年考试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之一。通过做历年试题,可以尽快地掌握重要知识点,了解考试的出题点和侧重点,找到真正考试的感觉。历年试题的重复率较高,今年考过了,明年还可能会考。除此之外,适当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也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在逐一讲解各考点的过程中,还以近3年的考试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模拟题为例进行剖析,学习时可以详加揣摩。
对于试题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提倡无休止的题海战术,更不支持采取“背题”的方法。除了对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外,可以使用本书配套光盘中的试题系统进行模拟练习,其中的试题大多来自于历年考试的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质量比较高的模拟试题。
(2)练习做题时,给自己限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最好跟考试时间一致。限时做题,可以演练自己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在考场上充分发挥。
(3)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要仅限于知道正确答案,还应努力寻找原因:分析考点是什么,自己对这个考点是不是学习不够,怎样去着手解决此类问题,经常存在的误区是什么?找到原因后,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五)模拟练习光盘,轻松备考
针对无纸化的考试方式,在本书附带的题库版全真模拟练习光盘中,仿真考试系统可让考生按需要自主组卷并进行答题练习。通过限时做题测试自己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在考场上充分发挥。
四、应试技巧
掌握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试经验和技巧,可以在考试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考前准备要充分
采用纸笔方式考试的,其中客观题部分采用计算机阅卷,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中填涂答案,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简答题和综合题这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用黑、蓝黑、蓝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但是实行网上评卷(将答案扫描成图片,阅卷老师在计算机屏幕上评分)的地区,要求考生必须使用0.5~0.7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将影响扫描图像的质量,从而影响考生的成绩。
考前除了应先找好考试场地的位置和路线外,考试时还必须带上身份证、准考证,以及钢笔(或签字笔)、计算器、2B铅笔和橡皮擦等文具,为避免出现意外,考生最好携带双份文具。
采用无纸化考试的,客观题部分通过单击鼠标直接在屏幕上选择正确的答案,主观题部分则通过键盘在指定区域输入答案,并提供有计算器功能。同时采用无纸化考试的,在正式答题前一般会显示有相应的考场须知,其中会对答题方法等使用说明进行详细介绍,考生应注意仔细阅读。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不论什么考试,有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都是值得了解并合理应用的。
1.先易后难地做题
在发放试卷之后,正式答题之前,一般有一段时间间隙。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浏览一遍试题,全面了解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等问题,然后大致计划答题时间,即第1遍做题用多少时间,第2遍用多少时间,最后留多少时间来检查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应注意计划适当的时间来填涂答题卡。
一般来说,对一套试题,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做题总原则,将考试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和检查3个步骤来进行。
当阅读一道题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该题的做法,或者即使能看出该题的做法,但是解题非常麻烦,需要的步骤多、时间长,即可以先不做该题,对该题做一下标记即跳过。
第1遍剩下的题目往往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甚至有的题目还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陷于某道题上的时间较长,无法进行下去,千万注意应暂时放弃该题,不要在一道题上花掉过多时间。
在考试最后尽量安排时间来做检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拿不准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往往第一感觉的正确性更大。
2.看清题目,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再寻求最佳答案。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如果一看到一个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就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不该丢掉的分。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项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建议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项,然后再进行选择。
例如下面这道题。
下列各项中,最终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是( )。(改编自2012年真题·单选题)
A.溢价发行股票形成的资本公积
B.因享有联营企业其他综合收益形成的资本公积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
D.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形成的资本公积
做该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最终”二字,其次还要判断涉及的科目是否属于所有者权益。该题的解析如下:选项A正确,溢价发行股票形成的资本公积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属于所有者权益;选项B错误,因享有联营企业其他综合收益形成的资本公积记入“其他综合收益”,但在处置对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不属于所有者权益;选项C错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在出售时应转出记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不属于所有者权益;选项D正确,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形成的资本公积先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可行权日后,企业根据行权情况,将相关金额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也属于所有者权益。如果没有理解题干的具体要求,就可能误认为选项B、C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均属于所有者权益,而未考虑到其最终应记入“投资收益”,而错误地认为本题所有选项均正确。
3.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复习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出现。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惊慌失措,题目的难度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自己不会做,别人同样可能不会做。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先看清题目的评分要求,如未注明做错要倒扣分数,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还有答对的可能。对于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把自己能够想到的、与该题目相关的会计处理原则或公式答上,判分时或许可以得到一点要点分或步骤分。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成绩,甚至考出高分。下面将针对“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题型介绍相应的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单选题,15题,15分)
顾名思义,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题型,单选题是较简单的一种题型,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以下技巧可供参考。
(1)运用排除法。
如果解题时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都直接摘抄自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需要命题者自己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所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被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例如下面这道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是( )。(2012年真题·单选题)
A.外埠存款
B.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
C.拟长期持有的股票投资
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本题考核的是对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分,题目要求选择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选项,而选项A、B、D都是货币性资产,因此可排除这3个选项,直接选择选项C。
(2)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直接将各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区别所在。
例如下面这道题。
下列各项中,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增减变动的是( )。(2011年真题·单选题)
A.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B.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C.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D.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4个选项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后续计量方法——权益法和成本法,选项A、C都涉及股票股利,不管是哪种计量方法,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需要做账务处理。而涉及分派现金股利的选项B、D则只能二选一,两个选项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选项B:
因此,应选择选项B。
(3)运用猜测法。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答案,那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答案。不选答案肯定不能得分,选了答案就有可能得分。在猜测之前,尽量先排除干扰答案。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多项选择题(多选题,10题,20分)
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较多,但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
(1)多项选择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但其评分标准一般是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答案,慎重选择。
(2)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在运用排除法时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两个选项,剩余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判断题(10题,10分)
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是判断正确得l分,判断错误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当然,该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不会影响其他题型已经得到的分数。
对该类题型,需要准确地判断题目的对错。做题时,尽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题做出判断,不要因为怕倒扣分而畏惧;当然,也不能根本不考虑扣分的评判标准,如果某道题实在没有把握,可以考虑放弃。
解答判断题,除了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能直接判断的以外,掌握以下技巧,可以提高得分率。
(1)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可以为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若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误的。例如下面这道题。
企业对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各项目均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 )(2012年真题)
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做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答案。
判断题中若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正确的。例如下面这道题就含有相对概念。
企业对境外子公司的外币利润表进行折算时,可以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
( )(2008年真题)
(2)只要题目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例如下面这道题。
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商誉,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但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分期摊销。( ) (2008年真题)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商誉,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这是正确的表述;另一个问题是“(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商誉)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分期摊销”,这种说法错误。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到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的,将商誉分摊到相关的资产组组合。
(3)运用大概率事件。
解答判断题要指出其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因此即使自己对题目完全没有把握,也有50%的概率猜对答案。虽然是实行倒扣分的评分标准,但也可以运用大概率事件的原理来做出判断。
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正确答案为“×”的概率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已经将其中的六七道题判断为“×”,则余下的没有十分把握的题就可以考虑判断为“√”了;反之,如果在前面已做的题中已经有3道题判断为“√”,余下的题目就要着重考虑判断为“×”的可能性了。
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的方法,但是运用该方法首先得对该题目有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完全没有把握,在试题要倒扣分的前提下,倒不如不做任何判断。
(4)酌情猜测。
这种方法只能运用于判断错误不倒扣分数的情况。在这个前提下,哪怕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答对的概率是50%。
4.计算分析题(2题,22分)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这类题型的分值所占的分量一般都较大(20% ~ 40%),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
解答计算与分析题时,掌握以下几个方法,可以避免丢掉不必要丢掉的分数,争取更多的得分。
(1)详细阅读试题。
对于计算与分析题,一般来说,建议对题目至少阅读两遍。一方面,这样可以准确理解题意,不至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还可能从中获取解题信息。
例如下面这道题。
甲公司拥有A、B、C 3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2011年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甲公司产品销量下降30%,各工厂的生产设备可能发生减值。该公司2011年12月31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
(1)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完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全部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完工的产品于当地销售。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配。
(2)12月31日,A、B、C工厂生产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8年,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000万元、4800万元和5200万元,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由于半成品不存在活跃市场,A工厂的生产设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12月31日,估计该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4)12月31日,甲公司无法估计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无法合理估计A、B、C 3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根据未来8年最终产品的销量及恰当的折现率得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人民币13000万元。(2012年真题)
要求:
(1)为减值测试目的,甲公司应当如何确认资产组?请说明理由。
(2)分析计算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A、B、C 3家工厂生产设备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请将相关计算过程的结果填列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表格中(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3)编制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对A、B、C 3家工厂生产设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解答此题时,首先应通读一遍试题,得知本题需要确认资产组,计算A、B、C 3家工厂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和分摊后的账面价值,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根据题意,可得出以下算式。
总的资产减值金额=资产组的账面价值-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题目只提供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6000+4800+5200)-13000=3000(万元)。
然后,根据第一次分摊减值损失前资产组各项目的账面价值的比例分摊总的资产减值,此时应记住一个原则,即分摊减值损失后资产组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就本题来说)。
最后,依照上述规则第二次分摊减值准备(具体解析见本书第八章)。
(2)题目要求算什么就算什么。
解答计算与分析题时,要弄清题目要求计算的是什么,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不用去计算,计算多了,难免出错。有的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东西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希望阅卷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的做法。
(3)注意解题步骤。
计算与分析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判卷时多数题都是按步骤给分的,解答时应尽量罗列出解题步骤,以争取分数。
(4)尽量写出计算公式。
解答计算与分析题时,很多时候涉及引用计算公式的情况,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会作为评分的一个点。
有的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如果算式正确,结果无误,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如果算式正确,而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导致结果不对,这时是否写出计算公式就会影响得分。
5.综合题(2题,33分)
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每道小题的内容均会涉及教材两个及以上的章节,综合性很强,如综合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财务报表等知识点进行考查。
解答综合题和简答题的思路是类似的,可以按照以下解题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看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题目最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题目或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答题效率。同时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步,认真阅读题目或案例。
带着问题阅读题目或案例背景材料,找出题目涉及的会计要素、业务种类,然后根据这条线索回忆处理原则或具体的公式、会计分录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
第三步,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
阅读背景材料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先在头脑中或稿纸上构筑起答题框架,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四步,问题解答。
综合题的回答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做出判断。对于判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的问题,必须开门见山地指出“正确”还是“错误”。
(2)给出理由或会计准则的规定。针对第1步给出的判断结果,简要说明其理由或依据是什么,写明判断的理由(一般在题干中即“藏着”答案,考生需找到关键的判断信息)。对于金额错误的,应写出正确的答案及计算过程。
上述步骤只是一个大框架,答题时可以针对出题的考核关键点,进行判断和具体分析。
另外,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综合题的题干较长,一般根据时间顺序按数字编号叙述,提出的问题一般也根据上述顺序进行,因此考生解答时也应如此。这样既可条理清楚地解答题目,增加“印象分”,又可稳定考试心态,不至于混淆相关数据或文字信息。
(2)要划分层次、段落和主次。答题时根据内容结构变化来划分段落,并标记(1)、①等编号顺序,以便于阅卷老师寻找得分点。题目分析部分的内容要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3)控制字数。回答问题的字数不宜过多,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同时卷面要整洁,字迹工整,以便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