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不语:手写字体设计与应用方法解析
- 尚巍
- 2338字
- 2020-06-28 06:36:07
1.1 字体的发展历程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上古先民最早采用的原始记事方式有绳结、木刻、图画以及在器物上划刻痕迹,随着一些符号化的痕迹被反复使用和在使用原始记事方式中所积累的经验,孕育了汉字文化。
汉字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一种记载性工具,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来,随后发展成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别性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发展演化前后经历了3500余年,这在中国5000余年的历史文明中意义重大。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大过程。
1.1.1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人们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别文字。
在当时,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已经相对独立,且以“象形”为主。它上承原始的刻绘符号,下启青铜器上的金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书法的3大要素,即用笔、结构和章法,并且它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特点。
◎ 甲骨文
1.1.2 金文
金文又被称作钟鼎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相比,它的象形程度更高,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近似,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
金文的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西周时期的金文已经算得上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并且改写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谈书法只能从隶书、楷书开始,同时在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真正书法艺术”的传统认识。可以说,金文的产生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推溯至3000多年前。
◎ 毛公鼎铭文
1.1.3 大篆
大篆又被称作籀文。在中华夏、商、周三代的文字史上,就对文字创造的贡献而言,以史籀(读zhòu)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因大篆是史籀所创,所以又被称为“籀文”。
大篆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发展,早期的汉字笔画粗细不均,后来才发展得均匀柔和、线条流畅,同时简练而又生动;二是规范化发展,即整体字形的结构从大篆开始逐渐地摆脱了过于象形的图画原型,并趋于规范,这也为“方块字”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石鼓文
1.1.4 小篆
小篆又被称作秦篆。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各异,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了统一的整理和简化,而产生了小篆。
小篆的制定可以说是文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小篆体成为了当时官方统一的文字字体,它体式修长,讲求对称,用笔起收圆润,体态端庄秀美。它的产生基本上替代了当时各地的异形字体,使古文字体种类繁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 李冰阳《三坟记》碑文
1.1.5 隶书
隶书起源于战国,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顶峰。随着隶书的出现和发展,文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隶书是通过“隶变”从篆体中简化而产生的。所谓“隶变”,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篆书字体体系中所发生的字形结构和书写方式的变化,并经历漫长的转变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新形式的、相对独立的字体。相对于篆体来讲,隶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它简化了篆体字的字形结构;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有篆体的书写方式,变得更为简洁和流畅。以上这两种改变,不仅使文字的字形结构更为简化易写,同时它所蕴含的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也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所以隶书的产生,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
◎ 曹全碑文
1.1.6 草书
草书又被称作章草、今草。行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而由隶书演变而来的,主要用于起草书文和通信,字形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给观者豪放不羁,行笔流畅之感。
任何一种书体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简便易写的需求,从而发生减省笔画或是潦草连笔的趋势,这种趋势就是草书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文字的书写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发展时期时,文字的使用频率就会大大提升,这就驱使个人书写过程中的减省现象以及异体字产生的速度加快的现象产生。同时,为了使文字更加便于流通和应用,势必要将文字加以修正甚至是统一,这就形成了当时的草书体。
◎ 张旭古诗四帖
1.1.7 楷书
楷书又被称作真书、正书。始于汉朝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这种字体被沿用至今,长盛不衰,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字形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被称为“楷书”,同时,伴随着字体的发展,随之衍生出另外一种手写体,即“硬笔书法”。从字形结构上看,楷书更为严谨,它的特点是规矩整齐,讲究用笔时笔画分明,且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代清楚、工整规范,不能潦草粘连、模糊不清。
◎ 颜真卿《多宝塔碑》
1.1.8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难以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行书凭借着书写流畅且用笔灵活的特点,被沿用至今。
行书的运笔变化很多,在书写的过程当中,笔毫的旋转和停顿都会使字形在最终的呈现上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对于一组字形布局的把握足够到位,且对错落大小、结构贯穿和轻重缓急等多方面有足够深入的考究。
◎ 王羲之《兰亭序》
综上所述,可以将汉字的发展归纳为3大阶段。
第1个阶段是图形文字阶段,商朝甲骨文出现之前,都属于图形文字阶段。
第2个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表音文字是指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的含义所形成的文字。从甲骨文的出现一直到秦代,都属于表音文字阶段。
第3个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且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统一文字至今,都属于形音文字阶段。
提示
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汉字无论是从书写方式,还是从字体形态上来说,都在进步。归纳来讲,就是越来越注重简化性、识别性和艺术性。而在手写体字形设计中,也同样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