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流域粮食作物虚拟水贸易:基于非市场价值的视角
- 史恒通 赵敏娟
- 22字
- 2020-08-29 01:46:48
第三章 纳入非市场价值的虚拟水贸易理论框架构建
一 问题的提出
由于具有体积较大、不宜运输以及天然性等特点,水资源并不参与国际贸易。起初,一些专家提出利用空间水资源调度的方法解决国家(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这种方法存在成本巨大和生态破坏等缺点而很难加以实施。后来,英国学者Allan(2003)发现水资源以虚拟的形式通过农产品等水密集型产品在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流动,而虚拟水的进口已经成为水资源短缺国家或地区保护本国(地区)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在讨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国际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Hoekstra, 2013)。这种扭曲与各个国家(地区)农业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的补贴有关。目前,大部分补贴涉及的是粮食直补、出口补贴和进口关税等,但很少有人关注水价在农产品价格中被严重低估的事实。全球农业生产消耗的蓝水资源总量占到了蓝水消耗总量的92%(Mekonnen and Hoekstra, 2011)。尽管水资源是必需的农业投入要素,但我国在制定农业生产和贸易政策的时候,并未将水资源的稀缺性和水资源价值的问题纳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如果水资源的价值被持续低估,将会使农产品价格产生更大的扭曲,社会福利遭到严重损害。
水资源承担着生产、生活水资源供给、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户外休闲娱乐等多种生态功能。人们往往重视水资源的市场价值,而忽略那些同样重要的非市场价值。正是这种对水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忽视,导致水资源的价格被持续低估。现实中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根源也是人们对水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忽视。虚拟水正是为了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的嵌入在水密集型产品(如粮食作物)中的不可见的水资源。对区域虚拟水贸易足迹进行非市场价值评估,有助于区域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本章将分别从理论上讨论虚拟水贸易足迹测算的理论依据和模型方法,并将非市场价值评估相关理论与虚拟水贸易研究结合,构建一个纳入非市场价值的虚拟水贸易的研究框架。